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镇化不可转移生态足迹演变及驱动因素
发布时间:2022-02-23 21:00
研究沿用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旅游城镇化地区所承受的生态压力,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足迹与驱动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并通过构建驱动指数模型,比较各驱动因素对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变化的贡献。以张家界为案例地,研究旅游城镇化各阶段足迹演变及驱动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旅游城镇化地区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人均不可转移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出平缓增长的动态变化,发展能力具有不稳定性。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并不能抑制足迹的增长。在不控制生产总量的情况下,资源生产效率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不可转移足迹。(2)各因素对人均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影响的弹性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增加值、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增加值、资源生产效率、城市建设用地、第一产业增加值、旅游人口密度。产业内部结构会影响产业增加值对人均不可转移足迹的弹性系数。(3)旅游城镇化初级阶段,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增加,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第二产业增加值、旅游人口密度、第三产业增加值;旅游城镇化高级阶段,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增加,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建议如下:在旅游城镇发展的初级阶段,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控制旅...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2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林地、草地、水域、耕地和化石能源地人均生态足迹变化趋势
生态足迹、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生态赤字和生物生态足迹变化趋势
2000—2017年间张家界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图4),说明了2000—2017期间张家界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是可行的,但张家界土地利用倾向于高度利用化石燃料用地和耕地,土地利用分配公平度较低,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远小于湖南省生物多样性指数[33],2015后多样性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张家界生产消费结构并不是理想状态。发展能力指数线先升后降。张家界发展能力波动较大,说明张家界发展具有不稳定性,这是由于张家界发展高度依赖不稳定的旅游业所致。2.2 回归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化对区域生态足迹的影响及其耦合关系[J]. 刘世梁,朱家蓠,许经纬,武雪,赵爽,侯笑云. 生态学报. 2018(24)
[2]基于三要素的张家界旅游城镇化响应测度及影响机制[J]. 麻学锋,刘玉林. 地理科学. 2018(08)
[3]重心转移视角下新型城镇化与生态足迹时空差异及其耦合关系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淳阳,朱晚秋,潘洪义,周介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2)
[4]中国城镇化的生态足迹影响——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模拟仿真分析[J]. 佟贺丰,杨岩. 情报工程. 2017(06)
[5]山东省旅游城镇化响应的时空分异特征与类型研究[J]. 王新越,刘二恋,候娟娟. 地理科学. 2017(07)
[6]中国省域生态足迹空间效应及社会经济因素研究——基于空间杜宾面板STIRPAT模型[J]. 吴德存,刘金平,杨贺. 经济问题探索. 2017(03)
[7]人文因素对省域环境污染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估计[J]. 孙克,徐中民,宋晓谕,程怀文,聂坚. 生态学报. 2017(08)
[8]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时空格局演化与机制研究[J]. 麻学锋,何颖怡. 地理科学. 2016(12)
[9]城镇化进程中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 胡雪萍,李丹青.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02)
[10]中国2000~2010年生态足迹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黄宝荣,崔书红,李颖明. 环境科学. 2016(02)
博士论文
[1]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韩召迎.南京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生态足迹的时空演变研究[D]. 邵磊.安徽财经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41322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2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林地、草地、水域、耕地和化石能源地人均生态足迹变化趋势
生态足迹、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生态赤字和生物生态足迹变化趋势
2000—2017年间张家界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图4),说明了2000—2017期间张家界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是可行的,但张家界土地利用倾向于高度利用化石燃料用地和耕地,土地利用分配公平度较低,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远小于湖南省生物多样性指数[33],2015后多样性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张家界生产消费结构并不是理想状态。发展能力指数线先升后降。张家界发展能力波动较大,说明张家界发展具有不稳定性,这是由于张家界发展高度依赖不稳定的旅游业所致。2.2 回归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化对区域生态足迹的影响及其耦合关系[J]. 刘世梁,朱家蓠,许经纬,武雪,赵爽,侯笑云. 生态学报. 2018(24)
[2]基于三要素的张家界旅游城镇化响应测度及影响机制[J]. 麻学锋,刘玉林. 地理科学. 2018(08)
[3]重心转移视角下新型城镇化与生态足迹时空差异及其耦合关系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淳阳,朱晚秋,潘洪义,周介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2)
[4]中国城镇化的生态足迹影响——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模拟仿真分析[J]. 佟贺丰,杨岩. 情报工程. 2017(06)
[5]山东省旅游城镇化响应的时空分异特征与类型研究[J]. 王新越,刘二恋,候娟娟. 地理科学. 2017(07)
[6]中国省域生态足迹空间效应及社会经济因素研究——基于空间杜宾面板STIRPAT模型[J]. 吴德存,刘金平,杨贺. 经济问题探索. 2017(03)
[7]人文因素对省域环境污染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估计[J]. 孙克,徐中民,宋晓谕,程怀文,聂坚. 生态学报. 2017(08)
[8]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时空格局演化与机制研究[J]. 麻学锋,何颖怡. 地理科学. 2016(12)
[9]城镇化进程中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 胡雪萍,李丹青.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02)
[10]中国2000~2010年生态足迹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黄宝荣,崔书红,李颖明. 环境科学. 2016(02)
博士论文
[1]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韩召迎.南京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生态足迹的时空演变研究[D]. 邵磊.安徽财经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41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64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