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其落实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3 16:1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国际分工格局重构,我国需求侧改革成效不显,重要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经济新常态和结构性矛盾凸显的背景下,2015年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新思路和重要工作着力点,是实现我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和发展内涵的高度概括,体现了中国推进经济改革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从理论逻辑来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改革都体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征;从现实逻辑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传统意义上的调结构及其增量改革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一场深度改革,通过创新和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解决结构性矛盾,探索与建构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深层次问题。目前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属于短期调控政策,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建设发展目标和五大新发展理念,亟需以马克...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1.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2.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依据
3. 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
4. 关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路径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关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相互关系原理
二、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原理
三、马克思关于总供给增长(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原理
四、马克思关于按比例配置与调节社会资源原理
第二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发展
一、供给适应需求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眼点
二、优化产业结构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
三、引领创新机制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
第二章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溯源与探索
第一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以往的经济改革产生了巨大的“供给效应”
二、中国以往经济改革方式是增量供给带动存量供给
三、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供给效应”息息相关
第二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产能过剩背景与形成机理
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过剩背景分析
二、中国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分析
第三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性成效与亟需处理的三大关系
一、阶段性成效
二、亟需处理的三大关系
第三章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则
一、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原则
二、坚持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原则
三、坚持综合谋划统筹推进的原则
第二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
二、主抓重点分析法
三、统筹兼顾分析法
第三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
一、去产能
二、去库存和去杠杆
三、降成本和补短板
第四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
二、以人为核心是改革发展的方向
三、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章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路径
第一节 发挥创新驱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战略引领作用
一、创新是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变量
二、深入推进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在创新中运用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第二节 培育新的竞争主体,化解产能过剩
一、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多举措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
二、优化竞争环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三、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第三节 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培育以贯彻新理念、破解新矛盾为主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思想
二、推动以优化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为导向的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推动以教育、健康和社会保障为核心的社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推进以国家文化软实力为重点的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推进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的生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源流分析[J]. 邢坤. 新西部. 2019(05)
[2]论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角色[J]. 汪星余,郭祎. 中国市场. 2019(05)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小微企业融资探研[J]. 赫丛喜,李宣,尹丽元,沈涵博,胡可鑫.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的国企改革:地位与方向[J]. 陈龙,杨育民.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5]供给侧改革下去产能政策对中国股市影响研究——以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政策为例[J]. 刘光彦,董凌昱.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9(01)
[6]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金慧霞,毛韵琴. 纳税. 2019(04)
[7]学习领会供给侧改革经济思想[J]. 贾康. 经济. 2019(02)
[8]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依法调控治理的路径[J]. 陈景,黄清昱. 法制与社会. 2019(03)
[9]探究创新驱动思想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庄逊. 现代经济信息. 2018(24)
[10]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大制度创新与阶段性发展[J]. 沈坤荣,赵倩. 学习与探索. 2019(01)
硕士论文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经济增长[D]. 侯发亮.江西财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84391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1.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2.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依据
3. 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
4. 关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路径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关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相互关系原理
二、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原理
三、马克思关于总供给增长(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原理
四、马克思关于按比例配置与调节社会资源原理
第二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发展
一、供给适应需求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眼点
二、优化产业结构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
三、引领创新机制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
第二章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溯源与探索
第一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以往的经济改革产生了巨大的“供给效应”
二、中国以往经济改革方式是增量供给带动存量供给
三、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供给效应”息息相关
第二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产能过剩背景与形成机理
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过剩背景分析
二、中国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分析
第三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性成效与亟需处理的三大关系
一、阶段性成效
二、亟需处理的三大关系
第三章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则
一、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原则
二、坚持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原则
三、坚持综合谋划统筹推进的原则
第二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
二、主抓重点分析法
三、统筹兼顾分析法
第三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
一、去产能
二、去库存和去杠杆
三、降成本和补短板
第四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
二、以人为核心是改革发展的方向
三、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章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路径
第一节 发挥创新驱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战略引领作用
一、创新是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变量
二、深入推进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在创新中运用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第二节 培育新的竞争主体,化解产能过剩
一、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多举措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
二、优化竞争环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三、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第三节 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培育以贯彻新理念、破解新矛盾为主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思想
二、推动以优化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为导向的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推动以教育、健康和社会保障为核心的社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推进以国家文化软实力为重点的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推进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的生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源流分析[J]. 邢坤. 新西部. 2019(05)
[2]论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角色[J]. 汪星余,郭祎. 中国市场. 2019(05)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小微企业融资探研[J]. 赫丛喜,李宣,尹丽元,沈涵博,胡可鑫.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的国企改革:地位与方向[J]. 陈龙,杨育民.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5]供给侧改革下去产能政策对中国股市影响研究——以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政策为例[J]. 刘光彦,董凌昱.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9(01)
[6]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金慧霞,毛韵琴. 纳税. 2019(04)
[7]学习领会供给侧改革经济思想[J]. 贾康. 经济. 2019(02)
[8]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依法调控治理的路径[J]. 陈景,黄清昱. 法制与社会. 2019(03)
[9]探究创新驱动思想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庄逊. 现代经济信息. 2018(24)
[10]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大制度创新与阶段性发展[J]. 沈坤荣,赵倩. 学习与探索. 2019(01)
硕士论文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经济增长[D]. 侯发亮.江西财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84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68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