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理论的大都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城镇化整治研究 ——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02 08:00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在我国进行了长期的实践,进入21世纪,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报告数据显示,通过农村土地整治,不仅实现了耕地数量的增加,而且质量也有所提高,为我国粮食生产增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4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明确提出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对低效利用的城乡建设用地进行再开发,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和效率,促进我国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可见在新的发展时期,国家对土地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国土资源部对土地高效、节约集约利用成为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应用于大都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城镇化整治的研究中,探讨出全新的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现状农村居民点地类图斑进行“态”与“势”的分析,构建基于“态”、“势”以及外部环境相结合的评价模型,测算出适宜城镇化整治的农村居民点规模,并验证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城镇化整治的空间集聚与突变特征,最后得到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的分界线,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对重庆...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理论的大都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城镇化整治研究 ——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


研究区位孟示惫图

南岸区,城市功能,城镇化,农村居民


2社会经济概况??近年来,南岸区不断优化区两带"发展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推动产城??合,大力发展"五大经济业态",推动了南岸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功能的??趋完善。2012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5.60亿元1,较2005年的115.60亿??增长350.00亿元;全区人均GDP达到5.72万元,超出全市平均水平;固定资??投资完成403.41亿元,同比增长18.00%,居主城九区第四位。2012年全区常住??口?81.4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5.94万人,城镇化率93.22%,较2005年提??10.45%,进入了高城市化水平的平稳增长阶段。在全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增长的同时,其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全区城乡差距由2005年的2.28:1缩小到2012??的1名8:1,低于全市3.11:1的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南岸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居民对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环境水平的提高有了更高的要求。将农村居民意愿较强,农村居民点所处的"态"??"势"较好的区域实施城镇化整治,能够充分体现城乡协调、城乡一体化的发??目标。??

土地利用现状图,南岸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城市建设用地为主的高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用地特点。???表3-?2南岸区2012年城乡建设用地分类面积汇总表????地类名称?曲积(hm;)?比例(%)???城镇工矿用地?8190.92?81.91??农村居民点?1618.92?16.19???采矿用地?190.02?^???(2)农用地中耕地巧占比例小,林地、园地等所占比例商??全区耕地所占比例仅占农用地的32.20%,林地和园地所占比例达到了?57.67%,??体现了区内农用地的农业生产功能弱化,而作为城市区域的非建设用地主要承担??生态保护和休闲观光功能,林地和园地为主。??(3)?±地利用开发程度髙,耕地后备资源不足??2012年,南岸区±地利用率达到90.40%,比2005年提高了?1.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其他±地中扣除河流、湖泊和部分滩涂等具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功能的用地外,实际可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且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等因素限制,开发整治难度较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城市边缘区农居点用地城镇化整治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J]. 李志,周生路,吴绍华,吕立刚,吴滢滢.  地理科学. 2013(08)
[2]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下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思考[J]. 陈美球,刘桃菊.  中国土地科学. 2013(04)
[3]上海两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比较[J]. 张正峰,杨红,吴沅箐,郭碧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12)
[4]系统工程的发展[J]. 崔岳寒.  科技致富向导. 2012(08)
[5]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模式评析与政策选择——以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J]. 严金明,王晨.  中国软科学. 2011(07)
[6]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 段宝玲,马振兴.  农村经济. 2010(12)
[7]国外土地整理模式的分类及对我国的借鉴[J]. 赵伟,张正峰.  江西农业学报. 2010(10)
[8]土地利用科学中的“城乡交错带”概念辨析[J]. 余强毅,陈佑启,许新国.  中国土地科学. 2010(08)
[9]基于现状调查的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J]. 张占录,张远索.  地理研究. 2010(05)
[10]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驱动机制研究——以江西省全南县为例[J]. 文博,瞿忠琼.  江西农业学报. 2010(03)

硕士论文
[1]基于PSR模型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 王志强.新疆农业大学 2009
[2]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分析与模式探讨[D]. 吴小红.浙江大学 2006
[3]农村居民点问题及对策研究[D]. 周智.华中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28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528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2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