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创新生态情景下湖北制造业中小企业定位与融合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22-08-04 13:42
  当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世界竞争趋势正逐渐产生实质性变化。国家之间、区域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系化、动态化,由过去技术竞争、人才竞争、资本竞争、产业竞争等单一竞争要素逐渐向复杂生态竞争转变,国家、区域、组织间的竞争成为了生态间的竞争。大型企业纷纷构建自有生态圈,试图通过生态系统的力量与竞争对手展开角逐。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往往因自身规模小、资金匮乏、渠道有限等不具备构建自己独立生态的能力。因此,如何在新一轮创新生态中帮扶制造业中小企业融入创新生态,找到合适的生存发展方式对区域经济推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湖北省制造业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和产业生态学理论出发,首先研究制造业创新生态的提出背景、概念及构成,认为制造业创新生态是一种由创新载体联结创新主体运用创新手段创建有利于制造业创新的生态,能够孕育先进个体和优势种群、能够促进种群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能够进行自我演化等。其次,在此基础上指出湖北省制造业创新生态的形成阶段,并从生态物种、生态位个体、生态环境等角度指出其六大基础特征。再次,从分布密度、成长速度、产出效率、运营效率四个方面总结湖北省制造业...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产业生态系统
        1.2.2 中小企业生态位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湖北省制造业创新生态内涵、阶段与特征
    2.1 制造业创新生态的概念与构成
        2.1.1 制造业创新生态的提出
        2.1.2 制造业创新生态的概念
        2.1.3 制造业创新生态的构成
    2.2 湖北省制造业创新生态的形成阶段
        2.2.1 基于小范围生态的萌芽阶段
        2.2.2 基于政府意志主导的初期阶段
    2.3 湖北省制造业创新生态的基础特征
        2.3.1 物种——门类齐全层次清晰
        2.3.2 个体——成长迅猛潜力巨大
        2.3.3 种群——特色明显优势显著
        2.3.4 网络——松散联结共生效率低
        2.3.5 环境——持续改善支撑还不足
        2.3.6 系统——开放性弱通达性不均
第3章 湖北省制造业中小企业现状
    3.1 湖北省制造业中小企业概况
    3.2 湖北省制造业中小企业特征
        3.2.1 分布密度特征
        3.2.2 成长速度特征
        3.2.3 产出效率特征
        3.2.4 运营效率特征
    3.3 湖北省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瓶颈
        3.3.1 创新瓶颈
        3.3.2 资本瓶颈
        3.3.3 人力瓶颈
第4章 湖北省制造业中小企业定位
    4.1 定位框架
    4.2 战略定位
        4.2.1 经济定位:经济发展的引擎
        4.2.2 技术定位:技术创新的先导
        4.2.3 社会定位:社会稳定的基石
        4.2.4 环境定位:循环经济的主力
    4.3 个体定位
        4.3.1 样本企业选取
        4.3.2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3.3 指标选取依据与解释
        4.3.4 样本数据处理
        4.3.5 结果分析
第5章 湖北制造业中小企业融入创新生态的路径策略
    5.1 互补性融合
        5.1.1 融合对象——资源型中小企业
        5.1.2 资源耦合模式
        5.1.3 短板协同模式
    5.2 共生性融合
        5.2.1 融合对象——功能型中小企业
        5.2.2 价值链嵌入模式
        5.2.3 集群追随模式
    5.3 拓展性融合
        5.3.1 融合对象——跟创型中小企业
        5.3.2 后发优势模式
    5.4 伴生性融合
        5.4.1 融合对象——寄生型中小企业
        5.4.2 产品延伸模式
        5.4.3 市场外扩模式
第6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
附录A
附录B



本文编号:3669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669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1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