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5-03-05 09:21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

摘要:我国农村零售业在近些年来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同时由于体制性因素、物质性因素、主体性因素以及政策性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零售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零售业;制约因素;对策

一、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零售业主要由农村的供销合作社系统掌控,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更多新的零售业态相继活跃在我国农村零售市场:如设在县城和集镇的专卖店、专业店;设在城郊的超级市场、仓储商店;沿海发达农村随处可见的连锁店;分散在广大村组的杂货店;小型集镇的商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等。新经营形态的不断诞生和进入,改变了传统的农村零售业态格局,形成了县城商业中心、集镇的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农村基层销售网点三个层次的农村市场体系。但是,与相对发达的城市零售业态相比,我国农村零售业态相对比较落后。大多农村商店都是传统的杂货店、夫妻店、小型超市等,经营范围狭窄,经营能力弱,布局零散;乡镇级的零售业态形式单一,,缺乏新型业态;各种零售业态的结构失调,缺乏集中趋势;广泛的农村零售市场并没有被很好的开发。

二、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导致中国农村发展落后和城乡发展严重不协调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度失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乡间商品经济的流通和农村零售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农村商品流通领域中,由于农村居民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没有自己的流通组织或缺乏组织性,他们在商品流通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虽然农民是农村零售市场的主要经营群体和消费群体,但是仅仅依靠这些零散的杂货店、夫妻店,农村居民相对低的购买欲望和购买力,很难建立并支撑起来一个健全的农村零售市场体系。因此,现代流通主体的缺失和发育不良制约了农村商品流通的发展。

根据现行体制,中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要受到地方政府、农业部和商务部的多重领导和管理。无论是地方政府,农业部门,还是流通部门,职能仍未发生根本转变,各部门习惯于运用行政管理和政策优惠等传统方式,不能很好的为农村流通领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场秩序、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也造成了农村零售业的相对落后局面。

三、加快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的对策

政府必须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大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完善农村的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缩小城市商业与农村商业发展的马太效应,从而加快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政府要制定鼓励有实力的城市零售企业向更广泛的农村地区进军的政策,以及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此提高他们开发农村市场的积极性。

政府要加快农村地区的道路体系建设,确保经营商品的顺利流通。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系统和社会保障制度,保证零售业主可以获取资金支持,扩大业务范围,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农村地区的信息系统建设,方便零售业主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掌握最新市场行情和动态,避免信息缺失带来的风险;完善以保险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保障措施,健全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

地方政府、农业部门、商业部门等与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有关的部门都要提高对农村零售业的重视程度,把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要改变以行政管理和政策优惠等传统方式为主要方式的公共管理体制。应该善于通过依法行政、维护良好的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制定发展规划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对农村流通领域进行公共管理,加快农村零售业的发展。

有实力的零售企业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物流体系。农村大多具有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等特点。拥有完善的物流体系,能降低流通综合成本,更及时地为农民服务。专业的物流公司要挖掘农村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从而建立并完善从城市到农村的物流体系,并尽快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本文连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6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16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b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