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城乡产业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03:01
本文关键词:太原市城乡产业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由来已久,基于目前“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条件和基础已经具备,城乡统筹急需找到新的依托。产业作为经济的实体、引擎和基础,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无疑充当着压轴的角色。可以说,城乡有机融合的进程就是城乡产业互相促进和影响的协调过程。从整个区域系统来说,城乡产业统筹应建立在地区差异和比较优势基础上,形成合理分工、协调共进的关系,为城乡一体化格局奠定扎实基础。2010年山西省被批复确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资源型城市太原作为其改革的先导,一直在探索产业的升级改造和高端化路径。通过对太原市现存资料搜集和实践的整理发现,太原市城乡产业融合还存在不少问题:以传统的能源与材料加工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已经难以为继,农业占比虽小但经营方式单一,城乡孤立发展、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等。本文通过论述和梳理理论中有关城乡统筹与产业结构关系的文献,回顾经典的产业发展和布局理论,借鉴比较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引入太原市实证分析的案例,深入分析太原市有利于城乡产业融合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并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劣势,在太原市城乡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区位商指标和数据量化分析城市、乡村各自的产业发展优势,结合城乡产业特点和优势,力图形成太原市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网络布局模式和发展途径,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关制度、规划、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宏观建议,从外部环境为城乡统筹“保驾护航”,不仅有利于完善太原市城乡统筹的效果,而且为太原市以及其他城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较强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太原市 城乡产业统筹 比较优势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选题意义12-13
- 1.3 文献综述13-16
- 1.3.1 分析城乡产业统筹的必要性13-14
- 1.3.2 产业特性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双重影响14
- 1.3.3 城乡产业融合的对策与机制14-15
- 1.3.4 城乡产业发展的依托和载体15-16
- 1.3.5 城乡产业转移动因研究16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6-17
- 1.5 创新与不足17-18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18-24
- 2.1 相关概念界定与区分18-20
- 2.1.1 产业的含义及分类18-19
- 2.1.2 城乡协调发展、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19
- 2.1.3 城乡产业统筹的含义及内容19-20
- 2.2 相关理论依据20-24
- 2.2.1 产业结构演进和调整理论20-21
- 2.2.2 区域分工理论21-22
- 2.2.3 产业布局理论22-24
- 3 国内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经验借鉴24-27
- 3.1 多种经营模式混合发展的湖南湘潭24-25
- 3.2 以乡镇企业推动的苏南模式25
- 3.3 产业集群集中发展的成都模式25-26
- 3.4 经验与启示26-27
- 4 太原市城乡产业统筹实践分析27-40
- 4.1 太原市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27-28
- 4.2 太原市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现状分析28-37
- 4.2.1 有利于太原市城乡产业统筹的自然与社会条件28-31
- 4.2.2 太原市推进城乡产业统筹的措施31-33
- 4.2.3 太原市城乡二元水平评价33-37
- 4.3 太原市城乡产业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37-40
- 4.3.1 单一的重化工产业结构和农业经营方式37-38
- 4.3.2 盲目发展产业园区,,城乡产业转移无序38-39
- 4.3.3 市场调节力度有限39-40
- 5 太原市城乡产业统筹的网络模式40-52
- 5.1 农村优势产业选择与布局40-43
- 5.1.1 农村产业分析40-42
- 5.1.2 农村产业选择与布局42-43
- 5.2 城市主导产业选择与布局43-47
- 5.2.1 城市产业分析43-46
- 5.2.2 城市产业选择与布局46-47
- 5.3 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网络模式47-52
- 5.3.1 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网络模式构建47-50
- 5.3.2 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网络模式发展途径50-52
- 6 太原市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环境和政策保障52-56
- 6.1 深化城乡统筹体制机制改革52
- 6.2 科学规划城乡产业发展52-53
- 6.3 创新驱动引领城乡产业发展53
- 6.4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53-54
- 6.5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54-56
- 参考文献56-59
- 后记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超辉;;基于系统论的城乡产业联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年03期
2 韩峰;李二玲;;中原经济区城乡协调发展评价[J];经济经纬;2015年02期
3 赵国锋;段禄峰;;国外“四化”发展经验对中国西部地区“四化”同步发展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年12期
4 杜渐;;让城乡统筹下的产业互动发展落地生根[J];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05期
5 夏青;;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如何双赢[J];农经;2014年Z1期
6 杨丽;姚婷;;西部城乡产业结构一体化构建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3年11期
7 李钒;侯远志;张燕君;;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8 陈思童;杨波;;四川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水平评价与比较研究[J];农村经济;2013年05期
9 周莉萍;;城市化与产业关系:理论演进与述评[J];经济学家;2013年04期
10 孙益梁;关海玲;;太原都市农业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红娜;我国城乡统筹与小城镇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婷;云南城乡产业结构一体化调整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梅勇;自流井区统筹城乡发展产业定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14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91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