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信息技术的经济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7 10:31
【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段较长的经济繁荣期,从1991年3月至2000年6月,共持续了9年零4个月,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记录,而这种增长是一种以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一高两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现象是以往经济理论难以解释清楚的,甚至是与之相反的,被称为美国新经济现象。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大多数学者认为,美国新经济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正是信息技术创新催生了众多信息技术企业,信息技术企业集聚形成信息产业链,从而促成了信息产业的兴起。美国良好的服务业基础、活跃的资本市场创新以及政府政策的鼎力支持,给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于信息技术极强的扩散性和渗透性,对于传统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传统产业的不断升级和生产率的持续提高,产生二次经济效益,从而为美国的国民经济创造了数倍于自身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总之,信息技术创新与扩散创造了美国高经济增长与低失业、低通货膨胀并存的奇迹。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未来重点扶持的对象,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被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被重点推进。因此,深入揭示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正确有效地测度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已成为目前理论界关注的重点之一。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使其能够有效拉动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这既利于当前又利于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意义十分重大。 正是基于上述国际成功经验和国内经济发展背景,研究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显著的实践意义。 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注重计量分析。理论上,主要从技术创新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入手,探讨了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同时将信息技术作为独立变量建立全新的生产函数模型,并利用中国的相应数据对此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测算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此同时,通过对美、印、中三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与其经济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与其产业结构转变、信息技术产业与其就业结构转变等三个方面的对比研究,旨在借鉴成功经验,找出差距与不足,提出推动我国信息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政策建议。 全文共分八章,重点在第四、五、六章。论文利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理论,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了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横向上,分为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扩散,即信息产业本身对经济的直接作用和信息技术扩散到其他行业,通过渗透性对经济产生的间接作用;纵向上,研究信息技术如何从微观经济主体(企业)中广泛应用,带动了中观经济领域(行业层面)的发展,最后影响到了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方法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以及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信息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将信息技术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定量分析了信息技术扩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之后,论文基于上述两个角度,又分别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作了实证性分析。 作为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典型代表,信息技术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巨大的,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因此,重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重视依靠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扩散来推进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应是我国应有的战略决策,这也是本文的结论。
【图文】:

信息技术创新,机理,信息企业,信息产品


4.1.1 信息企业的聚集形成信息技术产业信息企业是构成信息技术产业的细胞,信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家能力、资本量、企业投资、R&D 能力、市场销售网络、利润等。信息企业创新离不开R&D 投入、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良好的信息技术创新环境。信息企业通过持续创新,信息产品性能不断得到提高,而信息产品的成本相对下降,这会导致市场结构、产品需求量、产品供应量、信息产业的生产决策跟着发生改变,最终信息产品的恒定质量价格指数2呈下降趋势,质量的提高和价格的下降促进了销量增加,企业利润随之增加,企业利润又反过来影响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当然,对竞争对手行为的掌握,市场结构的变化、企业技术竞争力、企业利润、市场份额的预期、生产成本、资本量等均会影响信息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决。信息产品日益扩大的需求,形成了信息产品庞大的市场销售网络,这样就逐步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一个完整的信息产业链条。信息企业家的能力是信息企业成长的关键,信息企业家能力主要包括: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产业,价值链


图 4-3 信息技术产业价值链4.1.3 信息技术创新抑制通货膨胀信息技术创新导致信息产品和服务价格下降,对宏观经济的总体价格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对抑制通货膨胀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创新,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和繁荣,助长了全球性的价格竞争,电子商务具有通货紧缩的性质,下面以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电子商务为例进行分析。首先,电子商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可以实现在全球范围的竞争,为了提高或保持市场占有率,低价策略成为商家主要的手段,促进商品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其次,保持低价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降低成本,电子商务可以降低采购和营销成本,目前许多传统企业在行业内也纷纷联合建立网上虚拟的采购市场,,实现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如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特就联合建立了网上汽车零配件采购市场,通常参与网上集中采购的商家可以节省采购成本的 5%到 10%。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4.1;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伟;夏莘栋;;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3 马云泽;世界产业结构软化趋势及启示——以美、日为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苏惠香;赵枫;;网络经济下GDP核算方法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袁康,胡承统;新经济探析[J];当代财经;2000年09期

6 徐升华,毛小兵;产业结构变革的动力:发展信息产业[J];当代财经;2002年04期

7 刘贻新;张光宇;张玉磊;廖丽平;;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突变评价模型[J];工业工程;2011年03期

8 赵魁君;;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改进[J];北方经贸;2001年05期

9 何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和动态效应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10 赵晓丹,刘志迎;技术创新的经济学理论分析研究综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恒毅;信息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沙利杰;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66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566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3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