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山地生态经济集群开发特征与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7 11:06

  本文关键词:山地生态经济集群开发特征与路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山地系统化的生态经济集群开发,立足于经济地理学,汇集协同学理论、科学哲学、工程哲学、农业地理学和发展经济学等交叉学科思想,在界定其相关概念、理论依据的基础上,论述了山地自然与山地文化的集成性特征、山地系统化的生态经济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分析了山地系统化的生态经济产业集群技术路径,以解决山区经济发展的技术性难题,实现山区人地关系系统的优化和山区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重庆山地经济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农村社会发展与农业经济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山地系统化 山地生态经济 产业集群 动力机制 山区发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610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XJY011,11XJL010,11XJL004,09CJY019)
【分类号】:F127;F205
【正文快照】: 1山区开发探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自然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日益纵深演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各执一端探索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方法,学术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分异很大,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发挥功效。多学科融合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1.1山区开发的单一性以公共政策学、价值社会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Oz光;;山区的山地经济协同开发研究——以重庆市三峡库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1期

2 黎鹏;;地缘经济区的合作开发及其实践策略调整——以中国—东盟合作开发地缘经济区的实证分析为例[J];经济地理;2006年02期

3 尹少华;冷志明;;基于共生理论的“行政区边缘经济”协同发展——以武陵山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8年02期

4 蔡吉跃;;农业产业集群助推现代农业的实践、效应与启示[J];经济地理;2008年05期

5 周新德;;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7期

6 刘长生,简玉峰,尹华光;整合旅游资源 构建武陵山区旅游经济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7期

7 冯Oz光;;我国山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年06期

8 冯Oz光;赖景生;;山地化民俗生态旅游经济协同开发研究——以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重庆市东南翼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年05期

9 安树伟,张素娥;“行政区经济”和“行政区边缘经济”[J];生产力研究;2004年07期

10 张荣祖;国际山地综合研究的进展[J];山地研究;198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遥;王慧;;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2 沈茂英;岷江上游乡村社区贫困成因及扶贫模式初探——以四川黑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3 钟远平;冯Oz光;;基于中观经济学范畴的区域山地资源系统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4 黄小俊;王亚飞;;武陵山区资源整合与战略性产业的培育[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5 李军富;杨存典;郭琳;朱虎良;;贫困地区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效应及障碍研究——以陕西省商洛山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6 张晶香;杨胜天;黄大全;朗杨;;我国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区域地理课程设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7 罗湖平;朱有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共生机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8 丰凤;廖小东;;贵州省山地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9 丁文恩;;社区林业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王建锋;谢世友;;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晓;;湖北省城郊镇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倪敏东;黄颖;罗明;汪雯婕;;空间与产业结合的近期建设规划探——以宁波市江东区近期实施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方;;关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理论探讨[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潘玉君;;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5 樊杰;相伟;;区位论、空间结构与区域(空间)规划[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6 王士君;宋樝;;论经济地理学的区位观[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7 李兵;吴平;;我国山区耕地开发利用研究进展[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熊凤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范式与战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温震;高新区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利;北京典型山地森林生态脆弱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白震;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审视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王丽媛;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妍宇;山地煤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与设计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婷婷;山东省金融增长极的选择与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孙刚;潍城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左贵启;蔬菜产业集聚地区的农户蔬菜生产投资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沈岳敏;丰泰保险在鄂湘渝蜀新设分支机构选址的实证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方瑶;基于昆明花卉产业集群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袁金明;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湖南省森林旅游产业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项伟;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9 丁志伟;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刘萍;农业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及其创新绩效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光明;大西南旅游发展战略:创建旅游经济发展圈[J];商业研究;2002年22期

2 张凤太;苏维词;梁玉华;;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功能区划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3 何京蓉;三峡库区山地生态资源特征与生态经济开发[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陈才;图们江地缘经济区发展对策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2年03期

5 冯德显,宋金叶;河南农区工业化途径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4期

6 古小松;建立南宁—曼谷经济走廊 发展华南与中南半岛的合作[J];东南亚纵横;2004年01期

7 王士录;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开发的重大突破[J];东南亚;2001年03期

8 刘稚;泛亚铁路与昆明—河内—海防经济走廊建设[J];东南亚;2002年02期

9 杨晓辉;中、老、缅、泰“四角”经济合作计划探析[J];东南亚研究;1999年02期

10 周新德;;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调研世界;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忠德;;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动力机制研究[J];特区经济;2006年02期

2 刘雪妮;宁宣熙;张冬青;;发展临空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1期

3 曾咏梅;;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曾咏梅;;基于产业集群的湖南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张敏;;产业集群的生成与发展动力探源[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6 张敏;;产业集群生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01期

7 张敏;;产业集群生成与发展的动力探源[J];生产力研究;2011年07期

8 任登峰;郑林;;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工业园为例[J];热带地理;2005年04期

9 闫文圣;;关于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动态模型的探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4期

10 孙秀梅;綦振法;胡晓娣;;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的发展障碍与对策[J];经济导刊;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峰;;文化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机制与策略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群;;廊坊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与发展现状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4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5 范家琛;;河南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循环经济视角[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宋敏;;基于脆性理论的陕北资源型产业集群风险治理[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江激宇;张士云;王晓润;鹿亚飞;;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特征与竞争优势分析[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小林;;谈廊坊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演化[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魏丽华;;金融危机视角下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的机制分析[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张超;;基于廊坊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光伟 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导 李红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丁颖新 财富证券有限公司固定收益总部总经理;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需要产业集群[N];联合时报;2003年

2 杨凌;388个工业产业集群引领中原工业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3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陈柳钦;产业集群 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4 赵丹;全国首个产业集群标准化示范基地落户南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郑彬;县市需要聚人气积财气[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6 王志 管洪辉;凤城“五大产业集群” 凸显工业强势[N];丹东日报;2010年

7 杨建新;积极培育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品牌基地[N];江苏经济报;2010年

8 记者 贾一;12个产业集群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4亿[N];铁岭日报;2011年

9 谈李;产业集群提升长三角企业竞争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10 张英;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政策导向[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江明;产业集群生态相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焦爱英;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高琴;港口产业集群的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陈芳;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黄志启;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研发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王重远;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高斌;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志鹏;基于涌现性的创意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余乐;基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3 任登峰;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静;促进贵州地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机制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5 路修苹;基于集群结构的陕西小城镇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6 聂振飞;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春雨;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晓亮;产业融合环境下的移动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9 原春婷;长垣防腐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刘鑫;论中国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山地生态经济集群开发特征与路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49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a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