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耦合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2 11:25

  本文关键词:区域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耦合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变,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从财政、教育、金融等各个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在政府全方位的支持下,我国科技创新活动迎来了蓬勃发展:国内,三种专利授权数和技术市场成交额均有较大增长,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国际上,我国专利申请量、商标申请量、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等都居于世界第一。虽然知识产权总量居世界第一,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较低,发明创造及技术革新能力不强,因此,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亟待提高。特别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提升民众科学文化素质、塑造创业创新社会氛围十分重要,为此,作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科学普及工作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政府逐渐加强对科普的支持力度,学术界也开始研究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努力说明科普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但目前看来,多数学者对科普与科技创新的研究多停留在政策层面,没有深入挖掘科普与科技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从科技创新层面促进科普发展的指导意义不足。基于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关系的研究现状,本文拟参考物理学耦合理论的概念,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相互联系的实质,用统计的方法探究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耦合作用机制;并尝试研究各省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耦合程度,分析我国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耦合的区域现状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索科学普及创新发展的路径,争取对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结合做出更完善的分析。本文共五章,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章,绪论,本章为本文研究的整体介绍,包括本文研究项目提出的背景、国内外关于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耦合性分析的相关研究概述以及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等。第二章,区域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耦合关系,本章是对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耦合关系的理论分析。首先分别对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和现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梳理,并对耦合性分析在经济学中应用的两大主要类别——系统耦合和松散耦合进行说明,最后揭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第三章,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科学普及能力评价分析,对于区域科学普及能力的衡量,本文不仅选取政府部门科普的相关指标,还对企业科普做出了估算,二者相综合得到区域综合科普能力。本章基于各省市2014年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统计数据,采用熵权法和专家调查法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普及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第四章,区域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本章以耦合分析的常用方法——灰色关联法建立模型,计算耦合关联度,并从四个角度对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耦合度进行分析。第五章,研究结论及展望,本章是对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总结,并根据本文研究的不足对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耦合性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根据分析结果,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普及能力均表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东强西弱;而西部地区一些省市由于人口较少,在科普能力某些指标上较占优势,但综合科普能力还是比较靠后;区域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耦合程度也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科技创新 科学普及 企业科普 耦合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315;F124.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s5-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一) 研究背景10-11
  • (二) 研究意义11-12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2-16
  • (一) 科技创新相关研究12-13
  • (二) 科学普及相关研究13-14
  • (三)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关系研究14-15
  • (四) 相关文献评述15-16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6-17
  • (一) 研究内容16-17
  • (二) 研究方法17
  • 四、创新点17-19
  • 第二章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耦合关系19-27
  • 一、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及特点19-22
  • (一)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及特点19-21
  • (二) 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及特点21-22
  • 二、耦合性理论22-24
  • (一) 耦合理论22-23
  • (二) 系统耦合与松散耦合23-24
  • 三、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耦合机制24-27
  • (一) 要素上的耦合24-25
  • (二) 结构上的耦合25
  • (三) 空间上的耦合25-27
  • 第三章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科学普及能力评价分析27-43
  • 一、指标选取27-34
  • (一)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选取27-30
  • (二) 科学普及评价指标选取30-34
  • 二、本文方法说明34-36
  • (一) 熵权法34-36
  • (二) 专家调查法36
  • 三、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分析36-39
  • 四、区域科学普及能力评价及分析39-42
  • (一) 政府部门科学普及能力评价39-41
  • (二) 企业科普能力评价41-42
  • 五、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科学普及能力分布比较42-43
  • 第四章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43-53
  • 一、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耦合性模型建立43-45
  • (一) 灰色关联分析43
  • (二) 模型建立43-45
  • 二、区域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45-53
  • (一) 区域科技创新各指标与科学普及各指标关联分析45-47
  • (二) 区域科学普及各指标与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度分析47-49
  • (三) 区域科技创新各指标与科学普及能力耦合度分析49-52
  • (四) 科技创新能力与科学普及能力耦合度分析52-53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53-56
  • 一、结论53-55
  • (一) 研究结论53
  • (二) 政策建议53-55
  • 二、研究展望55-56
  • (一) 研究总结55
  • (二) 研究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1 区域科技创新各指标及数据59-61
  • 附录2 区域科学普及各指标及数据61-63
  • 附录3 熵权法MATLAB实现程序63-64
  • 附录4 专家调查法问卷设计64-66
  • 致谢66-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阳;丁秋蕊;;对科学普及的系统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6期

2 赵玉川;成元君;;科学普及的社会学解析及其社会举措[J];科普研究;2006年04期

3 王国华;曹京明;;科学划界与科学普及[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0期

4 朱冬青;谢晓非;;危机情境中影响科学普及效果的因素分析:心理学视角[J];科普研究;2010年06期

5 张红方;;脱域机制视域下我国科学普及的反思及运用[J];科普研究;2013年04期

6 李大光;;关于“公众理解科学”或“科学普及”的一些思考[J];科学;1996年06期

7 张慧人;试论科学普及的社会功能[J];科学学研究;2001年03期

8 关颖;;科学发展语境下的社会科学普及[J];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04期

9 夏从亚;胡青;;一项提高公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对科学普及问题的几点认识[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姜春林;关于科学普及的几点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兴华;;论社会科学普及长效机制的构建[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2 石静;宋玉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必须先行[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肖世华;苏锦云;;发挥高校科协职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A];全国高校科协发展论坛(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4 李德昌;;势科学视域中的科学普及[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陶柱标;余桂华;;论三位一体的科学普及创新理念[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6 徐顽强;张红方;;社会热点焦点与科学普及交叉的研究综述[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维;;从当代生态科技观看科学普及[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宋北辰;杨红梅;;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A];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强亦忠;;科学普及与科学发展观[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春燕;李奎;刘建;张华英;;博物馆展览情境下的科学普及[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红方;我国社会热点事件与科学普及的互动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玲玉;区域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耦合性分析[D];安徽大学;2016年

2 刘文军;科学普及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对策思考[D];郑州大学;2005年

3 余淼淼;试论影响我国科学普及工作的原因[D];同济大学;2008年

4 朱丽平;利用物理实验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普及的设计[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洪海;试论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科学普及[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晓农;从科学普及功能比较中西方科普之不同取向[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区域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耦合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61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0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