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基于协同理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06:02

  本文关键词:基于协同理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协同理论 京津冀协同发展 动力机制 保障机制


【摘要】: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重要指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26”讲话,直接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大思路和大战略,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形成新增长极1。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众多亟需破解的体制机制问题,如缺乏跨区域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机制,导致“断头路”的存在;再如缺乏跨区域的财政支出机制,导致环首都贫困圈和生态涵养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问题的存在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以解决。本论文从对协同学的理论研究入手,提出了构建以动力机制为主,辅以保障机制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根据所构建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对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进行分析,分析哪些机制已经存在,是否需要完善,哪些机制尚需构建,并就此提出对策建议。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基于协同学的区域协同体制机制的理论分析。在协同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区域协同发展的运行过程,构建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机制体系。一是通过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动力源和基于役使原理、涨落原理和自耦和原理的动力运行机理分析,提出构建由政策引导、创新驱动、基础支撑和文化推动组成的动力生成机制和动力驱动机制;二是通过对信息传导模式和传导过程的分析,提出构建基于第三方信息平台的信息传导机制,注重信息反馈过程;三是通过分析三维组织协调体系,从组织协调机构设置和规划政策制定两个方面构建组织协调机制;四是通过对不同区域发展主体进行利益分析和利益博弈,从补偿机制、分享机制和分摊机制三个方面构建利益保障机制。第二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分析。首先,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力源和动力反馈机制,动力源包括内部驱动力和外部推动力,而动力反馈机制较为完善;其次,从政策引导、创新驱动、基础支撑和文化推动四个方面就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区域社会协同发展、区域环境协同发展三个部分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力生成机制;再次,本文还从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反馈机制方面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信息传导机制,从组织协调机构构建和组织协调政策完善两方面分析组织协调机制,从补偿机制、分享机制和分摊机制分析了利益保障机制等。第三部分: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对策建议。一是提出了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现行财税体制、健全社会设施的建设及共享机制等动力生成机制;二是提出了完善组织协调机构和组织协调政策等组织协调机制;三是提出了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信息平台和完善高效、畅通的信息传导渠道等信息传导机制;四是提出了建立区域内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成本分摊机制,创新生态多元补偿、共建共享机制等利益保障机制。
【关键词】:协同理论 京津冀协同发展 动力机制 保障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7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4-15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3.3 技术路线15
  • 1.4 创新之处15-17
  • 2 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及协同动力机制分析17-29
  • 2.1 区域协同机制的理论分析17-21
  • 2.1.1 区域协同理论的主要内容17-18
  • 2.1.2 区域协同机制构建的理论分析18-20
  • 2.1.3 区域协同机制的主要内容20-21
  • 2.2 区域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21-26
  • 2.2.1 区域协同发展的动力源分析21-23
  • 2.2.2 区域协同发展的动力机理分析23-26
  • 2.3 区域协同发展动力机制的构建分析26-28
  • 2.3.1 区域协同发展动力生成机制分析27-28
  • 2.3.2 区域协同发展动力驱动机制分析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3 区域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分析29-34
  • 3.1 信息传导机制分析29-30
  • 3.1.1 信息传导的运行机理分析29
  • 3.1.2 信息传导模式的构建分析29-30
  • 3.1.3 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分析30
  • 3.2 组织协调机制分析30-32
  • 3.2.1 组织协调体系的构建分析30-31
  • 3.2.2 组织协调机制的构建分析31-32
  • 3.3 利益保障机制分析32-33
  • 3.3.1 利益保障机制的机理分析32
  • 3.3.2 利益保障机制的构建分析32-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4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34-48
  • 4.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力源及动力反馈机制分析34-36
  • 4.1.1 内部动力源分析34-35
  • 4.1.2 外部动力源分析35-36
  • 4.1.3 动力反馈机制分析36
  • 4.2 政策引导方面的动力生成机制分析36-41
  • 4.2.1 经济协同发展的政策引导分析36-38
  • 4.2.2 社会协同发展的政策引导分析38-40
  • 4.2.3 环境协同发展的政策引导分析40-41
  • 4.3 创新驱动方面的动力生成机制分析41-43
  • 4.3.1 创新驱动的动力生成机制现状分析41-42
  • 4.3.2 创新驱动的动力生成机制问题分析42-43
  • 4.4 基础支撑方面的动力生成机制分析43-46
  • 4.4.1 基础设施支撑方面的动力机制分析43
  • 4.4.2 社会设施支撑方面的动力机制分析43-45
  • 4.4.3 产业设施支撑方面的动力机制分析45-46
  • 4.5 文化推动方面的动力生成机制分析46-47
  • 4.5.1 文化推动的动力生成机制现状分析46
  • 4.5.2 文化推动的动力生成机制问题分析46-47
  • 4.6 本章小结47-48
  • 5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分析48-52
  • 5.1 信息传导机制分析48-49
  • 5.1.1 现有信息共享平台缺乏整合48
  • 5.1.2 现有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发挥不足48
  • 5.1.3 现有信息反馈机制有待改善48-49
  • 5.2 组织协调机制分析49-50
  • 5.2.1 组织协调机构不断完善49
  • 5.2.2 法律法规及规划陆续出台49-50
  • 5.3 利益保障机制分析50-51
  • 5.3.1 生态补偿机制雏形已现,,但生态资源价值化任重道远50
  • 5.3.2 利益分享机制有待完善,成本分摊机制尚未落实50-51
  • 5.4 本章小结51-52
  • 6 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对策建议52-60
  • 6.1 动力生成机制方面52-55
  • 6.1.1 创新投融资体制52
  • 6.1.2 改革现行财税体制52-53
  • 6.1.3 健全社会设施的建设及共享机制53-54
  • 6.1.4 完善多元化政绩考核机制54
  • 6.1.5 强化区域创新驱动机制54-55
  • 6.2 组织协调机制方面55-56
  • 6.2.1 完善组织协调机构55-56
  • 6.2.2 完善组织协调政策56
  • 6.3 信息传导机制方面56-57
  • 6.3.1 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信息平台56-57
  • 6.3.2 完善高效、畅通的信息传导渠道57
  • 6.4 利益保障机制方面57-58
  • 6.4.1 建立区域内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57-58
  • 6.4.2 建立公共基础设施的成本分摊机制58
  • 6.4.3 创新生态多元补偿、共建共享机制58
  • 6.5 本章小结58-60
  • 参考文献60-63
  • 后记(致谢)63-64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秀丽;陈柏福;;矿业集群演化与区域协同发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杨勇;;我国区域协同发展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11年35期

