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际产业转移对我国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31 15:54
区际产业转移是指在生产要素、资源供给、产品需求等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发达地区为顺应经济发展趋势,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将部分产业转移至欠发达区域的经济行为。从主体方面来看,产业转移是转移方与承接方、企业与政府的动态博弈过程。从空间分布来看,它是产业的空间移动或迁移现象。对我国而言,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内产业转移浪潮已慢慢显现,同时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事实上,西部地区并不是仅依靠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就能实现经济起飞,而是借助西部大开发政策和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充分学习、吸收及利用区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本地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加速经济增长。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区际产业转移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其次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发展现状进行了统计性描述,最后使用我国西部地区11个省区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以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度和技术差距等变量作为转换变量,构建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检验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技术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动态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技术创新能力的弹性系数受到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度和技术差距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平滑转换机制。当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度和技术差距分别跨越各自门槛值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趋向于高区制,区际产业转移能够显著促进承接地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学位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124.3
【部分图文】:
西部地区虽然可直接利用淡水资源较少,却拥有十分充足的水力资源,其总量约占我国发总量的 82%,而且就目前已开发量而言,远远少于全国的 10%,说明西部地区在水力资发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此外,通过比较水电开发程度发现,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占经济可开装机容量的比重只有 20%,其中西部地区现还未达到 10%。水电资源不仅是清洁的可再生,也是未来代替化石能源的主力,西部地区可以将其在水电资源方面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3)矿藏资源西部地区不仅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富集区,还是世界矿产资源的主要供应地。目前,世界探出矿产资源共计 156 种,而西部地区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为 138 种,矿产地约有 8000 多 45 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的锌、铅、铬等 13 种矿产的储藏量占全国的 50%以上。,西部地区已勘探出的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约为 61.9 万亿元,占全国总价值的百分比为 66.2%此外,西部地区煤炭和天然气储量相当丰富,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 87.6%和 39.4%。尤煤炭资源,西部地区在质量和贮存量上优势明显,且多为低灰、低硫型环保类煤炭资源。还拥有陕甘宁、柴达木、塔里木和川渝四个国家级天然气田,是我国“西气东输”的重要基地。总体而言,西部地区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能够持引着外来投资。图 3.1 是我国三大区域的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
图 3.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历年国内生产总值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成为吸引投资的主要区域,积极引进国内省外投情况如图 3.3 所示。2000 年,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为四川和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最小。到了 2005 年,西部各省市承接产业转移规模逐步扩大,除了蒙古外,云南、陕西和广西也成为国内省外投资的聚集区域。截至 2015 年底,通过比引进国内省外投资额,发现四川、重庆、贵州及甘肃引资规模远大于其他地区,处于
图 3.3 我国西部地区历年引进国内省外投资额3.3 西部地区创新现状分析3.3.1 西部地区创新投入分析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研发人员总量大体上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表 3.2 表示我国西部地区 R&D 人员分布情况,2015 年西部地区 R&D 人员总数达38.14 万人,约是 2000 年人员总数的 5 倍。在研发人员方面,四川、陕西和重庆位居前三位,内蒙古、云南、广西、贵州、甘肃、新疆和宁夏处于中游地位,属于第二梯度,而青海与其他地区差距明显。表 3.2 西部地区部分年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 人员数(单位:人)地区 20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东部 250705 1763542 2043387 2223842 2376699 2430482中部 123562 532558 534708 616936 675030 680864西部 75922 250682 309006 355183 396521 381419内蒙古 5129 20815 26378 32210 35169 35889
本文编号:2809014
【学位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124.3
【部分图文】:
西部地区虽然可直接利用淡水资源较少,却拥有十分充足的水力资源,其总量约占我国发总量的 82%,而且就目前已开发量而言,远远少于全国的 10%,说明西部地区在水力资发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此外,通过比较水电开发程度发现,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占经济可开装机容量的比重只有 20%,其中西部地区现还未达到 10%。水电资源不仅是清洁的可再生,也是未来代替化石能源的主力,西部地区可以将其在水电资源方面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3)矿藏资源西部地区不仅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富集区,还是世界矿产资源的主要供应地。目前,世界探出矿产资源共计 156 种,而西部地区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为 138 种,矿产地约有 8000 多 45 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的锌、铅、铬等 13 种矿产的储藏量占全国的 50%以上。,西部地区已勘探出的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约为 61.9 万亿元,占全国总价值的百分比为 66.2%此外,西部地区煤炭和天然气储量相当丰富,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 87.6%和 39.4%。尤煤炭资源,西部地区在质量和贮存量上优势明显,且多为低灰、低硫型环保类煤炭资源。还拥有陕甘宁、柴达木、塔里木和川渝四个国家级天然气田,是我国“西气东输”的重要基地。总体而言,西部地区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能够持引着外来投资。图 3.1 是我国三大区域的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
图 3.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历年国内生产总值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成为吸引投资的主要区域,积极引进国内省外投情况如图 3.3 所示。2000 年,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为四川和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最小。到了 2005 年,西部各省市承接产业转移规模逐步扩大,除了蒙古外,云南、陕西和广西也成为国内省外投资的聚集区域。截至 2015 年底,通过比引进国内省外投资额,发现四川、重庆、贵州及甘肃引资规模远大于其他地区,处于
图 3.3 我国西部地区历年引进国内省外投资额3.3 西部地区创新现状分析3.3.1 西部地区创新投入分析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研发人员总量大体上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表 3.2 表示我国西部地区 R&D 人员分布情况,2015 年西部地区 R&D 人员总数达38.14 万人,约是 2000 年人员总数的 5 倍。在研发人员方面,四川、陕西和重庆位居前三位,内蒙古、云南、广西、贵州、甘肃、新疆和宁夏处于中游地位,属于第二梯度,而青海与其他地区差距明显。表 3.2 西部地区部分年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 人员数(单位:人)地区 20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东部 250705 1763542 2043387 2223842 2376699 2430482中部 123562 532558 534708 616936 675030 680864西部 75922 250682 309006 355183 396521 381419内蒙古 5129 20815 26378 32210 35169 358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永杰;齐中英;;资源约束、贸易开放与技术溢出[J];科学学研究;2012年10期
2 冯南平;杨善林;;产业转移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动态;2012年08期
3 鲁钊阳;廖杉杉;;FDI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双门槛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4 姜磊;季民河;;城市化、区域创新集群与空间知识溢出——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实证[J];软科学;2011年12期
5 牛泽东;张倩肖;;FDI创新溢出与门槛效应——基于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6 刘明霞;刘林青;;人力资本、技术差距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李伟庆;金星;;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自主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地区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7期
8 李燕;韩伯棠;张庆普;;FDI溢出、门槛效应与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基于全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3期
9 程开明;;城市化促进技术创新的机制及证据[J];科研管理;2010年02期
10 郭海昕;王华;;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的自主创新与研发[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2809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09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