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我国低碳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导向

发布时间:2018-04-13 12:52

  本文选题:低碳发展 + 理论基础 ; 参考:《经济研究参考》2017年40期


【摘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推动低碳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低碳发展具有目标导向、综合性强、技术推动、经济可行等特征,由于受当前发展观念、经济结构、法律制度、技术支撑等因素制约,导致低碳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大困难。因此,本文提出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在于:结合重点领域,将低碳发展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融入",要做到转变发展理念、转变生产方式、转变消费方式、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变社会文化等"五个转变",并从顶层设计、市场机制、法制建设、协同推进、低碳社会等"五个支柱"方面强化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
[Abstrac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of promoting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China.Low-carbon develop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al-oriented, highly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driven and economically feasible. It is restricted by such factors as current concept of development, economic structure, legal system, technical support, etc.As a result, low-carb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related policies face greater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Therefore, the key to achieve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to integrate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to economic construction,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construction."five transformation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hould change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change the mode of production, change the mode of consumption, chang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urbanization, change the social culture, and so on, and from the top level design, market mechanism,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etc.Promote, low-carbon society and other "five pillars" to strengthen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policy system.
【作者单位】: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分类号】:F12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勇;;关于低碳发展的思考[J];开放导报;2011年04期

2 ;中国低碳发展成就显著[J];决策与信息;2012年02期

3 ;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介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年04期

4 李佐军;;推进我国低碳发展的思路和对策[J];企业文明;2013年07期

5 ;中国低碳发展成就显著[J];党政干部参考;2011年12期

6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有望“低碳发展”[J];经济视角(上);2009年11期

7 林祥明;;“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J];杭州(下半月);2009年10期

8 刘助仁;;低碳发展是全球一种新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72期

9 刘助仁;;低碳发展是全球一种新趋势[J];科学发展;2010年01期

10 谈乐炎;;三专家细析广东低碳发展[J];小康;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时姣;丁钊;;生态和谐视角下的绿色低碳发展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雷明;廖博;殷子涵;李沙浪;戴亦舒;;低碳发展下增长核算与经济增长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3 武义青;张云;;把低碳发展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4 卢岳华;;不断提高领导低碳发展能力的思考[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洪语泽;;低碳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孟浩;;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战略[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8 ;总论篇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A];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C];2013年

9 王岩;;低碳发展: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契机[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10 郑有荣;鲍健强;杨向天;项大川;;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促进区域低碳发展——浙江省宁海县域推进低碳发展的探索和实践[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霞;努力把广元建成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城市[N];广元日报;2010年

2 记者 赵恒;广元低碳发展走在全省前列[N];广元日报;2010年

3 记者 桂兰;以长远眼光推进建设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城市步伐[N];广元日报;2010年

4 彭富 吴继承;低碳发展需要推手[N];广元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杨霞;我市召开低碳发展推进会[N];广元日报;2012年

6 记者 程晖;中外学者共商贫困地区低碳发展之路[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林刚;青岛步入“低碳发展时段”[N];青岛日报;2012年

8 记者 宋显晖;打造海岛低碳发展示范区[N];珠海特区报;2012年

9 郭曦;西江经济带应注重低碳发展[N];广西日报;2012年

10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李舒瑜;让深圳成为国家低碳发展的窗口和试验田[N];深圳特区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国奎;区域低碳发展动力学机制与情景决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汝醒君;中国和欧盟低碳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贺媛媛;基于SD-IDMI方法的区域低碳发展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娜;基于LEAP模型的山东省低碳发展情景分析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2 李德梅;基于情景分析的济南市低碳发展路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3 谢健标;新常态下广东省加快低碳发展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陈伟民;厦漳泉都市区低碳发展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5 周茜;我国创新驱动低碳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孙哲;淄川经济开发区园区企业低碳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杨展;云南省低碳发展的科技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8 文峰;广元市低碳发展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周妍;信息化属性下企业低碳发展优化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10 朱高洁;北京市低碳发展路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1744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744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