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辽宁省大气污染的经济社会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0 06:08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近些年来大气污染问题备受人们关注。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其工业发展迅速,但近年来其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正处于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基于此,本文从辽宁省的主要大气污染情况入手,分析辽宁省主要大气污染物中污染较为严重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时空特征,并对其经济社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国外发达国家治理大气污染成功地区的治理经验,提出治理辽宁省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对策建议。本文首先对2007-2016年辽宁省的大气污染监测内容以及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现状进行探讨,分析辽宁省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然后用外部性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作为理论支撑,来分析引起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为下文提供参考。通过灰色关联法、STIRPAT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辽宁省可吸入颗粒物的经济社会影响因素与可吸入颗粒物的相关性,并得出具体的贡献度,发现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人均GDP、第二产业占比、能源消费总量、房屋施工面积、私家车拥有量、单位GDP能耗等都对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浓度存在影响,其中能源消费总量、第二产业占比、人口规模和单位GDP能耗对辽宁省可吸入颗粒物的影响程度较大。运用DPSIR模型对辽宁省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机制进行分析,比鉴发达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相关对策,结合辽宁地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经济社会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提出具体的治理对策,为辽宁省更好的治理大气污染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1;F127
【图文】:

市场失灵,资源配置,状况


预可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市场的自主调节也可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政府失灵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市场失灵可以说是指市场运作过程中有办法有效率的进行,政府失灵可以说是政府在行使其职能的过程中用,导致问题不能公开、公平、公正的解决[39]。场出现失灵的状况,那么原先的优势配置状态就会被打乱。通过图 2市场在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边际收益(PMB=SMB),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的生产活动很可能会给的负担,导致污染产生,但企业却不用对导致污染产生的成本承担任何企业只需支付企业进行生产活动而付出的一般成本(PME),所以企致大气污染问题带来的污染成本(MDC)附加在企业所付出的成本之虑一般成本时候,企业所设定的生产水平一般假设为 F2,但实际上企本还应包括导致大气污染产生所带来的成本,因此对于整体社会发展产出水平应设定在 F1,所以,我们就会认为如果企业进行过量的生产气污染问题的加重,就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

变化情况图,辽宁省,大气污染物,变化情况


图 3.1 辽宁省 2007-2016 年主要大气污染物变化情况Fig. 3.1 Changes of major air pollutants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2007 to 2016从图 3.1 中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6 年辽宁省 NO2和 SO2的变化幅度比较浓度也相对较低,NO2的年均浓度在 30-40ug/m3之间,SO2的年均浓度在 35-5,均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2012)。而 PM10 的变化趋势较为年 PM10 的污染浓度都处在一个较高水平之上,特别是从 2013 年起,PM10 污染超过我国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2012),虽然从 2014 年开始浓度有所下一直未达到我国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2012),这说明辽宁省 PM10 的污容乐观,治理相当困难,应对其进行重点研究和治理。 辽宁省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从上文所分析的辽宁省 2007-2016 年的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的污染情况来看,辽入颗粒物污染无论是从从污染的程度上、还是从污染的时间上来看,它的污染较严重,所以有必要对它的污染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从防治污染的角度其污染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本文就从时间和空间上分别分析辽宁省可吸

变化情况图,辽宁省,PM10浓度,变化情况


图 3.2 辽宁省 2007-2016 年 PM10 浓度变化情况Fig.3.2 The change of PM10 concentr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2007 to 2016图 3.3 辽宁省 2016 年各月 PM10 浓度变化情况Fig.3.3 Changes of PM10 concentr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20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慧丰;毕巍强;曾诗鸿;;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气污染治理效应——以河北省为例[J];管理世界;2015年12期

2 杨加鹏;黄云超;李光剑;叶联华;赵光强;雷玉洁;陈小波;曹宇;田林玮;;宣威地区所产烟煤燃烧产出可吸入细颗粒物与肺癌发病的关系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5年07期

3 魏巍贤;马喜立;;能源结构调整与雾霾治理的最优政策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7期

4 李根生;韩民春;;财政分权、空间外溢与中国城市雾霾污染:机理与证据[J];当代财经;2015年06期

5 陈亮;;借鉴国际经验探析我国雾霾治理新路径[J];环境保护;2015年05期

6 侯芳;;影响我国北方城市PM_(10)超标的主要因素及防治对策探究[J];绿色科技;2015年02期

7 刘琦;;可吸入颗粒物(PM10)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5年01期

8 李磊;胡冰;;经济-社会多指标因素对PM_(10)排放量的影响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4年12期

9 白静盼;;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环境污染分析中的应用对比[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10 马丽梅;张晓;;区域大气污染空间效应及产业结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丁镭;中国城市化与空气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及EKC检验[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朴珠希(Park Juhee);紧凑城市形态对交通能耗及大气污染的影响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3 李向明;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山地型旅游区生态健康诊断与调控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岳辉;武汉市大气PM10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2 王yN俊;北京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以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7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787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6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