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8 01:04

  本文关键词: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在进入工业时代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后,借助高科技的力量,不但创造 了极其丰富的社会财富,而且不断地征服着自然、改造着自然。但与此同时,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来自自然的种种威胁。人口爆炸似的增长、能源的枯竭、 水资源的匮乏,废弃物的污染等等,带来的是自然环境的恶化,耕地的减少、生 物的灭绝以及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污染。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困于自身过度发 展的恶果。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生存危机的巨人矛盾,人类必须做出清醒的抉 择。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理论的提出,正是对难以为继的传统的工业发展模 式反思后的创新,是对人与自然界关系在认识上不断演进的结果。生态工业的发 展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年,人们对于该种模式的认识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际 运行方面都还存在着有待完善之处。本文试图通过对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的 理论基础的研究和运行机理的分析,寻求到生态工业系统的集成途经,探索到生 态工业系统的分析方法,从而找到支撑系统的构件和要素,为指导实际操作奠定 良好的基础。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第一章是导论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拟定了 全文分析框架并确定了研究目标与内容,并阐明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主要围绕着理论的回顾和评述而展开。该章首先对环境经济的理论进 行了回顾;接着对生态经济的理论进行了研究,接下来深入分析了绿色经济的理 论基础,并阐述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进行。 第三章首先对工业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循 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的思想。在对生态工业的目标和原则进行了阐述后又进一步剖 析了生态工业的内涵和本质并最后提出了生念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第四章内容围绕生态工业的模式的发展而进行的。首先介绍工业发展过程中 最为常见的传统的单向性丌放模式,其次对演进的过程末端治理模式进行了沦 述,接着分析了工业发展的新模式即生态工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的内容,在此基础 上介绍了生态工业的资源利用化模式,并在最后提出了生态工业的工业生态化模 式。 第五章首先分析了生态工业系统对环境的开拓适应和系统内部的成员相互 竞争、共生的机理;其次,用控制论的观点和协同论的观点论述了系统的反馈和 协同机理:再次,运用自组织的理沦阐述了系统的循环再生和元素多样性的规律; 最后,对于系统的生态发育和对风险的规避机理进行了剖析。 第六章主要运用集成的方法对系统各组成要素进行研究。首先,对生态工业
【关键词】:循环经济 生态工业 工业共生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2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1章 导论13-20
  • 1.1 问题的提出13-17
  • 1.1.1 问题的背景分析13-16
  • 1.1.2 研究目的和科学的意义16-17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17-19
  • 1.2.1 研究目标17
  • 1.2.2 研究内容17-19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9
  • 1.3.1 研究方法、19
  • 1.3.2 技术路线19
  • 本章小结19-20
  • 第2章 理论回顾与评述20-35
  • 2.1 环境经济理论研究20-24
  • 2.1.1 环境经济理论的产生及其涵义20-21
  • 2.1.2 环境经济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范畴21-24
  • 2.2 生态经济理论研究24-28
  • 2.2.1 生态经济理论的产生及其内涵24-26
  • 2.2.2 生态经济理论的基础及其研究范畴26-28
  • 2.3 绿色经济的理论研究28-31
  • 2.3.1 绿色经济的兴起28-29
  • 2.3.2 绿色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其规律29-30
  • 2.3.3 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机制的建立30-31
  • 2.4 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31-34
  • 2.4.1 循环经济的产生31-32
  • 2.4.2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原则32
  • 2.4.3 循环经济的研究范畴32-34
  • 本章小结34-35
  • 第3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基本范畴35-49
  • 3.1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历史演变35-38
  • 3.1.1 工业发展模式的演变35-37
  • 3.1.2 循环经济的思想演变37-38
  • 3.2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的目标与原则38-41
  • 3.2.1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的目标38-39
  • 3.2.2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的原则39-41
  • 3.3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的内涵与本质41-43
  • 3.3.1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的内涵41
  • 3.3.2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的本质41-42
  • 3.3.3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42-43
  • 3.4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环境与条件43-48
  • 3.4.1 实现生态工业化的条件43-44
  • 3.4.2 提供适宜发展的环境44-48
  • 本章小结48-49
  • 第4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模式49-60
  • 4.1 传统的单向性开放模式49-50
  • 4.2 演进的过程末端治理模式50-52
  • 4.2.1 以“末端控制”为主的环境治理模式50-51
  • 4.2.2 末端治理模式的局限51-52
  • 4.3 生态工业的循环经济模式52-55
  • 4.4 生态工业的资源利用化模式55-56
  • 4.4.1 生态工业的起源及理论基础55
  • 4.4.2 生态工业资源利用生态化55-56
  • 4.4.3 生态工业资源利用生态化的模式56
  • 4.4.4 生态工业资源利用生态化的发展方向56
  • 4.5 生态工业的工业生态化模式56-58
  • 4.5.1 生态工业的工业生态化的特点56-57
  • 4.5.2 生态工业的工业生态化的方法57-58
  • 4.5.3 生态工业的工业生态化的形式58
  • 4.5.4 推动生态工业资源利用生态化的应注意的问题58
  • 本章小结58-60
  • 第5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运行机理60-71
  • 5.1 开拓适应与竞争共生机理60-65
  • 5.1.1 开拓适应机理60-63
  • 5.1.2 竞争共生机理63-65
  • 5.2 连锁反馈与乘补协同机理65-67
  • 5.2.1 连锁反馈65
  • 5.2.2 乘补协同65-67
  • 5.3 生态发育与循环再生机理67-68
  • 5.3.1 生态发育67-68
  • 5.3.2 循环再生68
  • 5.4 多样性主导与最小风险机理68-70
  • 5.4.1 最小风险机理68-69
  • 5.4.2 多样性主导性69-70
  • 本章小结70-71
  • 第6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系统集成研究71-87
  • 6.1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物质集成73-78
  • 6.1.1 企业清洁生产的推行73-75
  • 6.1.2 企业间物质交换网络的建立75-77
