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技术引进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4:13

  本文关键词:技术引进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科技产业及其产业结构升级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国家竞争力。但是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企业的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始终差强人意。本文在使用因子分析方法综合测度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基础之上,利用我国三大经济区域2004-2012年期间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产业种类属性和产业所处地区变量在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和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调节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引进总体上促进了我国高科技产业结构升级,但是对产业升级的实际效果取决于高技术产业所属的具体产业属性以及高科技产业所处的具体地域位置。技术引进对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产业升级效果最佳,技术引进对电子及通讯设备,航空航天器和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效果不显著。技术引进对中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效果最佳,西部和东部地区效果次之。技术引进对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在东部地区体现了经济学“边际报酬递减”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本文认为: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继续推行技术引进政策,同时加强技术选择的合理性;二、加大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技术引进力度,促进国内外专家的交流学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更加注重培养该领域的研发性高科技人才;三、加大中部对外开放程度,积极引导外资流入,鼓励国内外企业合作,建立产业集群。东部地区需要改变引进策略,一方面,由使用型引进向创新型引进转变,即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改造和二次研发。另一方面,提质保量,提高引进技术的层次和水平,加强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加强西部地区吸收学习能力,积极实行“人才引进”政策,支援西部建设。
【关键词】:技术引进 自主研发投入 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 行业创新 区域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6.44;F12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12-13
  • 1.2 本文的创新点13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13-16
  • 1.3.1 研究内容13-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3.3 结构安排14-16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提出16-27
  • 2.1 研究综述16-24
  • 2.1.1 技术转移相关研究16-18
  • 2.1.2 技术引进效果的影响因素18-19
  • 2.1.3 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研究19-20
  • 2.1.4 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关系相关研究20-24
  • 2.2 提出研究假设24-27
  • 第三章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及结构升级的现状描述性分析27-37
  • 3.1 整体情况27-29
  • 3.1.1 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状况27-28
  • 3.1.2 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与其结构升级相关性分析28-29
  • 3.2 分行业29-32
  • 3.2.1 高技术产业子行业技术引进状况29-30
  • 3.2.2 高技术产业子行业结构升级状况30-31
  • 3.2.3 五大子行业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性分析31-32
  • 3.3 分地区32-36
  • 3.3.1 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状况32-34
  • 3.3.2 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状况34-35
  • 3.3.3 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性分析35-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技术引进对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37-53
  • 4.1 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37-40
  • 4.1.1 产业结构升级体系衡量标准选取37
  • 4.1.2 因子分析37-40
  • 4.2 变量选取40-41
  • 4.3 数据来源41-42
  • 4.4 模型构建42-43
  • 4.5 实证检验43-47
  • 4.5.1 分行业分析43-46
  • 4.5.2 分地区分析46-47
  • 4.6 政策建议47-48
  • 4.7 政策建议48-53
  • 4.7.1 整体建议49-50
  • 4.7.2 分行业建议50-51
  • 4.7.3 分地区建议51-53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3-55
  • 5.1 研究总结53-54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0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维新,王茂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问题和主要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2 樊五勇;国外高校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经济纵横;2000年04期

3 彭新育,宋雷;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11期

4 樊五勇;高校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国外经验与启示[J];软科学;2000年01期

5 刘安蓉,林玲;高技术产业成长环境的动力作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03期

6 路甬祥;发展高技术产业为建设创新体系做出新贡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年05期

7 陈谦;;面对“入世”南京高技术产业何去何从[J];改革与开放;2001年04期

8 童书兴;入世对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机遇与挑战[J];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02期

9 察志敏,肖云,骞金昌;何谓高技术产业[J];中国统计;2001年09期

10 ;2000年中国十大高技术产业新闻[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庆国;;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问题[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陈敬燮;;校办高技术产业初探[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蔡莉;马淑文;;高技术产业初始规模形成机理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4 张诚;朱东华;赖院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监测分析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洪转;赵强强;;基于加权灰关联的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评价[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刘敏;;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以陕西省为例[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张红梅;匡暑炎;闫慧杰;;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分地区动态评价研究[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庆;刘云;蒋海军;侯媛媛;;北京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姚梓璇;王铮;;我国高技术产业枢纽的区位选择[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杨蕙馨;王军;;高技术产业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的路径[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上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世钊;明年高技术产业确定八大重点[N];法治快报;2006年

2 记者  郑红 通讯员  张伟深;高技术产业:上海经济“火车头”[N];解放日报;2006年

3 记者 张超柱 实习生 胡馨婷;高技术产业产值首破百亿大关[N];嘉兴日报;2006年

4 杨洁;我国高技术产业取得新成就[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5 王映;河南首批省级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挂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6 秦艳贞 余宽平;我市发布第二批60个创新型高技术产业项目[N];镇江日报;2010年

7 路向军(作者单位:天津市委党校);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依存关系[N];科技日报;2000年

8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曾志远 陈志展;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N];经济日报;2010年

9 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高新才;把发展高技术产业作为长期战略[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10 记者 郭晓静;我市高技术产业 迈入发展快车道[N];重庆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箫迪;高技术产业生态位测度与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丁绪辉;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闫超;基于耦合理论的高技术产业金融供给侧改革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汪芳;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左莉;高技术产业二次孵化模式及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魏芳;基于产业组织的高技术产业成长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董洁;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评价及其战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8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苏娜;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匡致远;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因素和产业聚群[D];暨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翠红;高技术产业成长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付菁;高技术产业区域技术生态位测度与实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邓小艳;高技术产业选择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伟;高技术产业的经济学特性及产业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07年

5 朱亚杰;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6 刘新新;辽宁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朱荷;中国知识资本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实证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8 陈雅雯;高新技术产业R&D能力与绩效耦合协调程度评价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9 孙鑫;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杨荣;基于知识溢出视角的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技术引进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07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9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