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基于虚拟耕地流动视角的区际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5 02:25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耕地非农化程度不断加深,耕地资源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导致耕地资源的质量也在不断降低,耕地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不断减弱。耕地资源生态效益的“外部性”,使得成本承担和收益享用主体发生了错位,这是引发耕地资源生态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发展经济和保护耕地的矛盾,表现在耕地保护区内的“外部性”和耕地保护区际的“外部性”,特别是在此过程中突显的“地域不平等”问题。由于行政区域划分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人为割裂,导致生态环境的跨界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如跨界资源争夺导致的区域利益冲突、生态环境管理主体归属争议等问题。耕地生态补偿是实现区际间“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途径,不仅能有效解决耕地生态系统的“外部性”溢出问题,而且能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杠杆,对于协调好我国吃饭、建设和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耕地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相关利益主体的责任与义务界定不清,补偿标准不合理且无法实现动态调整,机制运行缺乏有效保障等。我国地区间粮食调运自古就有,而粮食是耕地资源密集型产品,也是虚拟耕地的主要载体。虚拟耕地是生态系统...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虚拟耕地流动视角的区际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我国耕地资源地区分布

资料整理,相关文献,公顷,资料来源


耕地资源质量条件总体不高,粮食单产水平较低。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有关耕地质量的数据显示,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全国耕地平均的质量等别为 9.96 等见图 3-2。本研究将 1 到 4 等、5 到 8 等、9 到 12 等、13 到 15 等分别定义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78]。其中,优等耕地的面积仅有 385.24 万公顷,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 2.9%;高等耕地面积也只有 3586.22 万公顷,占总评定面积的 26.5%;中等耕地面积高达 7149.32 万公顷,占总评定面积 52.9%;低等耕地面积也达到了2386.47 万公顷,占总评定面积的 17.7%。如果按照耕地坡度对我国耕地资源进行划分大于 25 度的耕地面积(含梯田和陡坡地)有 549.6 万公顷,占总耕地量的 4.1%;15度到 25 度之间的耕地有 1065.6 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 7.9%;6 度到 15 度之间的耕地有 2026.5 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 15.0%;2 度到 6 度的耕地有 2161.2 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 15.9%;2 度以下的耕地有 7735.6 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 57.1%[77]。另外,我国耕地资源的细碎化问题突出,全国现有耕地中,田坎、沟渠、田间道路占1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有灌溉条件的耕地只占 45%,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不成体系

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宪法,法律法规


3 我国耕地生态补偿总体状况及面临的问题着生态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社会共识,国家在制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生态保护和补偿问题,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实践也不断的出现。3.2.1 耕地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直到今天,我国也还没有出台一部专门针对耕地资源生态补偿乃至区域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也只是分散在诸多法律法规之中,如图 3-5,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王航,秦奋,朱筠,张传才.  生态学报. 2017(04)
[2]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制定进路选择——基于耕地生态安全视角[J]. 张燕,王莎.  学习与实践. 2017(02)
[3]基于生态价值量和支付能力的耕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李晓燕.  生态经济. 2017(02)
[4]基于IBIS模型的耕地生态价值估算——以成都崇州市为例[J]. 任平,洪步庭,马伟龙,苑全治,周介铭.  地理研究. 2016(12)
[5]耕地质量下降与保护研究——基于土地法学的视角[J]. 杨骥,裴久渤,汪景宽.  中国土地. 2016(09)
[6]基于改进选择实验模型的武汉市农地非市场价值测算[J]. 杨欣,蔡银莺,张安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7]中国省际粮食贸易及其虚拟耕地流动模拟[J]. 贲培琪,吴绍华,李啸天,周生路.  地理研究. 2016(08)
[8]基于潜在分类模型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一个离散选择实验模型的实证[J]. 杨欣,Michael Burton,张安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7)
[9]耕地生态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分析[J]. 唐秀美,陈百明,刘玉,潘瑜春,孙超,任艳敏.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9)
[10]京津冀地区县域耕地景观多功能性评价[J]. 彭建,刘志聪,刘焱序,陈昕,赵会娟.  生态学报. 2016(08)

博士论文
[1]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胡小飞.南昌大学 2015
[2]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形成机理与维持机制[D]. 韩雪.辽宁师范大学 2013
[3]利益平衡视角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 马文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4]耕地生态补偿及空间效益转移研究[D]. 马爱慧.华中农业大学 2011
[5]我国粮食贸易中农业资源要素流研究[D]. 马博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6]耕地非市场价值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D]. 王瑞雪.华中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制度研究[D]. 单丽.浙江理工大学 2016
[2]江苏省县域耕地生态价值补偿量化及对策研究[D]. 朱慧.南京师范大学 2015
[3]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D]. 王歌.郑州大学 2015
[4]吉林省虚拟耕地生产消费盈亏量与资源环境经济要素匹配分析[D]. 赵竹君.东北师范大学 2015
[5]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河南省耕地生态补偿研究[D]. 苏浩.东北农业大学 2014
[6]区域耕地生态价值补偿测算及运行机制研究[D]. 魏巧巧.南京师范大学 2014
[7]我国耕地生态补偿研究[D]. 张燕梅.福建师范大学 2013
[8]论我国土地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和完善[D]. 李宁.郑州大学 2013
[9]论我国耕地的生态补偿制度[D]. 路景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10]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D]. 刘志华.甘肃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69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569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e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