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流域传统林业模式的生态经济特征及其价值
本文关键词:清水江流域传统林业模式的生态经济特征及其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水江流域是我国西南的重要林区。经明清以来的开发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林业及其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一是杉松种植、买卖为主的林业资源和经济传统;二是"人工育林"的种植模式;三是林粮间作和多元经营互补的生产方式;四是林木买卖的内外市场互动形成支撑的经济结构;五是林业资源的有效流转和社会中介服务的广泛形成。清水江流域传统林业模式具有生态经济性质和价值,主要表现为:一是林业经济活动具有"经济资源生态化"的特征和维持生态资源增长的机制;二是"人工育林"的种植和经营模式具有生态—经济互动的双重循环结构和功能;三是林粮间作及其蕴涵的经济补充生产方式具有生态经济的生计形态;四是林业资源要素的市场化和生态资源随同流转以及形成增值环节,减弱林业经营的生态破坏;五是林业生态经济生产使相应的生态文化观、价值观和生活习俗的形成并发挥生态保护作用。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价值学与经济哲学研究所;凯里学院旅游学院;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传统林业模式 生态经济特征 生态价值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2011年社科基地课题(11JD083)成果之一 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贵州锦屏文书研究”(09XZS001)成果之一
【分类号】:F326.2
【正文快照】: 贵州境内的清水江流域,历来是我国西南的重要林区,尤其是明清以来的开发和“人工育林”技术的创造和运用,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林业及其经济模式,20世纪末在这里发现并存在于民间的大量林业契约文书表达了这一事实。清水江流域传统林业模式不仅是这一地区侗族和苗族人民的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石开忠;明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开发及对当地侗族、苗族社会的影响[J];民族研究;1996年04期
2 杨顺清;略论侗族林农对我国南方林区传统育林技术的贡献[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3 沈文嘉,董源,印嘉yP;清代清水江流域侗、苗族杉木造林方法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俞新妥;;中国杉木研究进展(2000-2005) Ⅱ.杉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经营、计测、木材加工利用的研究综述[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姚丽娟;侗族鼓楼的象征意义与认同仪式[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罗康隆;侗族传统人工营林业的社会组织运行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2期
4 石开忠;明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开发及对当地侗族、苗族社会的影响[J];民族研究;199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大旬;清朝经营侗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沈文嘉;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与社会变迁研究(1644-1911)[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梁聪;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艺;广西侗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雪芬;近代武汉竹木市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罗美芳;明清时期清水江水道的开辟与社会发展[D];贵州大学;2007年
4 涂荣荣;湖南洪江托口古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沈文嘉,董源,印嘉yP;清代清水江流域侗、苗族杉木造林方法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杨顺清;略论侗族林农对我国南方林区传统育林技术的贡献[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3 候伯鑫,,陈佛寿,程政红;湖南杉木分布及利用和栽培史探源[J];湖南林业科技;1995年03期
4 罗洪洋;从清代锦屏人工林业的繁荣谈政府和国家法的“为”与“不为”[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5期
5 石开忠;明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开发及对当地侗族、苗族社会的影响[J];民族研究;1996年04期
6 罗洪洋,张晓辉;清代黔东南文斗侗、苗林业契约研究[J];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7 罗洪洋,赵大华,吴云;清代黔东南文斗苗族林业契约补论[J];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8 罗洪洋;清代黔东南锦屏苗族林业契约的纠纷解决机制[J];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9 杨伟兵;清代黔东南地区农林经济开发及其生态-生产结构分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文嘉;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与社会变迁研究(1644-1911)[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清水江流域传统林业模式的生态经济特征及其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6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