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基于DPSIR模型的伊犁河谷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及动态预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30 11:07
  以伊犁河谷作为研究对象,基于DPSI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法对伊犁河谷2005—2018年的旅游生态安全指数进行评估,使用灰色GM(1,1)模型对其进行动态预警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8年,伊犁河谷旅游生态安全指数呈波动上升态势,警度大致沿着"重警—中警—轻警"路径提升;(2)各子系统的旅游生态安全指数波动频率有所差异,但总体都呈上升态势;(3)影响伊犁河谷旅游生态安全指数的主要因素有游客密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A级景区数量、人均GDP、旅游从业人数;(4)按照当前发展态势,预计伊犁河谷警情将在2021—2023年转变为"无警"状态。 

【文章来源】:生态经济. 2020,36(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基于DPSIR模型的伊犁河谷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及动态预警分析


2005—2018年伊犁河谷旅游生态安全指数

生态安全,伊犁河,指数,子系统


(4)影响子系统(I):2005—2018年,伊犁河谷的旅游生态影响指数从0.1提升为0.78(图2),年均提升了48.57%。警度由“巨警”转变为“无警”。但是,从图中可以发现,在2016年之前,该子系统的旅游生态安全指数皆小于0.4,处于“重警”状态,状况不容乐观。而在2016年后,旅游生态安全指数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处于“无警”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在2005—2016年间年均仅有5%,而在2016—2018年期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年均可达35%。这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生态安全能起到积极的作用。(5)响应子系统(R):2005—2018年,伊犁河谷的旅游生态安全响应指数由0.17增长为0.89(图2),警度沿着“巨警—重警—中警—轻警—无警”路径逐步改善。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5—2009年,旅游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小于0.6,处于“中警”状态以下;第二阶段为2010—2018年,旅游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大于0.6,处于“轻警”和“无警”状态,旅游生态安全在响应层面得到了很好提升。这主要是因为在2005—2009年期间,年均固废综合利用率为50.54%,年均污水处理率为64.1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3.4%,年均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仅为28人。而在2010年后,伊犁州政府编制完成《伊犁河谷生态环境总体规划》,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一系列举措直接或间接地响应伊犁河谷旅游生态安全,极大地提升了旅游生态安全响应指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徽省节能减排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因子分析与灰色关联度的分析[J]. 范贤贤,李光龙.  生态经济. 2019(08)
[2]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空间贫困分异特征、减贫需求与扶贫对策研究——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例[J]. 李东,邢素珍,关靖云,崔春雨,陈玥彤,王玉清.  干旱区地理. 2019(04)
[3]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分析[J]. 麦丽开·艾麦提,满苏尔·沙比提,张雪琪.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7)
[4]基于DPSIR模型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及空间分异[J]. 张丽君,李宁,秦耀辰,张晶飞,王霞.  世界地理研究. 2019(03)
[5]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J]. 覃方铭,马月伟,贾子薇,叶文.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3)
[6]基于DPSIR模型的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 王贺年,张曼胤,崔丽娟,郭子良,王大安.  湿地科学. 2019(02)
[7]基于改进DPSIR-DS模型的旅游生态安全等级测度及时空演变分析——以“丝绸之路”沿线五省区为例[J]. 翁钢民,潘越,李凌雁.  旅游科学. 2018(06)
[8]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呼和浩特市生态安全预警研究[J]. 冯琰玮,甄江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11)
[9]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协同的灰色关联分析与协调机制创新[J]. 陈燕,林仲豪.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8(04)
[10]广东省旅游生态安全时空测度及障碍因子诊断[J]. 郑秋霞,匡耀求,黄宁生,赵怡.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5)



本文编号:3466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466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4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