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影响因素的灵敏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2-09-27 19:38
  伴随着全球化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在日渐加大,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区域创新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区域创新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为了推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降低资本和要素边际收益递减的速度,就需要将创新元素融入投入要素之中,通过实施要素的新组合,提升要素、资本的全要素生产率,以达到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的目的。不同学者基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在赋予权重的过程中有的采用主观赋权法,有的采用客观赋权法。在评价过程中,有的采用单一评价法,有的采用组合评价法。单一评价法和组合评价法严格来说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在一些极端情况下,采用组合评价法得到的结论往往优于单一评价法。在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过程中,有的没有将空间因素考虑在内,这使得空间因素归入到随机因素当中,进而导致了因空间因素的存在产生了内生性问题,使得模型的估计结果有偏。在构建模型时,如果仅仅考虑线性结构而忽略经济现象中经常存在的结构性变异情况,将会使得估计结果欠准确,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首先,对区域创新... 

【文章页数】:1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图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区域创新
        2.1.2 区域创新能力
        2.1.3 灵敏度分析
    2.2 理论基础
        2.2.1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2.2.2 区域创新能力理论
        2.2.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2.3.2 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2.3.3 文献评述
第3章 基于五个维度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意义
    3.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3 评价指标的筛选
    3.4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4.1 行政力的区域创新能力
        3.4.2 市场力的区域创新能力
        3.4.3 外向力的区域创新能力
        3.4.4 金融力的区域创新能力
        3.4.5 内源力的区域创新能力
第4章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4.1 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法
        4.1.1 模糊综合评价法
        4.1.2 灰色综合评价法
        4.1.3 TOPSIS评价法
        4.1.4 模糊Borda组合评价法
    4.2 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4.2.1 模糊综合评价
        4.2.2 灰色综合评价
        4.2.3 TOPSIS评价
        4.2.4 模糊Borda组合评价
    4.3 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分析
        4.3.1 四分位图
        4.3.2 空间相关性分析
第5章 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灵敏度分析
    5.1 模型构建
        5.1.1 面板模型的构建
        5.1.2 空间面板模型的构建
        5.1.3 面板门槛模型的构建
    5.2 实证分析
        5.2.1 数据收集与变量的选取
        5.2.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2.3 基于面板模型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灵敏度分析
        5.2.4 基于空间面板模型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灵敏度分析
        5.2.5 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灵敏度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扩散效应下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J]. 张彩江,覃婧,周宇亮.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12)
[2]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基于异质产业集聚与协同集聚视角的实证研究[J]. 倪进峰,李华.  经济问题探索. 2017(12)
[3]基于两阶段模型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 朱云鹃,李丹,李颖.  蚌埠学院学报. 2017(05)
[4]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 许青青,许广永.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5]产业集聚、空间效应与区域创新研究[J]. 韩坚,费婷怡,吴胜男,段进军.  财政研究. 2017(08)
[6]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基于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的研究[J]. 贾春香.  科学管理研究. 2017(03)
[7]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理论模型的构建研究[J]. 霍国庆,杨阳,张古鹏.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06)
[8]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空间效应分析[J]. 刘晓婉.  商业经济研究. 2017(09)
[9]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地区差异——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空间计量分析[J]. 张彩江,李艺芳.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7)
[10]区域创新环境影响创新能力的理论与实证探究[J]. 封笑笑,杨哲.  税务与经济. 2017(02)

硕士论文
[1]政府科技资助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D]. 王春晖.山东理工大学 2011
[2]中国技术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原因探析[D]. 金为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3]北京技术市场技术交易成果转化效益的测定[D]. 陆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
[4]我国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 陈文山.东南大学 2006
[5]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D]. 李虹.天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81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681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3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