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草原旅游景区评价及其实证研究 ——以伊犁河谷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14 12:26
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而在一个旅游目的地或者相邻旅游目的地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似的旅游资源,相邻区域内相似产品过多,雷同开发必然产生恶性竞争的结果。草原旅游区是基于美丽的草原自然环境、独特的民俗风情、鲜明的民族气质、丰富的饮食及住宿文化为基础和支撑的生态系统,使游客陶醉于自然美和文化美之中,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我国关于草原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发展现状的定性研究。为了更加明确地对旅游景区在区域旅游发展中进行定位,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引入了生态学中的旅游生态位理论,在前人研究的文献成果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结合伊犁草原旅游的自身特点,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服务、旅游环境四个维度建立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对专家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伊犁河谷草原旅游景区生态位的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伊犁河谷那拉提、喀拉峻、库尔德宁草原旅游景区的实证研究中,根据测评结果确定各景区的定位,引用旅游生态位扩充理论、旅游生态位分离理论、旅游生态位协调和优化理论从旅游资源、市场、服务、环境四个维度分别提出伊犁河谷草原旅游业发展的生态位优化开发策略。主要研究结果...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国内草原旅游研究文献发表数量图1-2中,通过这些公开发表的论文能够客观反映出我国草原旅游研究的现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状。由图可知,我国最早关于草原旅游的研究是从 1996 年开始,且 2003 年以前数量极少,基本上在 1-2 篇左右浮动,处于萌芽阶段,然而自 2003 年起文数量急剧增长,是由于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支持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使草原旅游也在“回归自然”盛行的生态旅游思潮下逐渐兴起,之后,文献数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我国草原旅游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态势如火如荼,到了本世纪,关于草原旅游的研究发展迅速,成为生态旅游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伊犁河谷天然草原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是亚欧大陆草原游牧文化的发祥地之一[53]。总面积 339.84 万 hm2,可利用面积 319.21 万 hm2。 伊犁草原发育于亚洲最大山系之一的天山山脉的中天山及其山间盆地,其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部开口迎接西来湿润的气流,促使其成为荒漠区中风景独特的“湿岛”,并由此发育出完整的草原垂直带谱。它从低到高依次分布着河谷草甸、平原荒漠、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高寒草甸,具有十分丰富的多样性。因伊犁河谷独特的地理地形气候特征,使这里的草地草原十分优质并闻名中外,这种草地资源的独特性和地域性,使伊犁河谷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了旅游风光,为草原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做好了铺垫。伊犁河谷重要的草原风景区主要有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唐布拉草原、喀拉峻草原、托乎拉苏草原、库尔德宁、果子沟等,涉及伊犁河谷 8 个县,使用 ArcGIS 制作伊犁河谷五大主要草原旅游风景区分布如图 4-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粤北地区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 张颖.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2)
[2]“草原天路”现象——信息时代个性化旅游新模式的思考[J]. 郭风华,李仁杰. 旅游学刊. 2015(11)
[3]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草原旅游社区参与问题[J]. 马秀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9)
[4]中哈草原文化旅游合作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 徐平,王友文. 改革与战略. 2015(08)
[5]生态位理论视阈下的景区旅游品牌塑造——以汉中石门栈道水利风景区为例[J]. 田云章,肖巧慧. 企业经济. 2015(07)
[6]新疆那拉提草原旅游资源分析及生态开发保护思路[J]. 文佳,黄艳猗.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5(06)
[7]基于生态位构建的旅游地发展动力学模型及实证研究[J]. 陈玲玲,潘鸿雷.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06)
[8]旅游产业生态位现状分析[J]. 于尔东,程森.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11)
[9]基于系统理论的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 王汉祥,赵海东. 商业研究. 2015(05)
[10]基于生态位视角的区域旅游竞合发展探讨[J]. 石丹,徐喆. 浙江农业科学. 2015(01)
硕士论文
[1]基于游客感知价值新疆草原生态旅游研究[D]. 周思磊.新疆师范大学 2013
[2]泉州市县域旅游资源生态位测评与开发策略研究[D]. 黄钟浩.华侨大学 2012
[3]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研究[D]. 李小明.南京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24553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国内草原旅游研究文献发表数量图1-2中,通过这些公开发表的论文能够客观反映出我国草原旅游研究的现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状。由图可知,我国最早关于草原旅游的研究是从 1996 年开始,且 2003 年以前数量极少,基本上在 1-2 篇左右浮动,处于萌芽阶段,然而自 2003 年起文数量急剧增长,是由于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支持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使草原旅游也在“回归自然”盛行的生态旅游思潮下逐渐兴起,之后,文献数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我国草原旅游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态势如火如荼,到了本世纪,关于草原旅游的研究发展迅速,成为生态旅游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伊犁河谷天然草原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是亚欧大陆草原游牧文化的发祥地之一[53]。总面积 339.84 万 hm2,可利用面积 319.21 万 hm2。 伊犁草原发育于亚洲最大山系之一的天山山脉的中天山及其山间盆地,其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部开口迎接西来湿润的气流,促使其成为荒漠区中风景独特的“湿岛”,并由此发育出完整的草原垂直带谱。它从低到高依次分布着河谷草甸、平原荒漠、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高寒草甸,具有十分丰富的多样性。因伊犁河谷独特的地理地形气候特征,使这里的草地草原十分优质并闻名中外,这种草地资源的独特性和地域性,使伊犁河谷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了旅游风光,为草原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做好了铺垫。伊犁河谷重要的草原风景区主要有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唐布拉草原、喀拉峻草原、托乎拉苏草原、库尔德宁、果子沟等,涉及伊犁河谷 8 个县,使用 ArcGIS 制作伊犁河谷五大主要草原旅游风景区分布如图 4-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粤北地区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 张颖.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2)
[2]“草原天路”现象——信息时代个性化旅游新模式的思考[J]. 郭风华,李仁杰. 旅游学刊. 2015(11)
[3]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草原旅游社区参与问题[J]. 马秀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9)
[4]中哈草原文化旅游合作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 徐平,王友文. 改革与战略. 2015(08)
[5]生态位理论视阈下的景区旅游品牌塑造——以汉中石门栈道水利风景区为例[J]. 田云章,肖巧慧. 企业经济. 2015(07)
[6]新疆那拉提草原旅游资源分析及生态开发保护思路[J]. 文佳,黄艳猗.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5(06)
[7]基于生态位构建的旅游地发展动力学模型及实证研究[J]. 陈玲玲,潘鸿雷.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06)
[8]旅游产业生态位现状分析[J]. 于尔东,程森.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11)
[9]基于系统理论的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 王汉祥,赵海东. 商业研究. 2015(05)
[10]基于生态位视角的区域旅游竞合发展探讨[J]. 石丹,徐喆. 浙江农业科学. 2015(01)
硕士论文
[1]基于游客感知价值新疆草原生态旅游研究[D]. 周思磊.新疆师范大学 2013
[2]泉州市县域旅游资源生态位测评与开发策略研究[D]. 黄钟浩.华侨大学 2012
[3]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研究[D]. 李小明.南京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24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624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