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西部地区 产业创新能力 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对策建议
【摘要】:当前创新驱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十三五规划”仍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家竞争力的增强离不开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如今西部地区已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短板,要想提高西部地区的区域竞争力,必须依靠产业创新以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对西部地区的产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梳理了产业创新相关理论,构建了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0个省市区2007-2013年的产业创新能力综合得分进行计算。第三,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全国以及西部地区的产业创新能力进行聚类分析。第四,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的进行区域比较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其产业创新能力的因素。研究发现西部地区产业创新存在以下问题:(1)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整体偏低,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2)在产业创新条件、环境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与其他地区仍然存在较大差距;(3)对政府扶持的依赖度过高,企业创新活力不足,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4)西部地区内部产业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两级分化的趋势。对此,本文提出了提升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产业创新能力 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F224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2-13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3-15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8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3.3 技术路线17-18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评价概述18-25
- 2.1 产业创新相关理论18-21
- 2.1.1 产业创新的内涵18-20
- 2.1.2 产业创新的分类20-21
- 2.2 产业创新评价概述21-23
- 2.2.1 产业创新的评价对象21-23
- 2.2.2 产业创新的评价方法23
- 2.3 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评价思路及方法23-25
- 2.3.1 因子分析法24
- 2.3.2 聚类分析法24-25
- 第3章 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5-30
-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25-26
- 3.2 产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极其含义26-29
- 3.2.1 产业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指标27
- 3.2.2 产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27-28
- 3.2.3 内部创新配置能力指标28-29
- 3.2.4 外部环境支持力指标29
- 3.3 本文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29-30
- 第4章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评价30-42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30
- 4.1.1 样本选择30
- 4.1.2 数据来源30
- 4.2 因子分析过程30-39
- 4.2.1 数据标准化处理30-34
- 4.2.2 因子分析的适应性检验34-35
- 4.2.3 提取公因子及其命名35-38
- 4.2.4 计算因子数值38-39
- 4.3 产业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及排名39-42
- 第5章 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比较分析42-55
- 5.1 西部地区产业创新的现状描述42-48
- 5.1.1 产业技术创新投入现状42-44
- 5.1.2 产业技术创新产出现状44-45
- 5.1.3 产业制度环境现状45-47
- 5.1.4 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分析47-48
- 5.2 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的聚类分析48-51
- 5.2.1 全国产业创能力的聚类分析48-50
- 5.2.2 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的聚类分析50-51
- 5.3 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纵向比较分析51-52
- 5.4 影响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52-55
- 5.4.1 产业技术创新因素对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53-54
- 5.4.2 内部创新配置因素对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54
- 5.4.3 外部环境支持因素对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54-55
- 第6章 对策与建议55-59
- 6.1 整合创新资源,增加科技投入55-56
- 6.2 积极引导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56
- 6.3 区别引导,促进区域协同发展56-57
- 6.4 依托国家级新区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57
- 6.5 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57-59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59-61
- 7.1 研究结论59-60
- 7.2 可能的创新点60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64-85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经历85-86
- 致谢86-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卓;;我国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应洪斌;窦伟;;基于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目的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2008年10期
3 张洪辉;夏天;王宗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2期
4 齐闯;张长青;;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5 张莉莉;孟枫平;;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林迎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框架与实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陈昌柏;李刚;王双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J];科技广场;2006年06期
8 张凌;伦洪涛;刘井建;;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04期
9 刘树林;庞东鑫;;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2期
10 蒋蓉华;丁慧珍;;广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淑玲;檀壮;;青岛创新能力评价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6:区域创新与绿色发展(Ⅰ)[C];2014年
2 李瑾;李树德;刘会想;贾凤伶;史佳林;;天津市郊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曹卫红;李常英;;山西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谭晓洪;陈建国;郑悦锋;;机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A];上海空港(第9辑)[C];2009年
5 金玉玲;刘洪春;景向永;李新凯;;基于组合赋权的图书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王国红;项玉晓;唐丽艳;;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创新能力评价[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李艳华;柳卸林;刘建兵;;现代服务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素利;张金隆;孙细明;李保江;;某钢铁集团子公司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9 贾传亮;陈安;朱美琳;;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勇刚;科学构建装备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冶金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高卫民;安徽亿元资金招才引智[N];安徽经济报;2014年
3 赵晓莉;专家为济南支招[N];济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亚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琪;区域生物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3 谭恒;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徐大可;中国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影;延边州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朱强;专利视角下的太原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3 曾琼琼;90后在校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4 杨洪颖;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5 陈震;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6 唐娟;山西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7 孙海华;高校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鲍南月;大庆油田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9 时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10 刘洪春;图书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9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579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