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家庭部门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6 18:21

  本文关键词:家庭部门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 驱动因素 STIRPAT-Kaya模型 系统GMM估计


【摘要】:本文运用IPCC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在省际层面测度了我国家庭部门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并基于扩展的STIRPAT和Kaya模型,构建家庭部门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子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2003-2012年分省面板数据样本及城乡子样本进行系统GMM估计。本文研究表明,第一,我国城乡家庭部门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在近十年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家庭部门碳排放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征,高碳排放地区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水平较低;第二,城乡家庭部门生活能源消费的上期碳排放量对本期碳排放产生重要的正向影响,这反映出我国家庭部门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惯性特征和路径依赖性,是一种动态自适应机制;人口规模、居民消费水平、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强度和城镇化因素,都对我国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影响,城乡之间的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存在差异。本文研究得到如下启示及政策含义:家庭部门碳减排将是一个有步骤、分区域的渐进过程,我国碳减排政策应当兼顾消费升级和碳排放的双重目标,努力构建分层次碳减排的适应性预期机制。具体而言,一方面应着眼于引导和激励居民低碳消费,缓解人口规模增加、消费水平提升和城镇化对家庭部门碳减排的压力;另一方面要通过能源价格改革、财政政策和环境规制政策等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同时,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改造等科技手段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这些政策将更有利于城镇家庭部门碳减排。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产品内国际分工下中国外贸比较优势测算:方法改进、实证度量与政策含义(编号:12YJC790074)
【分类号】:F126.1;X24
【正文快照】: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1文献述评WMO)2 0 1 3年1 1月发布的《2 0 1 2年温室气体公报》显示,自1750年工业化至201 2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学术界对碳排放测度的方法主要浓度增加了41%,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其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勤花;张志强;曲建升;;家庭生活碳排放研究进展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3年12期

2 赵胜男;;1995~2010年福建省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及排放特征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24期

3 黄经南;陈舒怡;王国恩;;城市空间结构与家庭出行碳排放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4年12期

4 高成康;陈杉;陈胜;秦威;;中国典型钢铁联合企业的碳足迹分析[J];钢铁;2015年03期

5 李顺成;李喜演;;关于住居能源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城市规划;2015年02期

6 马晓微;杜佳;叶奕;徐漫;;中美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核算及比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7 李国志;;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城镇居民直接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07期

8 江亿;朱安东;郭Pr悦;;消费领域用能特征探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5年08期

9 苏畅;;到赤水 畅享自然[J];绿色中国;2013年09期

10 张丽华;张志强;;家庭生活碳排放研究发展趋势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J];科学观察;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雪;柯水发;;国内外碳足迹计算方法、评估标准及研究进展[A];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论——第六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馨;城乡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及其生存现状的多维视角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2 张丽君;城市碳基能源代谢结构分异与演变机理[D];河南大学;2013年

3 程琨;农田减缓气候变化潜力的统计计量与模型模拟[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查建平;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杨亮;基于消费水平的家庭碳排放谱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夏良杰;基于碳交易的供应链运营协调与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7 林涛;天津市能源消耗碳足迹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8 王来力;纺织服装碳足迹和水足迹研究与示范[D];东华大学;2013年

9 王占彪;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麦—玉两熟生产的风险评价及低碳策略[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10 丁雨莲;碳中和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净碳排放估算与碳补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婷;甘肃省农业碳足迹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马国东;碳化硅产品碳足迹评估与低碳措施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王隆祥;我国建筑低碳化发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4 吕佩蕾;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碳足迹空间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董怡菲;山岳型旅游区碳源碳汇测算与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6 郭西南;基于碳排放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吴丽芬;城市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的价值评价及消费选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8 侯博;1991-2011年山西省碳排放特征及其气候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9 杨水川;太原市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10 朱婵璎;江苏省能源消费的碳足迹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秦波;田卉;;社区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7 魏本勇;王媛;;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朱永彬;王铮;;中国经济模拟与碳排放预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吴国华;侯进生;;碳排放变化效应分解及其对策——基于山东省数据:1995-2010[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彩平;肖序;;碳排放权初始会计确认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维;如何教会居民减少碳排放?[N];中国环境报;2008年

2 华士镇 门开阳;浅谈美国生活方式和美国的碳排放[N];江阴日报;2010年

3 道格·斯特鲁克 编译 李慧;碳排放中和富了谁?[N];中国能源报;2010年

4 记者 罗沙 王洪江;碳排放计算器,重新定义我们的世界和生活[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崔修佳;澳大利亚计划2012年征收碳排放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6 记者 彭德倩;2030年:本市碳排放有望“下折”[N];解放日报;2011年

7 朱勤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创新基地;影响碳排放的人口因素探讨[N];中国人口报;2011年

8 曹学明;澳政府征碳排放税计划引起业界强烈反应[N];中国冶金报;2011年

9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澳大利亚碳排放定价方案出台[N];光明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闫磊;多国反制 欧盟碳排放税或被迫调整[N];经济参考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德建;基于情景分析的发电侧碳排放生命周期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刘倩晨;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4 方勇;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江苏大学;2011年

5 李燕;西北省会城市家庭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6 仇善力;我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付伟;湖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关珊;我国现代企业的碳排放权会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9 韩茜;北京市人口变动与碳排放关系的定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10 郭璐;城市家庭通勤碳排放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30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230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c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