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进入速度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外商直接投资 + 进入速度 ; 参考:《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02期
【摘要】:采用1998-2013年中国30个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Cobb-Douglas形式的创新生产函数,将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及其进入速度和区域创新能力纳入到同一个研究框架中,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及进入速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以及进入速度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加入交互项,证实了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负向调节外资进入速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当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存量超过一定水平时,外资规模进入速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由正转负。为了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对RD投入和FDI进行测算时选取了不同的折旧率,进而得到了不同的面板数据以进行回归估计,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及进入速度变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是稳健的。
[Abstract]:Based on the balance panel data of 30 regions in China from 1998 to 2013 and the innovative production function in the form of Cobb-Douglas, the sca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nd its entry speed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are brought into the same research framework.The influence of FDI scale and entry speed on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nd the speed of entr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by adding interactive items.It is proved that the stock of FDI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influence of FDI entry speed on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When the stock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xceeds a certain level, the impact of the entry speed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changes from positive to negative.In order to test the robustness of regression results, different depreciation rates are selected when R D input and FDI are measured, and then different panel data are obtained for regression estima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impact of the change of FDI scale and entry speed on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is robust.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咚;林莉;葛继平;;研发投入对辽宁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2 漆艳茹;刘云;侯媛媛;;基于专利影响因素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比较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3 缪胜光;陈国宏;李美娟;;基于云理论的福建省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薛风平;;基于LS-SVM的区域创新能力预测模型[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彬;;基于BP神经网络福建省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实证研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6 沈能;;基于专利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7 潘雄锋;刘清;赵一霖;;基于企业层面的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与分析[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薛风平;;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及其非线性测评模型[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沈能;刘凤朝;;基于专利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于守华;;苏州市及周边地区创新软环境对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启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蕾;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全国第一[N];中国工业报;2010年
2 吴红梅;江苏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跃居全国第一[N];新华日报;2010年
3 记者 陈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出炉[N];科技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杜颖梅;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夺得“四连冠”[N];江苏经济报;2012年
5 通讯员 蒋历军 记者 毛庆;江苏夺得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四连冠”[N];南京日报;2012年
6 记者 吴红梅;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四连冠”[N];新华日报;2012年
7 记者 杨婧如;深圳发布区域创新能力报告[N];深圳特区报;2013年
8 记者 陈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出炉[N];科技日报;2013年
9 记者 杨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创建国家试点城市[N];淮安日报;2014年
10 记者 肖国强;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五[N];浙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晓飞;政策性因素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卢时雨;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效率关联性分析及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陈玉川;区域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4 吴林海;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5 薛风平;区域创新能力测评与提升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陈黎;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付智;江西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8 马明;网络基础设施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云枫;四川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良;山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宁远;人口结构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霍聪聪;我国电子及通讯制造业知识溢出对创新能力影响实证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守桢;金融资本、金融结构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周水松;上市公司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7 蒋婷;不同知识基础的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8 卢俊;所有制结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9 李博雅;我国东西部合作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10 熊衍飞;江西省设区市区域创新能力及其提升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2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74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