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共享型转变的逻辑和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7 16:14
  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使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向共享型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共享型转变,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彰显公平正义,有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共享型转变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也是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的发展目的理论是构建共享型发展模式的思想源泉,先秦儒家大同思想、西方分享经济理论等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1978年以来,市场化改革纵深推进以及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为发展模式共享型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发展方式存在路径依赖效应,以及各种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实现发展模式根本性转变仍然任重道远。现阶段,结构性失衡、贫富差距拉大、普通民众获得感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明:发展模式的共享型转变具有深刻的现实逻辑。中国特色共享型发展模式的实现路径包括: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现有分配方式,实现共... 

【文章来源】: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共享型转变的逻辑和路径研究


999年东、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

生产总值,综合实力,官方


图 4.2 2018 年东、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数据计算并绘制。图 4.2 是 2018 年东、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有了一定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 1999 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的 15822.43 亿元(图 4.1 所示)升至 2018 年的 184978.5 亿元,地区生产

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城镇


图 5.3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2018)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数据整理并绘制。图 5.3 显示,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逐渐扩大。1978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33.6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43.4 元,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 2.5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J]. 范永军.  中国集体经济. 2019(15)
[2]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性研究——基于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数据的分析[J]. 王烁,马丽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3]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构建途径分析[J]. 张頔.  时代金融. 2018(35)
[4]全球变局与中国模式再讨论[J].   文化纵横. 2018(06)
[5]改革开放40年与社会保障中国模式[J]. 王延中,王俊霞,单大圣,龙玉其,宁亚芳,王宇和.  社会科学文摘. 2018(11)
[6]中国梦与中国模式关系浅析[J]. 倪翠兰.  社科纵横. 2018(11)
[7]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基本经验[J]. 何自力.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8(06)
[8]“中国模式”的实质、特点和面临的挑战[J]. 胡钧,韩东.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18(01)
[9]中国经济模式的特征[J]. 余辉.  中国金融. 2018(18)
[10]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 向玉兰.  长江丛刊. 2018(23)

硕士论文
[1]当代中国发展模式的特征研究[D]. 吴汉瑜.广东商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069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069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e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