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修正模型的眉县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2 20:05
眉县地处关天经济区核心地带,从2010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以来,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农业富县”四大战略为导向,下辖8镇中7镇均被确定为省级生态镇,常兴镇被确定为市级生态镇。实践中,战略取得的成果已基本得到肯定,但缺少科学的测度及理论的证实。同时,“工业强县,农业富县”及其与“生态立县”的关联关系、关联程度、执行效率是否也与实际相匹配,同样缺乏理论的证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人类应以生态系统的持续性为约束,调节对生态系统资源、服务的需求,同时要以经济高效、长远发展的方式发展社会经济,提高社会福祉水平。生态足迹以区域发展中消耗的自然资源与对生态系统服务所造成的占有相关联,以生态足迹作为结果输出。另一方面,工业化进程中资源过度消耗、空间无序开发、生态环境恶化、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等问题亦伴随在县域经济的城镇化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足迹方法能否回答并科学表达实际问题、成果是论文开展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实地调研中,问卷调研结果显示,调研区域内基础设施条件较优但仍需改善,公众生态知识待普及,居民环保意识不充分、参与积极性待提高,政府环保号召力度不够。访谈结果表明,眉县政府招商...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与知识准备
2.1 国内外生态足迹理论研究进展
2.2 生态足迹模型的方法改进
2.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模型知识准备
2.3.1 耦合度模型
2.3.2 灰色关联度模型
3 眉县概况及问题分析
3.1 资源环境状况
3.1.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3.1.2 自然资源
3.2 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状况
3.2.1 社会经济发展
3.2.2 生态环境发展
3.2.3 农业发展
3.2.4 工业发展
3.3 眉县可持续发展情况的问卷调查
3.3.1 调研样本基本情况
3.3.2 基础设施及居民生活状况
3.3.3 居民生态环境保护观
3.4 本章小结
4 眉县生态足迹测算及分析
4.1 模型修正和基础数据
4.1.1 数据来源
4.1.2 工业能源消耗账户的建立
4.1.3 农业污染物账户的建立
4.1.4 农业投入品账户的建立
4.1.5 模型参数设定
4.1.6 分析指标
4.2 测算结果汇总及动态分析
4.2.1 工业能源消耗生态足迹账户
4.2.2 农业污染物账户
4.2.3 农业投入品账户
4.3 本章小结
5 眉县生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灰色关联度、耦合度分析
5.1 子系统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5.1.1 指标选取与子系统构建
5.1.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5.2 灰色关联度的测度
5.2.1 研究方法
5.2.2 结果分析
5.3 耦合度的测算
5.3.1 研究方法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眉县可持续发展启示与建议
6.1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立县”战略总结
6.1.1 工业发展向清洁型、绿色型转变
6.1.2 农业发展向生态型、产业化转变
6.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经济发展启示
6.3 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研方法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访谈记录
1 眉县县城访谈记录
2 常兴镇访谈记录
3 汤峪镇访谈记录
4 眉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访谈记录
附录4 原始数据及预处理结果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文明视角下四川省资源环境压力的时空变化特征[J]. 赵先贵,马彩虹,赵晶,肖玲,赵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1)
[2]农产品水足迹研究进展[J]. 路杨,刘秀位,张喜英.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0)
[3]榆林市生态安全预警研究[J]. 高宇,曹明明,邱海军,戴慧芳,李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9)
[4]199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能源足迹测度及STIRPAT框架下的驱动因子[J]. 陈肖飞,张落成,闫人华.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5(05)
[5]生态阈值:概念、方法与研究展望[J]. 唐海萍,陈姣,薛海丽. 植物生态学报. 2015(09)
[6]北京市消耗食物生态足迹距离[J]. 陈文辉,谢高地,张昌顺,沈凤武,鲁春霞,肖玉,曹淑艳,李娜,王硕. 生态学报. 2016(04)
[7]基于改进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的自然资本利用特征分析——选取11个国家为数据源[J]. 方恺. 生态学报. 2015(11)
[8]21世纪以来陕西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J]. 杨屹,加涛. 生态学报. 2015(24)
[9]江苏氮磷钾化肥使用地域分异及环境风险评价[J]. 刘钦普.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5)
[10]基于生态足迹的苏州市可持续发展动态研究[J]. 张佳琦,段玉山,伍燕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02)
本文编号:3529114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与知识准备
2.1 国内外生态足迹理论研究进展
2.2 生态足迹模型的方法改进
2.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模型知识准备
2.3.1 耦合度模型
2.3.2 灰色关联度模型
3 眉县概况及问题分析
3.1 资源环境状况
3.1.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3.1.2 自然资源
3.2 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状况
3.2.1 社会经济发展
3.2.2 生态环境发展
3.2.3 农业发展
3.2.4 工业发展
3.3 眉县可持续发展情况的问卷调查
3.3.1 调研样本基本情况
3.3.2 基础设施及居民生活状况
3.3.3 居民生态环境保护观
3.4 本章小结
4 眉县生态足迹测算及分析
4.1 模型修正和基础数据
4.1.1 数据来源
4.1.2 工业能源消耗账户的建立
4.1.3 农业污染物账户的建立
4.1.4 农业投入品账户的建立
4.1.5 模型参数设定
4.1.6 分析指标
4.2 测算结果汇总及动态分析
4.2.1 工业能源消耗生态足迹账户
4.2.2 农业污染物账户
4.2.3 农业投入品账户
4.3 本章小结
5 眉县生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灰色关联度、耦合度分析
5.1 子系统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5.1.1 指标选取与子系统构建
5.1.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5.2 灰色关联度的测度
5.2.1 研究方法
5.2.2 结果分析
5.3 耦合度的测算
5.3.1 研究方法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眉县可持续发展启示与建议
6.1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立县”战略总结
6.1.1 工业发展向清洁型、绿色型转变
6.1.2 农业发展向生态型、产业化转变
6.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经济发展启示
6.3 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研方法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访谈记录
1 眉县县城访谈记录
2 常兴镇访谈记录
3 汤峪镇访谈记录
4 眉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访谈记录
附录4 原始数据及预处理结果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文明视角下四川省资源环境压力的时空变化特征[J]. 赵先贵,马彩虹,赵晶,肖玲,赵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1)
[2]农产品水足迹研究进展[J]. 路杨,刘秀位,张喜英.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0)
[3]榆林市生态安全预警研究[J]. 高宇,曹明明,邱海军,戴慧芳,李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9)
[4]199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能源足迹测度及STIRPAT框架下的驱动因子[J]. 陈肖飞,张落成,闫人华.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5(05)
[5]生态阈值:概念、方法与研究展望[J]. 唐海萍,陈姣,薛海丽. 植物生态学报. 2015(09)
[6]北京市消耗食物生态足迹距离[J]. 陈文辉,谢高地,张昌顺,沈凤武,鲁春霞,肖玉,曹淑艳,李娜,王硕. 生态学报. 2016(04)
[7]基于改进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的自然资本利用特征分析——选取11个国家为数据源[J]. 方恺. 生态学报. 2015(11)
[8]21世纪以来陕西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J]. 杨屹,加涛. 生态学报. 2015(24)
[9]江苏氮磷钾化肥使用地域分异及环境风险评价[J]. 刘钦普.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5)
[10]基于生态足迹的苏州市可持续发展动态研究[J]. 张佳琦,段玉山,伍燕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02)
本文编号:3529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52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