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资源型老工业城市的转型研究——基于生态位区域特征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新常态下资源型老工业城市的转型研究——基于生态位区域特征的视角
【摘要】:新常态转型压力下,如何评价老工业城市的转型效果,制定合理的区域转型发展政策,是老工业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从系统工程视角,构建了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全国53个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运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4》《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4》和各城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公报相关数据,对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在经济、社会、生活、环境和管理五个方向维度上所具有的生态位区域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地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的经济社会基础不尽相同,并且还具有区域内高重叠度的特征,区域内城市间竞争较为激烈。在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规划政策制定时,应针对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转型发展规划政策,以契合各地实际情况。同时在转型战略制定时,也应注重差异化,充分发掘城市自身的优势特色,尽量避免过度的竞争冲突。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 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曾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其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因此,描述与评价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的效果、现状,监测和评估其经济转型的运行情况,为资源型老工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雍欣;;河南上市公司的区域分布统计与研究[J];北方经济;2012年13期
2 王舜卿;区域农村经济规划中的几个问题[J];农业区划;1990年06期
3 白津夫;;论社会主义区域市场[J];学习与探索;1991年06期
4 孙建卫;黄贤金;;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演进分——以江苏省为例[J];江西科学;2007年06期
5 张蓓;;区域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2年18期
6 蒋政;;我国东、中、西区域性格研究及开发策略[J];特区经济;2013年10期
7 王涛;;美国区域调控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袁岳驷;张宇;;我国民间投资的区域类型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年11期
9 蒋清海;;我国区域市场发育战略与对策[J];经济改革与发展;1995年09期
10 杨冠军;;区域需要鲜明的特点和完善的体系[J];安家;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红;龚卫国;陈伟民;梁毅雄;张红梅;;基于中国人人脸区域特征的贝叶斯分类法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先梅;迟健男;王志良;;基于区域特征与知识匹配的驾驶员眼睛定位方法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3 李翠琳;;基于区域特征的变化矢量分析方法的植被动态监测[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海涛;鲍远律;曲静;;道路和区域规范化算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数字成像技术及相关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孙爱军;;中国农民消费的区域特征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0卷)[C];2009年
6 张煌辉;徐德;;一种基于圆周区域特征的角点快速匹配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7 贾双;;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 第一节《北京》[A];2012年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教学设计主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赵黎明;袁盛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区域文学委员会成立并召开全国第二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9 赵继敏;;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区域专业化特征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许宜北;齐永青;;陕西乡村体育运动区域特征及发展模式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利;关于三明区域品牌发展的几点建议[N];三明日报;2008年
2 ;河北区域特征再认识[N];河北日报;2005年
3 关健;区域分销商“大逃亡”?[N];电脑商报;2006年
4 自治区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张家寿;加强金融合作[N];广西日报;2006年
5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陈栋;区域品牌的内涵及其价值[N];光明日报;2010年
6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职博士生 夏鲁惠;构建生态良好的区域高教人才培养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记者 柳立;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区域保险发展策略[N];金融时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姚建 张祖辉;区域品牌旗帜下深圳珠宝业谋求转型[N];中国黄金报;2008年
9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政策研究所 朱金周;2004年中国电信业区域竞争力发展报告[N];通信信息报;2005年
10 浙江省饮料工业协会 许长卿;培育饮料区域名牌 需补足欠缺 构建饮品区域名牌支撑体系[N];中国食品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艳;区域贫困测度、识别与反贫困路径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杨筠;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魏晓锋;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黄庚保;区域质量形势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苏恒轩;中国寿险业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莫虹频;区域典型物质与能量代谢模拟及优化分析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7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郭克锋;区域品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孙忠峰;制造业外资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刘同德;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颖;延边区域品牌构建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魏萍;从省运会看湖北体育区域特征与发展[D];长江大学;2015年
3 刘纯;基于区域的马尔可夫随机场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郑雪;区域形状描述方法及其在商标图像检索中的应用[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5 徐家运;基于感兴趣区域的视频加解密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余铭婧;城镇化背景下水系特征及水文过程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李峰;身份互构与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东南亚区域主义中印尼的区域领导建构[D];南京大学;2016年
8 李毅泉;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显著区域提取研究和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陶莹;区域软实力的测度及软硬实力的关系[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杨凯;我国区域品牌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95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295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