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测度及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7 10:50
  自2002年首次提出县域经济的概念以来,县域经济得以高速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但目前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矛盾,最突出的是产业发展落后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十大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纲要,表明中央对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的重视。产业既要快速发展,也要协同发展。本文在这样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协同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在对以往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内涵和机制进归纳和分析,并运用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将产业经济系统看成一个大的有机整体系统,分别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看成整体系统中的子系统,选取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一二、一三、二三产业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测量模型和整个县域产业大系统协同度测量模型,运用分析县域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协同程度;并根据分析出的协同度,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计算出每个评价指标和协同度的关联度,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排序,找出影响县域产业经济系统协同度的主要因素。然后对县域经济发展概况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落后,产业协...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的综述
        1.2.2 产业协同的内涵、度量和影响因素
        1.2.3 县域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机理分析
    2.1 理论基础
        2.1.1 协同理论与产业协同
        2.1.2 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社会发展
    2.2 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
        2.2.1 动力机制
        2.2.2 耦合机制
        2.2.3 自组织机制
        2.2.4 外部环境控制机制
    2.3 县域经济发展的正确选择: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2.3.1 产业协同的内涵
        2.3.2 县域经济的内涵
        2.3.3 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第3章 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评价模型
    3.1 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 指标体系的解释及说明
        3.1.2 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
        3.1.3 原始数据基础处理
    3.2 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度评价模型
        3.2.1 三次产业子系统有序度模型
        3.2.2 复合产业系统协同模型
        3.2.3 产业经济大系统协同模型
    3.3 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我国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和瓶颈
    4.1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4.1.1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失衡
        4.1.2 中国县域产业结构的水平对比
    4.2 中国县域经济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的瓶颈
        4.2.1 农业效率低下,未形成产业化
        4.2.2 维持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产品结构落后
        4.2.3 第三产业支持效果差,服务业发展落后
第5章 县域产业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5.1 案例选择依据
    5.2 浙江省长兴县产业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5.2.1 长兴县概况
        5.2.2 长兴县产业协同度计算及分析
        5.2.3 长兴县产业协同度影响因素分析
        5.2.4 长兴县产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经验和建议
    5.3 四川省双流县产业协同的实证分析
        5.3.1 双流县概况
        5.3.2 双流县产业协同度计算和分析
        5.3.3 双流县产业协同度影响因素分析
        5.3.4 双流县产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经验和建议
    5.4 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5.4.1 壮大主导产业,扶持战略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5.4.2 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特色经济产业化
        5.4.3 依托主体功能区,坚持对外开放和经济市场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原始数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并购的产业协同效应分析[J]. 彭源波,戴碧露.  现代企业. 2009(07)
[2]基于融合的信息产业结构的协同度研究[J]. 陶长琪,徐晔.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9(02)
[3]河南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互动关系研究[J]. 赵凯.  经济经纬. 2009(02)
[4]产业协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政策选择——以农村改革发祥地“安徽省凤阳县”为例[J]. 朱道才,赵双琳.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8(05)
[5]三次产业协同驱动经济增长的思路和政策建议[J]. 王云平,王昌林.  改革. 2008(10)
[6]产业协同 “三力”强省[J]. 杨景祥,田艳,梁义科,左熠.  经济论坛. 2008(13)
[7]县域循环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吴焕新.  攀登. 2008(03)
[8]山西县域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 卢建明,侯少林.  经济问题. 2008(05)
[9]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in the West Coast of the Strait[J]. Geng Jianzhong1, Wu Dianting1, Zhao Xiaofang2, 3, Lu Qi21.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Remote Sens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3.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01)
[10]产业创新与产业协同——基于部门间产品嵌入式创新流的系统分析[J]. 徐力行,高伟凯.  中国软科学. 2007(06)

博士论文
[1]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的制度建设[D]. 罗斌.西南财经大学 2011
[2]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 邢志广.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3]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 王传民.北京交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河南省能源—环境—经济(3E)系统协调度分析[D]. 张闪闪.中原工学院 2012
[2]四川省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 叶峰.四川农业大学 2011
[3]吉林省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 李三保.长春理工大学 2010
[4]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协同研究[D]. 袁桂春.武汉理工大学 2006
[5]河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D]. 赵娜.郑州大学 2005
[6]闽台高科技产业竞争力及其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 谢章澍.福州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61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461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5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