  • 6.1.3 社会共生系统的推行77-78
  • 6.2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水集成78-81
  • 6.2.1 企业节水工艺的采用78-81
  • 6.2.2 综合规划区域的水系统(系统环节)81
  • 6.3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能量集成81-84
  • 6.3.1 减少能耗82-83
  • 6.3.2 合理用能83-84
  • 6.3.3 再生能源的使用84
  • 6.4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信息集成84-86
  • 6.4.1 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相结合84-85
  • 6.4.2 系统内的信息网络的建立85-86
  • 本章小结86-87
  • 第7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系统分析方法87-104
  • 7.1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代谢分析方法87-91
  • 7.1.1 工业代谢分析方法87-88
  • 7.1.2 工业代谢的度量88-89
  • 7.1.3 工业代谢分析的基本内容89-91
  • 7.2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能量分析方法91-93
  • 7.2.1 量质分析91-92
  • 7.2.2 余热利用情况分析92-93
  • 7.2.3 清洁能源利用情况分析93
  • 7.3 生态工业系统的共生分析93-99
  • 7.3.1 工业共生的内涵93-95
  • 7.3.2 工业共生分析的主要内容95-99
  • 7.4 生态工业系统的柔性分析99-102
  • 7.4.1 柔性分析的必要性99
  • 7.4.2 仓储柔性99-100
  • 7.4.3 价格柔性100-102
  • 7.4.4 其他方面的柔性102
  • 本章小结102-104
  • 第8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系统支撑体系104-116
  • 8.1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路径依赖104-106
  • 8.1.1 路径依赖的形成原因104-105
  • 8.1.2 构建生态工业的支撑体系105-106
  • 8.2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技术体系106-109
  • 8.2.1 绿色化学的技术构建106
  • 8.2.2 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106-108
  • 8.2.3 建立优化产业的共生网络108-109
  • 8.3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管理体系109-112
  • 8.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109-110
  • 8.3.2 绿色管理110
  • 8.3.3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110-112
  • 8.3.4 加强生态工业与外界的联系与合作112
  • 8.4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法制体系112-115
  • 8.4.1 技术实施的法制基础112-113
  • 8.4.2 经济运行的法律制度基础113-114
  • 8.4.3 政府作用的法律基础114-115
  • 本章小结115-116
  • 第9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实证分析116-131
  • 9.1 目标企业的背景介绍116-119
  • 9.1.1 自然资源、社会和环境的状况116-117
  • 9.1.2 鲁北生态工业系统的组成117-119
  • 9.2 目标企业的现状分析119-122
  • 9.2.1 磷铵副产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PSC)生态产业链119-120
  • 9.2.2 海水“一水多用”生态产业链120-121
  • 9.2.3 盐碱电产业链121-122
  • 9.3 目标企业绩效评价122-124
  • 9.3.1 元素代谢与物质循环122
  • 9.3.2 工业共生122-123
  • 9.3.3 柔性123
  • 9.3.4 能量系统123
  • 9.3.5 水系统123
  • 9.3.6 关键链结技术123-124
  • 9.3.7 与自然生态的协调124
  • 9.3.8 信息系统124
  • 9.3.9 演变进化124
  • 9.4 目标企业调控对策124-126
  • 9.4.1 攻关方向124-125
  • 9.4.2 现有产业链提升125
  • 9.4.3 新辟产业链建设煤化工产业链125-126
  • 9.5 目标企业发展的启示126-130
  • 9.5.1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126
  • 9.5.2 更新理念,科学规划126-127
  • 9.5.3 技术创新,科技为本127
  • 9.5.4 资源共享,统一管理127-128
  • 9.5.5 政策保障,多方支持128
  • 9.5.6 共生耦合、产业延伸128-129
  • 9.5.7 因地制宜,协调发展129
  • 9.5.8 物质循环,高效利用129
  • 9.5.9 能量集成,梯级利用129-130
  • 9.5.10 信息集成,面向国际130
  • 本章小结130-131
  • 第10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131-135
  • 10.1 全文总结131-133
  • 10.1.1 全文主要内容131-133
  • 10.1.2 主要创新点133
  • 10.2 全文展望133-135
  • 参考文献135-142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课题和所发表的学术论文142-143
  • 致谢143-14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春发;齐二石;李健;;生态工业工程:面向循环经济的工业工程研究[J];工业工程;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冯兰刚;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测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黎雪林;我国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评价与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钱斌华;面向相对减物质化的生态税收政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王贵明;产业生态问题初探[D];暨南大学;2008年

6 王晶;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模式及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春花;水资源约束下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邓启明;基于循环经济的浙江现代农业研究:高效生态农业的机理、模式选择与政府管理[D];浙江大学;2007年

9 鹿晨昱;基于GIS与SD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宋立;基于生态循环理论的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芳;沈阳市生态工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2 刘巍然;基于循环经济的江浙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3 张露露;山西省煤矸石生态处置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姝慧;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业企业运行机制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1年

5 裴兰;循环经济视角下的青海产业结构调整[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陶红;宁夏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闫永;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黄睿婵;磷化工行业产业耦合循环经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9 马丽;工业园区的生态化设计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刘淑文;循环经济下的建水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74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d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