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收入不平等对家庭债务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收入不平等对家庭债务的影响研究
【摘要】: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不同程度地经历着城镇化发展历程,人口向城市和城镇流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趋势。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发展经验显示: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缩短城乡差距的重要助力,城镇化水平越高,社会化生产效率就越高,城乡差距也会随之减小。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城镇化发展的早期,城乡收入差距是扩大的。现如今,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收入不平等程度发生了巨变,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但有着下降的趋势,家庭债务规模也迅猛增长。本文试图考察城镇化进程中收入不平等对家庭债务的影响,研究结论对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战略、收入分配制度和消费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城镇化理论、收入不平等理论和家庭债务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以及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收入不平等对家庭债务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城镇化理论、收入不平等理论和家庭债务理论,并构造了城镇化进程中收入不平等对家庭债务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2005-2014年相关变量的数据,对有关变量的变动趋势情况进行了特征事实分析;进而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收入不平等对家庭债务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是:(1)房价、金融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与家庭债务显著正相关。(2)在I区、II区和III区,城镇化水平均对家庭债务具有正向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尽相同。(3)城镇化进程中收入不平等对家庭债务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在I区和II区,收入不平等与家庭债务负相关;在III区,收入不平等与家庭债务正相关。由此,本文建议:(1)在I区和II区,政府应坚持城镇化发展方向,进一步降低收入不平等,同时防控因家庭债务过快增长造成的金融风险问题;(2)在III区,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期满足居民合理的消费借贷需求。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已有相关研究主要是将城镇化水平、收入不平等和家庭债务割裂开来进行探讨,鲜有文献将三者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在引入城镇化水平后考察收入不平等对家庭债务的影响,即将城镇化水平、收入不平等和家庭债务纳入到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之中。本文的研究为学者们研究收入不平等与家庭债务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城镇化 收入不平等 家庭债务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4.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导论9-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6
- 1.2.1 城镇化与收入不平等11-12
- 1.2.2 家庭债务12-14
- 1.2.3 收入不平等与家庭债务14-15
- 1.2.4 文献评价15-16
- 1.3 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16-18
- 1.4 研究方法18
- 1.5 本文创新之处18-19
- 第2章 理论基础19-32
- 2.1 城镇化理论19-22
- 2.1.1 城镇化19-20
- 2.1.2 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因素20-21
- 2.1.3 城镇化的经济效应21-22
- 2.2 收入不平等理论22-26
- 2.2.1 收入不平等的测度22-23
- 2.2.2 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因素23-24
- 2.2.3 收入不平等的经济效应24-26
- 2.3 家庭债务理论26-30
- 2.3.1 家庭债务含义及分类26
- 2.3.2 家庭借贷的动机26-27
- 2.3.3 家庭债务变动的影响因素27-28
- 2.3.4 家庭债务的宏观经济效应28-30
- 2.4 城镇化进程中收入不平等对家庭债务影响的传导机制30-32
- 第3章 特征事实分析32-39
- 3.1 区域分组32-33
- 3.2 城镇化水平的变动33-34
- 3.3 收入不平等的变动34-35
- 3.4 城镇化水平、收入不平等与家庭债务的变动35-39
- 第4章 城镇化进程中收入不平等对家庭债务影响的实证分析39-46
- 4.1 变量选择、数据来源及模型设定39-41
- 4.1.1 变量选择39-40
- 4.1.2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40
- 4.1.3 模型设定40-41
- 4.2 实证过程41-44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44-46
-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46-49
- 5.1 基本结论46-47
- 5.2 政策建议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5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庆亮;应该重视家庭经济的研究[J];齐鲁学刊;1982年03期
2 沈习淼;农村家庭收入结构的初步探讨[J];经济问题;1987年10期
3 臧耀生;住宅电话热悄然来临[J];中国统计;1992年12期
4 ;按家庭收入线分配住房[J];经营管理者;1996年08期
5 ;城乡居民家庭收入[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7年03期
6 ;城乡居民家庭收入[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8年01期
7 ;城乡居民家庭收入[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8年05期
8 ;城乡居民家庭收入[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8年08期
9 瞿景;;家庭主妇四大省钱绝招[J];农家致富;2008年19期
10 ;城乡居民家庭收入[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洪彦;刘艳彬;Alvin C.Burns;Ann Veeck;;基于家庭就餐行为探索中国都市家庭特征——针对长春市年轻、富裕家庭的探索性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丁赛;董晓媛;李实;;经济转型下的中国城镇女性就业、收入及其对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4期(总第26期)[C];2007年
3 朱云河;;北京工人家庭收支变化研究(1956—1962)[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同春芬;黄艺;;当前我国渔民家庭收入结构特点及问题初探——基于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比较分析[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5 干传文;;给留守儿童的一片温暖天空[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2)[C];2013年
6 杨爱华;;浅析民工潮下的农村家庭[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7 李春景;;《家庭收入来之不易》教学案例[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8 干传文;;给留守儿童的一片温暖天空[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9 孙志军;刘泽云;孙百才;;家庭、学校与儿童的学习成绩——基于甘肃省农村地区的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林燕;张忠根;;孤身外出还是举家迁移?——制度对劳动力家庭迁移决策的影响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卿;美国中等家庭收入止住5年之跌[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 张红宇 本报记者 向婧 王翔 整理;农民增收要从家庭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上做文章[N];重庆日报;2010年
3 艺苑;双薪家庭如何理财[N];中国电力报;2002年
4 记者 陈妤 通讯员 傅舟孟;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办法出台[N];舟山日报;2012年
5 冯海宁;别让体制成为家庭收入分水岭[N];证券时报;2013年
6 本报驻首尔记者 杨明;提高家庭收入成韩经济政策新基调[N];经济日报;2014年
7 记者 郑启航 高攀;美5%最富家庭收入占全国总收入27.6%[N];经济参考报;2014年
8 黄辉昌 张国磊;我市公布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N];钦州日报;2014年
9 朱应召;工薪族如何支配好家庭收入[N];中国审计报;2001年
10 江苏省滨海县民政局 张元 高军;应重视家庭收入的测算[N];中国社会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明月;不确定性、居民家庭储蓄与消费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童欣;中国家庭经济行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鹏;上海市低收入家庭居住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洪秋妹;健康冲击对农户贫困影响的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志国;中国农村家庭贫困动态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郑震;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魏世勇;家庭大额消费(支出)的若干特征与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8 何通艳;藏区参与式反贫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谷宏伟;“教育致贫”及其后果:转轨时期中国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困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潇;“失独”家庭社会帮扶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谢霁月;城市双独家庭幼儿教育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安红;关于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朱哲雷;居民家庭房产和金融资产对消费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5 周文静;安徽省家庭发展能力指数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6 何森;家庭背景对本科大学毕业生起薪的影响探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柴延兴;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王征;农村低保对象的生存状况和社工帮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9 马昆;民族地区低保群体贫困化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10 王高远;农村中老年家庭消费行为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31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831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