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基于空间多准则的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耦合调控途径

发布时间:2024-05-22 02:42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已成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胁迫,城乡规划实践亟需生态空间调控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以福州为案例,在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空间多准则的生态耦合调控途径。生态耦合调控方案实证结果显示,适建区具有较高的生态敏感区位熵和较低的生态系统服务密度,生态耦合途径可以同步调控城镇建设引发的生态风险和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从而降低决策风险。本研究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支持城乡规划决策有重要意义。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生态耦合技术路线

图1生态耦合技术路线

为降低生态决策风险,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空间局域化和多准则决策函数的生态耦合途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首先,进行空间局域化划分。基于两种生态评价结果赋值分别进行空间分区,并在ArcGIS支持下进行Intersect操作,使得每个空间局域都具有唯一的(x,y)二元生态分级赋值。图1为简....


图2福州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

图2福州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

为降低生态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结果的冲突引起的规划决策的风险,本研究基于1.3节的空间耦合方法,形成了空间多准则支持下的城镇建设用地调控方案,见图4。该方案中,适建区主要分布于福州市辖区周边及东南沿海一带;地形主要为台地和平原,其中福州平原是福建省沿海四大平原之一。本区农业和....


图3福州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

图3福州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

图2福州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2.3基于福州建设用地扩张的生态耦合调控实证分析


图4福州建设用地生态耦合区划

图4福州建设用地生态耦合区划

结果表明,位于适建区内的新增建设用地,除土壤侵蚀外,各生态敏感因子的区位熵都大于1(见表2)。由此可知,适建区内聚集了较高比例的低敏感性地域,在适建区内进行建设可以有效降低由城镇建设导致的生态风险。位于各分区的新增建设用地,其生态系统服务密度见图5。由图可见,除食物生产外,其余8....



本文编号:3980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980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e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