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赣南原中央苏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与贫困特征相关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11:11

  本文关键词:赣南原中央苏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与贫困特征相关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赣南苏区 生态环境 脆弱性 贫困


【摘要】:生态环境和贫困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两大解决难题。研究生态环境与贫困的关系是环境资源管理与反贫困之间协调发展的国际实践的最新理念和趋势,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赣南苏区代表性区域赣州市为研究范围,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记录,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利用资料分析、调查法、数量研究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型分析法等,对这一地区的生态脆弱度进行分析与概述,对区域内贫困分布状况进行探讨与总结,并对生态脆弱度与赣南苏区贫困状况进行藕合分析,从而得出适用于生态脆弱贫困区的相关脱贫、扶贫建议及模式。研究结果将为改善当地生态脆弱度发展现状进行理论指导,并为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绿色经济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赣南苏区依然存在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酸雨污染严重地表水质污染局部加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2)赣南苏区绝大部分区域为中、强度脆弱区,占整个赣南苏区面积的73%。研究区内18县(市)中,寻乌县为微度脆弱区,面积占5.87%;崇义县、龙南县、会昌县等3个行政单元为轻度脆弱,占整个赣南苏区面积的16.66%;石城县、兴国县、安远县、于都县、定南县、上犹县、全南县等7个行政单元为中度脆弱,占赣南苏区面积的36.68%;大余县、赣县、宁都县、瑞金市、信丰县、章贡区等6个行政单元为强度脆弱,占赣南苏区面积的36.39%;极强度脆弱的为南康县,占总面积的4.4%。(3)赣南苏区内包括9个国家级贫困县,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其人口数量为全区人数的53%。区域内的综合贫困度还是比较高,贫困人口的数量较多,且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还是比较低。(4)生态脆弱性对贫困分布有较大影响,同时影响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状况。随着贫困发生率的升高,生态脆弱度及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均呈现较高态势的波动状分布。与生态脆弱度相关性按照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贫困人口、总人口。
【关键词】:赣南苏区 生态环境 脆弱性 贫困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X82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1 绪论8-16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2.1 国外关于贫困及环境关系的研究9-11
  • 1.2.2 国内关于环境脆弱性及贫困分布的研究11-12
  • 1.2.3 赣南苏区环境及贫困现状综述12
  •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12-13
  • 1.3.1 研究内容12-13
  • 1.3.2 研究目的13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3-16
  • 1.4.1 开展研究的准备措施13-14
  • 1.4.2 研究方法14-15
  • 1.4.3 技术路线15-16
  • 2 研究区概况16-22
  • 2.1 中央苏区概念及范围16-18
  • 2.1.1 研究区界定及范围16-17
  • 2.1.2 气候、水文及地质概况17-18
  • 2.2 社会经济、人口及产业状况18-19
  • 2.3 土地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过程19-22
  • 3 赣南苏区生态脆弱性分析22-32
  • 3.1 赣南中央苏区生态脆弱性表现22-24
  • 3.2 综合评价生态脆弱性指标体系构建24-27
  • 3.2.1 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原则24
  • 3.2.2 生态脆弱性指标体系24-27
  • 3.3 赣南中央苏区生态脆弱性评价27-32
  • 3.3.1 生态脆弱性评价数据及标准化处理27-28
  • 3.3.2 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28-29
  • 3.3.3 赣南苏区生态脆弱性评价29-32
  • 4 赣南苏区生态脆弱度与贫困特征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32-41
  • 4.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32-33
  • 4.2 生态脆弱指标描述统计分析33-35
  • 4.3 贫困特征指标的选取及释义35-36
  • 4.4 实证分析36-41
  • 5 基于脆弱生态环境分布特征的赣南苏区贫困现象的思考41-43
  • 6 结论与讨论43-45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小林;影响赣南生丝洁净成绩的因素及对策[J];丝绸;1994年02期

2 顾楠;;政策助力赣南振兴[J];中国有色金属;2013年10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武明 通讯员 邓开明;大力支持赣南教育事业发展[N];江西日报;2012年

2 记者 李东凯 郭传义;赣南定点扶贫惠及人口百万[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邬健 通讯员 兰祥光 刘娜;认证利器助赣南产品强区富省[N];中国国门时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程东升 实习记者 黄诗欣;振兴赣南的信号:中部落后地区将获国家支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5 李东凯邋郭传义;赣南定点扶贫工作成效明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6 钟小平;瑞金36万农民脱贫致富[N];中国工商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影影;科技列车进赣南 储粮知识送到农民手中[N];粮油市场报;2014年

8 本报调研组 记者 石岸;赣南新农村考察记[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韶关日报记者 李方静;力促粤北湘南赣南地区发展[N];韶关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戴娟;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积极献计出力[N];重庆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平生;赣南地区网纹红土的形成及其环境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树;明代赣南风水信仰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李丹;赣南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驱动力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曹旭东;明清赣南官廨修建与社会变迁[D];南昌大学;2016年

4 张献仁;“中国梦,,体育强国梦”背景下赣南地区中学生体质发展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毛永霞;赣南原中央苏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与贫困特征相关度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6 娄馨薇;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贫困测度及其致贫因素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7 陈玮琦;赣南农村妇女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8 刘玲清;南宋赣南经济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9 曾春秀;清代赣南民间救济[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黄伟英;晚清赣南盗匪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09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809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c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