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贫困县域经济发展矛盾及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2:28

  本文关键词:贫困县域经济发展矛盾及路径探析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贫困县 扶贫攻坚 县域经济发展 收入增长


【摘要】:合力推进扶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促进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然而,贫困县始终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落后地区,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稳定发展。将贫困问题与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结合研究,根据贫困地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综合各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设性建议和对策是"十三五"时期实现扶贫攻坚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文章以贫困县域实现经济发展的典型矛盾为切入点,科学分析矛盾的深层症结,从发展理念、引资方向、要素流动以及凸显特色四个方面提出贫困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Abstract]:To promot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China 13th Five-Year period. However, the poor county is always the weakest link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ackward areas, affecting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healthy, coordinated, stable development. The problem of poverty and the coun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combining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poor area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factors, to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is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 to achieve poverty alleviation goals and the completion of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requires strategy. Based on the typical contradiction of poor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deep problems of contradiction, from the idea of development, investment direction. The flow of factors and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path of poverty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我国扶贫事业经历了从资金扶贫到文化扶贫、从项目扶贫到制度扶贫、从嵌入扶贫到迁移扶贫、从能人扶贫到团队扶贫、从交通扶贫到互联网扶贫、从援助扶贫到内生扶贫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之后,进入了扶贫攻坚的新时期,中央政府设定了到2020年,现有标准下贫困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家博;突出重点 整体推进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J];湖南经济;2000年09期

2 兰和平;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思考——兼谈华容经济发展[J];湖南经济;2000年09期

3 糜明炎;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湖南经济;2000年09期

4 李现科;新世纪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论坛呼之欲出[J];经济论坛;2000年10期

5 龚焕文;面对新世纪 制定新战略——在“新世纪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J];经济论坛;2000年17期

6 刘健生;在“新世纪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论坛” 闭幕式上的讲话[J];经济论坛;2000年17期

7 裴建勤;全方位打好生态牌 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层次[J];江西农业经济;2000年05期

8 程利民;永修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新思路[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12期

9 陈义生;创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J];领导科学;2000年07期

10 徐斌;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新突破[J];农村经济;200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春光;;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总结推进县域经济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2 郭铁民;;县域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3 覃文录;;立足优势和特色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A];广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汪世忠;;皖东南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开寿;;突破瓶颈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晓东;徐锋;;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分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周建强;;强化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谭善梅;;推进科学发展 实现新的跨越——关于荔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9 陈炜;周兴建;;县域经济发展的“汨罗模式”——汨罗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占仓;;科教兴国战略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启富;我市召开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N];广安日报;2007年

2 祁俊;形成百舸争流发展新格局 取得县域经济发展新成果[N];黄山日报;2007年

3 记者 龙群 许明峰;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N];九江日报;2007年

4 记者 高铁耕;省政府参事县域经济发展调研组来佳调研[N];佳木斯日报;2007年

5 陆学平;市政协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开展调研[N];秦皇岛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立忠;我市出台10项措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N];铁岭日报;2007年

7 中共牟定县委书记 杨树荣;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N];楚雄日报(汉);2008年

8 冯社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应合理配置资源[N];铜川日报;2008年

9 ;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进县域经济发展[N];绵阳日报;2008年

10 中共安县县委书记 王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N];绵阳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雪峰;湖南县域经济组团式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2 马增明;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张道平;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以安;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与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袁建岐;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卢建明;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和春军;产业协调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陈志德;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董传岭;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宝贵;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张美云;非正式制度视角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3 马洪君;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高鸿雁;加快推进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严永利;县域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顾俊龙;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7 王宏哲;昆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樊金也;辽宁省凤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霁;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10 王耀;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12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412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3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