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1 18:31
  本文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方法,以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为研究案例,以技术转移理论、技术市场化理论为研究框架,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丰富理论研究。以技术差距论、NR关系理论阐述技术转移成因及需要条件,针对中国与东盟10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技术转移节点多难度大的现状,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分析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在技术创新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由技术供方、技术需方、科研组织、中介机构、政府等技术转移要素信息互通的平台,通过完善服务机制,使系统各方协同联动,发挥中介效能,实现技术转移。本文对国内外先进技术转移中心运行机制进行对比研究,结合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现状分析不足。根据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运行效率评价要素,围绕创新环境和政策、创新体系、人才、资金等要素,从动力机制、服务机制和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探索设计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运行机制。首先,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及国家科技外交的发展战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势差,以及广西在东盟的区位优势、人才及经验优势,是促使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成立的动力机制。其次,在服务机制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应以实施“科技伙伴计划”内容为导向,采取信息咨询和技术经...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阅读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理论与案例分析结合法
        1.3.4 比较分析法
    1.4 论文结构
    1.5 论文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理论阐述
    2.1 金永镐的技术差距论
        2.1.1 技术差距引起国际技术转移
        2.1.2 技术差距推动技术迭代发展
        2.1.3 技术转移成效取决于转移双方条件
    2.2 斋藤优的需求资源关系(N.R.)理论
        2.2.1 关系论解释了技术转移的条件要素
        2.2.2 NR关系决定了技术转移的时机
    2.3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
    2.4 技术市场理论
    2.5 技术服务机构的中介作用
第3章 国内外先进技术转移机构管理运行机制比较
    3.1 国外先进技术转移中心管理运行机制
        3.1.1 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NTTC)
        3.1.2 德国技术转移中心
        3.1.3 英国技术集团(BTG)
        3.1.4 欧盟创新驿站(IRC)
    3.2 中国跨国技术转移中心管理运行机制
        3.2.1 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ITTC)
        3.2.2 中意技术转移中心
        3.2.3 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
    3.3 中外技术转移中心管理运行比较
        3.3.1 政府主导程度及方式不同
        3.3.2 技术开发目的不同
        3.3.3 技术转移深度不同
        3.3.4 营销手段不同
第4章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运行机制
    4.1 国际技术转移参与要素
    4.2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运行效率的评价要素
    4.3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现状
        4.3.1 中心优势
        4.3.2 中心劣势
    4.4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的动力机制
        4.4.1 国家战略需要
        4.4.2 政治发展推动
        4.4.3 经济发展推动
        4.4.4 广西区位优势
        4.4.5 广西小语种人才环境
        4.4.6 对越南合作的先行优势
    4.5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的服务机制
        4.5.1 中心服务模式
        4.5.2 中心服务内容
        4.5.3 中心服务流程
    4.6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的管理机制
        4.6.1 组织结构
        4.6.2 利益联结机制
        4.6.3 职能部门设置
        4.6.4 人力资源情况
        4.6.5 财务情况
        4.6.6 沟通机制
    4.7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服务案例及效益
        4.7.1 建立中泰双边技术转移中心
        4.7.2 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合研究
        4.7.3 技术转移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的实践与探索[J]. 侯小涛,郝二伟,唐红珍,赵立春,邓家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09)
[2]高校技术转移模式的新趋势:公私合营探究[J]. 谢文峰.  江西社会科学. 2017(08)
[3]关于在云南建立区域国际技术转移机制的对策建议[J]. 安道渊,马敏象,尚晓慧,刘玉姣,叶琳.  云南科技管理. 2016(06)
[4]国内外技术转移机构的调查与研究[J]. 谢秀红.  江苏科技信息. 2016(34)
[5]中国对东盟技术转移的动机与模式研究[J]. 赵德森,黄晓晖,秦超.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11)
[6]“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东盟合作的机遇、瓶颈与路径——兼论中泰战略合作探路者作用[J]. 周方冶.  南洋问题研究. 2015(03)
[7]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研究综述[J]. 屠年松,张松.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8]美国高校技术转移活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贺飞,姚卫浩.  中国高校科技. 2015(07)
[9]科研院所创新行为与区域创新绩效间关系研究[J]. 李柏洲,周森.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01)
[10]欧盟创新驿站的运作模式与传统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比较研究[J]. 王蕾.  图书馆学研究. 2014(14)

博士论文
[1]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对孵化企业绩效影响研究[D]. 王红卫.浙江大学 2008
[2]科技中介机构功能完善和体系构建研究[D]. 李文元.江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05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705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4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