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测算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测算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在不断下降,高速增长奇迹逐渐消失,经济整体运行情况出现下行趋势。今后我国经济何去何从,又会有怎样的发展是人们谈论的焦点之一。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安徽省的经济将会如何发展,未来经济的增长点在哪,也值得我们研究。潜在产出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所有资源都被充分合理利用时的最大可能产出”。通过测算一个经济体的潜在产出或者潜在增长率有助于分析当前经济体的运行状况、预测经济未来发展趋势,是分析宏观经济的一种重要工具,对它进行科学的估计与分析有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政策和抑制短期经济波动。与潜在产出相对应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产出缺口,是指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额。经济实际产出水平低于潜在产出水平时,产出缺口为负,表示实体经济运行水平未达到潜在产出水平,说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未能被充分或者高效率使用,如果这种现象蔓延到劳动力市场,就会出现非自愿失业现象,经济不能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就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当实际产出水平高于潜在产出水平,即产生正的产出缺口时,意味着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资源使用过度现象,在这种情形下,市场上各种要素价格将会上涨,进而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上涨,最终则会导致整个经济社会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对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进行测算分析,判断当前经济运行是否健康,据此制定本地未来经济发展政策。基于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的重要性,本文先梳理了各个学派对潜在产出概念的界定,综合总结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对经济潜在产出和潜在增长率的研究现状,对比了测算潜在三种方法的优劣,并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最终选用HP滤波方法估计安徽省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文章选用了多个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来分析安徽近十年来经济发展情况,不仅对经济潜在产出和潜在增长率进行了测算,还对各个产业的潜在产出水平和潜在增长率进行了具体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安徽潜在增长率稳中有升,但是自2008年以来,潜在增长率在缓慢下降,随后本文对这种下降趋势进行了原因分析。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的潜在增长率一直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而且实际增长率偏离潜在增长率的程度很低;第二产业的潜在增长率变化则较为明显,尤其是近几年,其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而且产出缺口有扩大的趋势;第三产业潜在增长率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然后在10%的水平趋于平稳的过程。根据HP测算结果,本文预测近几年安徽经济潜在增长率应在10%左右,然而这几年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并没有达到潜在产出水平。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经济发展达到潜在水平。
【关键词】:潜在产出 产出缺口 HP滤波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3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9-10
- (一) 选题背景9-10
- (二) 选题意义10
- 二、论文内容安排10-11
- 三、创新与不足之处11-13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3-22
- 一、潜在产出含义的界定13-15
- (一) 凯恩斯主义学派对潜在产出的界定13-14
- (二) 新古典主义学派对潜在产出的界定14-15
- 二、关于经济潜在产出的国外研究综述15-16
- 三、关于经济潜在产出的国内研究综述16-22
- (一) 运用滤波法预测经济潜在增长率的研究综述17-18
- (二) 运用生产函数法预测经济潜在增长率的研究综述18-22
- 第三章 安徽经济发展特征化描述分析22-31
- 一、安徽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与全国的比较分析22-23
- 二、安徽地区产业构成情况分析23-26
- 三、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速与全国的比较分析26-27
- 四、安徽省居民消费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分析27-29
- 五、安徽省居民家庭收入水平与全国的比较分析29-31
- 第四章 基于HP滤波方法的安徽省经济潜在产出测算31-47
-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31
- 二、测算经济潜在产出的方法31-34
- (一) HP滤波方法(消除趋势法)32
- (二) 菲利普斯曲线法32-33
- (三) 生产函数法33-34
- 三、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4-36
- 四、基于HP滤波方法的经济潜在产出水平测算结果36-44
- (一) 经济潜在产出水平测算与分析36-41
- (二) 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测算与分析41-44
- 五、对利用HP滤波方法得到的各个潜在产出的描述分析44-45
- 六、产出缺口计算45-47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7-53
- 一、结论47
- 二、政策建议47-53
- (一) 深化行政体制,转变发展理念,完善政府职能47-49
- (二) 继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49-50
- (三) 促进消费和投资的稳步增长,充分发挥两驾马车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50-51
- (四) 推进城市群建设,培养新的增长极,发挥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51-52
- (五) 统筹城乡和地域发展,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52-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帆;现实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 一万亿美元不值得骄傲[J];网际商务;2001年01期
2 江小涓;向潜在增长率趋近——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时期[J];财贸经济;2003年05期
3 徐云鹏;张旭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再估算[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苑德军;;客观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减速[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年05期
5 安立仁;董联党;;基于资本驱动的潜在增长率、自然就业率及其关系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6 牛立超;;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阶段性特征及其平衡[J];学术交流;2011年12期
7 李若愚;;应对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2年10期
8 郭田勇;;以改革激发活力 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J];中国金融家;2012年08期
9 蔡f ;;中国“潜在增长率”趋势[J];人民论坛;2012年34期
10 张培丽;于春晖;;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变化及应对[J];中国中小企业;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富初;;依靠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2 潘向东;;接受更低一些的经济增速[A];2013年春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3期)[C];2013年
3 张永军;;中国经济具备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下篇)[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4 张培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蔡f ;我国“潜在增长率”趋势分析[N];经济日报;2013年
2 马宏伟;提升潜在增长率[N];人民日报;2014年
3 交银先锋基金经理助理 李永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之争[N];北京商报;2012年
4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潘向东;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需制度释放[N];证券时报;2012年
5 张培丽 于春晖;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变化及应对[N];人民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定军 特约记者 郑璇;中国潜在增长率下降 须加大改革释放新动力[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7 课题组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上海证券报;工业增速逐渐向潜在增长率靠拢[N];上海证券报;2013年
8 国家信息中心 李若愚;对潜在增长率下降应做哪些政策调整[N];上海证券报;2012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尹振茂;社科院: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呈下降趋势[N];证券时报;2013年
10 国家信息中心 张前荣;释放改革活力应对潜在增长率下滑[N];上海证券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婷婷;安徽省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测算与分析[D];安徽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测算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6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