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下我国“资源诅咒”传导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19:30
本文关键词:产业转型下我国“资源诅咒”传导路径研究
【摘要】: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增长的禀赋,是国家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凭借自身物质资源以更低的成本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形成国家的比较优势。而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基础工业已经拥有相当规模,像我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建设也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先进的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随着工业化进程也发展壮大起来,技术上、经济上的优势已经逐步代替由物质资本决定的比较优势成为国家间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参与国际分工中国家也并非像比较优势中以低成本的生产产品在价格形成对其他国家的“挤出效应”,而是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链,通过国际合作形成产品技术、价格等优势,抢占产业链中的市场。在这期间,拥有优良自然资源禀赋的国家发展滞后,出口产品往往都是自然资源初级产品,处在产业链低端,发达国家以及一些资源较少的国家和地区逐步占领了产业链的高端。美国学者通过研究也发现,这种情况在美国东西部地区十分明显。自然资源不再是经济发展的不可多得的优势,似乎阻碍了经济发展,“资源诅咒”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在我国,东西部自然资源的差异和经济发展差异的矛盾同样凸显出“资源诅咒”现象,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此问题增多,对“资源诅咒”现象进行深入探讨。从我国国情方面看能发现,我国各个地区资源分布状况、资源使用情况相当复杂,辽宁、吉林、黑龙江某些地区资源已经消耗殆尽,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云南服务业超过GDP的60%,资源型产业产值占比一直较少且不断下降;新疆地区虽然能源丰富,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将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增长点,与荷兰病效应的假设前提(资源产业是主要经济发展支柱)并不吻合,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也较低;山西地区煤炭采掘业是少有的民间企业可以参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地区,其对提高当地居民的福利水平比其他地区更为直接;山东东营地区石油企业刚刚获得自主进口石油权,石油产业改革升级,“资源诅咒”是否存在需要检验。另一方面,产能过剩问题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以钢铁产业,煤炭产业,石油产业为主的资源型企业面临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差越来越大,钢铁,煤炭价格一降再降,逼近企业成本。自然资源似乎成了整个社会发展的“诅咒”,产能过剩问题使得自然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作用复杂化。本文基于对“资源诅咒”概念的界定,国内外文献对“资源诅咒”现象的探讨和研究分析,我国近几年来资源型企业发展历程,理论模型以及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内生增长模型下,当资源效用相对消费效用过小时,经济社会会提高资源利用度,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在实践中,我国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产业新的投入和企业成本的下降会促使企业产能扩大。2、社会的知识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中研发部门的人数呈同向变化,与社会资源使用量呈反向变化,说明资源发展的确有碍于社会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3、将资源短期使用效用具体为能源税对数,资源长期使用效用具体为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总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能源税促进了经济发展。然而,提高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总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在中西部地区和资源丰富地区存在对经济“资源诅咒”现象,同时,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总固定资产投资的提高也会削弱进出口贸易、降低人力资本积累。
【关键词】:资源诅咒 发展模式 税收贡献 产业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6
- 1.1 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国内自然资源工业发展进程10-12
- 1.2 论文研究背景、思路和意义12-14
- 1.3 主要研究内容14
- 1.4 技术路线14-15
- 1.5 研究方法15-16
- 1.6 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16
- 2. “资源诅咒”的经济理论基础16-18
- 2.1 荷兰病传导效应16-17
- 2.2 贸易条件传导效应17
- 2.3 寻租传导效应17
- 2.4 其他传导效应17-18
- 3.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18-24
- 3.1 国外文献综述18-20
- 3.2 国内文献综述20-21
- 3.3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及状况21-24
- 4. 我国“资源诅咒”效应内生增长模型24-29
- 4.1 模型描述24-26
- 4.2 模型求解26-28
- 4.3 模型结果及分析28-29
- 5. 我国“资源诅咒”效应的计量分析29-36
- 5.1 主要省级面板数据的描述29-32
- 5.2 西部、中部、东部分区域敏感性分析32-34
- 5.3 “资源诅咒”路径分析34-35
- 5.4 资源丰富省份“资源诅咒”计量分析35-36
- 6. 文章总结以及政策建议36-41
- 6.1 本文研究总结36-38
- 6.2 政策及建议38-41
- 参考文献41-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44-45
- 致谢45
本文编号:610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610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