3 高建新;;区域协同创新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10期

4 王淑;王恒山;王云光;;面向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区域协同系统动力机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3期

5 齐绍平;张婧;;区域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求索;2013年02期

6 高丽娜;蒋伏心;熊季霞;;区域协同创新的形成机理及空间特性[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3期

7 姜亦华;对外开放与区域协同发展[J];学海;1996年03期

8 田洪辉;;钢材区域协同采购的探索和实践[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4年04期

9 许彩侠;;区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创新驿站的再思考[J];科研管理;2012年05期

10 潘锡杨;李建清;;区域协同创新的“火箭模型”及其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烈建;陈侃侃;张建波;;沪浙临界地区协同发展路径初探[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 城市总体规划)[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鲲;津冀签合作协议,区域协同发展进一步构建[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2 记者 王逸吟;建设美丽天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N];光明日报;2014年

3 记者 徐飞鹏 王皓;京冀签署七项协议 共促区域协同发展[N];北京日报;2014年

4 王树国 蔚县人民政府县长;借京张申冬奥之势 加快区域协同发展[N];张家口日报;2014年

5 曹萍;区域协同采购 谈判成果共享[N];中国石化报;2013年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 研究员 王辉;构建新常态下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7 记者 刘虹;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初步显效[N];健康报;2009年

8 记者 刘虹;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将全国推广[N];健康报;2010年

9 记者 李蕴明;区域协同机制渐成[N];医药经济报;2011年

10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张燕生;以制度协同创新推区域协同发展[N];人民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宋应诺;基于医疗信息技术构建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探索[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雪莹;基于协同理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3 余昆;苏南区域协同创新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4 梁晓燕;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风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5 温建斌;区域协同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与构架[D];吉林大学;2011年

6 侯丽娜;基于学习元平台的教师区域协同教研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桑占华;G公司区域协同医疗项目发展规划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57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757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1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