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与评价
本文关键词:赤峰市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与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度测定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了评价方法和模型,并对赤峰市2000—2004年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赤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赤峰市林业局
【关键词】: 林业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赤峰市
【分类号】:F326.2
【正文快照】: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备受公众的关注,随之,如何测度并评价地区或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了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某一地区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将影响该地区甚至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蔡运龙,李军;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度量——一种显示过程的综合方法[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2 戴全厚,刘国彬,刘明义,王跃邦;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以东北低山丘陵区黑牛河小流域为例[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3 曹利军,王华东;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理与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8年05期
4 李金花,王刚,王辉;景电灌区新绿洲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王明涛;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数确定的离差、均方差决策方法[J];中国软科学;1999年08期
6 王书华,毛汉英;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案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玉英,郝新波,曹利军;可持续发展定量判别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S1期
2 王书华,张义丰,毛汉英;城郊县域生态经济协调状态与发展能力分析——以河北新乐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3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4 赵慧;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探——对山东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马永红;周荣喜;李振光;;基于离差最大化的决策者权重的确定方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陈雪冬,杨武年;水库移民GIS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测绘科学;2004年03期
7 夏军,王中根,穆宏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丁仲时,曾雪荣,麦成海;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工作的经常化问题[J];重庆环境科学;2000年01期
9 蔡龙,章波,黄贤金,翟文侠;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4期
10 张锦高,李忠武;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方法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纪根;张平仓;喻惠花;;长江流域典型水土流失区健康诊断[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孙丽娜;王辉;;辽宁中部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A];生态工业工程与循环经济——第一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林爱文;黄仁涛;;土地利用稳定性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林孝松;;基于GIS的区域农业气候资源量化研究[A];重庆市首届工程师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艳丽;;生态工业园区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宋光兴;杨槐;;多属性决策研究综述[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建成;瞿理铜;;泉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分析及评价[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8 狄乾斌;韩增林;;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视角与贡献[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石建省;;中国脆弱地质生态类型及其结构特征表述原则[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曾嵘;魏一鸣;范英;李之杰;;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雄;赤峰市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及预警[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2 狄乾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辉玲;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4 高艳梅;工业化、城市化对农地质量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王大虎;经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胡大伟;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仿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丁同玉;资源—环境—经济(REE)循环复合系统诊断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贺瑞敏;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宋光兴;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在矿业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10 秦丽云;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环境经济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海燕;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焱;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的评价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倪小东;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4 谢应华;基于改进熵值法对新疆石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5 林晓利;基于“3S”技术的流沙河流域土地退化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6 周其林;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问题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7 罗为群;岩溶石山地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8 缪宛新;火电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及案例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9 周二黑;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规律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程雨光;江西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启示[D];南昌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创琳,毛汉英;区域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探讨[J];地理学报;1999年05期
2 蔡运龙,李军;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度量——一种显示过程的综合方法[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3 曹利军,王华东;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理与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8年05期
4 金小麒;板桥河小流域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02期
5 段文标,余新晓,侯旭峰,吴敬东;北京山区石匣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04期
6 肖斌;淳化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性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7 王书华,毛汉英;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案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3期
8 杨友孝,蔡运龙;中国农村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估——SEEA方法及其应用[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9 蔡运龙;持续发展──人地系统优化的新思路[J];应用生态学报;1995年03期
10 陈百明,张凤荣;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庭(衤乃);谈木材价格与林业扩大再生产问题[J];林业经济问题;1983年02期
2 张琅;正确处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加快林业发展步伐[J];林业经济问题;1984年02期
3 陈静波,马汉生;林业生态经济区划的指标及原则[J];绿色中国;1988年01期
4 王治;关于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之管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0年04期
5 张建国 ,余建辉;森林生态经济学:生态林业的理论基石[J];林业经济问题;1990年03期
6 黄世典;关于研究和建立“林业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的若干问题[J];绿色中国;1990年06期
7 黄世典;生态林业系统结构最优化模式研究[J];绿色中国(理论版);1991年01期
8 常保信;浅议经济大潮中林业自我发展之路[J];新疆林业;1994年03期
9 詹昭宁;西峡县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的崛起[J];生态经济;1995年03期
10 李军超;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途径的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199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志文;;广元林业生态经济产业发展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鲜宏利;;陕西林业建设步伐显著加快的主要因素分析[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张配吉 通讯员 彭尚德;广东生态经济“点绿成金”环保[N];广东建设报;2000年
2 ;通化加快山区特色经济建设步伐[N];吉林日报;2000年
3 简鹏羽 特约通讯员 刘晓兰;渝水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N];江西日报;2000年
4 吉林省通化市市长 张勇;实施资源优势开发战略建设林业生态经济强市[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5 吉林省通化市林业局局长 初功名;实施百万亩红松阔叶林建设工程加快林业生态经济强市建设步伐[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6 记者 王建保;我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产值近2亿元[N];固原日报;2009年
本文关键词:赤峰市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与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46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