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值分析的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能值分析的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青海省能值指标体系构建及赋值的基础上,通过对近20年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各能值指标的分析研究表明:青海环境负荷率低、废弃物占总能值使用量的比也较低,人口承载力目前略高于下限,远远低于上限,说明近20年青海省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相对较低,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演变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青海省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能值使用强度、能值/货币比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表明:青海省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经济开发强度和发展水平低,且系统运行主要依赖本地资源,是一个资源输出型的省份;很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表明青海省经济不发达,开发程度很低,但同时也说明青海省是一个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地区。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与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与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与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能值指标 生态经济系统 青海省 能值分析 人口承载力 环境负荷 可持续发展指数 经济发展 使用强度 本地资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01012) 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06021)
【分类号】:X22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生态学家H.T.odum提出了能值(Emergy)分析理论,该理论以太阳能值为统一尺度,解决了不同类别能量因能质和能级差异而无法换算的问题,从而大大促进了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系统能量研究的发展[1-3],为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开拓了一条定量研究途径。在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德伟;陈治谏;倪华勇;蒋莉;廖晓勇;;基于能值分析的四川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2 李加林,龚虹波,许继琴;浙江环境-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5期
3 李海涛,严茂超,沈文清,刘文江;新疆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1年04期
4 李双成,傅小锋,郑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4期
5 李加林,许继琴,张正龙;基于能值分析的江苏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态势及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2003年05期
6 严茂超,HTOdum;西藏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宁;廖铁军;;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2 严茂超,李海涛,程鸿,沈文清;中国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的能值分析与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陈丽萍,杨忠直;天津市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定量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邓波,洪绂曾,高洪文;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草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J];草地学报;2004年03期
5 戴波,周鸿;喀斯特生态系统区典型县域的能值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3期
6 陆宏芳,蓝盛芳,俞新华,陈烈;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整合分析研究方法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4期
7 隋春花;蓝盛芳;;广州与上海城市生态系统能值的分析比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4期
8 胡聃;文秋霞;李锋;王震;冯强;张艳萍;;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的能值动态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6期
9 张耀军,成升魁,闵庆文,黄金川;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10 杨德伟;陈治谏;倪华勇;蒋莉;廖晓勇;;基于能值分析的四川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俊;黄琴;李建忠;刘松年;;学术生态初探[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孙长梅;;生态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作用机制探索[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卞丽丽;周敏;吴全雷;张伯权;;基于能值的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金平;王志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评估:澳门生态足迹[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陈秋计;刘昌华;王广军;;复垦区生态系统能值分析[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徐艳梅;黎阳;司高飞;;生态变迁视角下的三层次组织演进分析[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尚清芳;张建明;米丽娜;王积锋;;民勤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8 卢远;王娟;;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能值评价方法及其应用[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9 李栋;王如松;姚薇;;城市居住区能源代谢的生态评价——基于能值分析(EMA)方法的案例研究[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军;东北东部山区天然次生林生态空间构建机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2 何爱平;中国灾害经济:理论构架与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李纪武;环保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吕玉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系统耦合及相悖的机理及效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董孝斌;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分析评价及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李卫忠;公益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7 杨卫;高技术企业的区域产业生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李冬黎;特种电源技术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9 王灵梅;火电厂生态工业园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10 宋彤;新疆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敏;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2 朱燕燕;北京市环境-经济系统基于能量的协调发展评估--EMA能值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2年
3 李傅;钢铁工业的土地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张春艳;公喇嘛乡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分析与生产结构调整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5 白晓飞;荒漠化地区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贾海燕;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流域生态系统能流特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刘彬;南疆地区农业资源生产潜力评价与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朱国宇;拉萨市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及达标控制方案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殷彤;拉萨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及污染综合防治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颉鹏;凉州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动态演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春花,蓝盛芳;广州城市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2 李海涛,廖迎春,严茂超,胡聃;新疆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估[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3 赵晟,李自珍;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3期
4 李海涛,严茂超,沈文清,刘文江;新疆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1年04期
5 沈善瑞,陆宏芳,赵新锋,蓝盛芳;能值研究的几个前沿命题[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年03期
6 蓝盛芳,钦佩;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7 陆宏芳,蓝盛芳,李雷,彭少麟;评价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值指标[J];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04期
8 李加林,张正龙,曾昭鹏;江苏环境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9 李双成,傅小锋,郑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4期
10 严茂超,HTOdum;西藏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宏海;国外生态经济学动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4年03期
2 姜学民;时正新;王全新;王干梅;;对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基本理论组观点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1984年03期
3 欧尚荣;梁淑群;;力争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综述[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4 张象枢;试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设计[J];农村生态环境;1985年03期
5 施问超,朱乔扬;生态学原理在盐城市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5年03期
6 施问超;;生态村的实质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兼谈生态户与共生系统[J];环境保护;1985年04期
7 施问超;朱乔扬;;生态学原理在我市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1985年02期
8 张正跃;林农人工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类型的初探——荡滩沼泽地的一种新型生态经营[J];农村生态环境;1987年04期
9 蔡士魁,施问超;中国生态经济学会苏北分会成立暨学术讨论会在盐城市举行[J];农村生态环境;1987年04期
10 董肇君;第八讲 林业系统的模拟方法[J];绿色中国;198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小成;孙中党;尹忠良;李艳玲;张俭;;郑州市生态经济系统问题与管理初探[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冯尚友;梅亚东;;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与熵值[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葛中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非平衡性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4 张安录;;论生态经济交错区的土地持续利用[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利用分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5 葛晓光;;论蔬菜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及方法[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Ⅱ蔬菜)[C];1989年
6 周怀钧;张国良;杨建民;;山地杏树建园技术体系研究[A];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1年
7 惠泱河;;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王万茂;;关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9 沈亨理;;区域的生态经济结构与发展[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吴人坚;;生态经济区建设原理初探——兼论江西建设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思考[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思华;生态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0年
2 记者 殷尚清;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示范项目启动[N];甘肃日报;2000年
3 董锁成 陶宝祥 郑杰;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N];科技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张大鹏;池州生态经济让农民尝到甜头[N];安徽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林英 通讯员 何春权;用绿色装点黑土地[N];光明日报;2001年
6 记者 鄢玫;昔日山光田瘦人穷 今朝山清水秀人富[N];江西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孔德芳;为中小城市发展把脉[N];科技日报;2002年
8 陈恒博;生态住宅给我们带来什么[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9 李伦;《绿色珠江建设方略》出版[N];广西日报;2003年
10 夏明方;环境史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农村市场[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学荣;植保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2 宋彤;新疆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3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江涛;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盖志毅;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李瑞雪;三峡库区小流域治理模式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陈晓;基于生态经济学模型的新疆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8 周升起;农产品国际贸易生态经济效益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9 杨理;内蒙古草地资源管理的生态经济综合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3年
10 于琳;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森;包头市哈林格尔乡可持续发展优化模式设计[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2 朱燕燕;北京市环境-经济系统基于能量的协调发展评估--EMA能值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2年
3 刘月敏;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设计与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4 江涛;长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孔祥杰;西部生态经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6 陈忠;重庆市水资源持续利用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何谋军;贵州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类型研究——以遵义市为例[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锋;塔河油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朱丽;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带农、牧子系统能量与能值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梁继业;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生态经济优化模式设计[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能值分析的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5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