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4 15:5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近些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迟滞,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甚至下降,农村富余劳动力持续居高不下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理论界和实务界。我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农村发展的障碍目前在于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和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本文认为其主要因素之一是金融制约,由于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资金,无法获得投资机会;农民受教育的机会丧失,劳动技能不能提高等,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本文在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状况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并对新的农村金融体系进行了构建,提出了具体的构建措施和政策性建议。本文首先通过背景分析,广泛借鉴了国内外文献研究,在对转型期中国农村金融的需求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户对农村金融的需求诉求;在对中国农村的供给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本文抛弃了以往的分析视角,从金融资源的配置角度对金融供给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的农村金融供给概念和特征,对三个层次供给系统的结构功能给予了界定与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金融的供给...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3.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重点和难点
1.5 思路与结构
1.6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2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困境与成因剖析
2.1 中国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2.2 中国农村金融供给分析
2.2.1 农村金融资源供给的约束条件
2.2.2 农村微观金融资源供给
2.2.3 农村中观金融资源供给
2.2.4 农村宏观金融资源供给
2.3 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缺口分析
2.4 成因剖析
2.5 本章小结
3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成
3.1 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原则
3.1.1 市场化导向原则
3.1.2 产业深化原则
3.1.3 协调发展原则
3.1.4 金融效率原则
3.1.5 宏观调控原则
3.2 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
3.2.1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基本特征
3.2.2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基本功能
3.3 农业商业性金融服务体系
3.3.1 商业金融的行为特征
3.3.2 农业商业性金融服务主体
3.4 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
3.4.1 农村合作金融功能
3.4.2 农村合作金融的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协调层面分析
4.1 微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
4.1.1 微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制约
4.1.2 微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协调
4.2 中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
4.2.1 中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制约
4.2.2 中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协调
4.3 宏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
4.3.1 宏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制约
4.3.2 宏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协调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期望协调模式
5.1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的典型模式与启示
5.1.1 美国的多元复合型模式
5.1.2 德国的国家适度控制银行中介模式
5.1.3 法国的国家控制式合作金融型模式
5.1.4 日本的政府扶持下的合作金融型模式
5.1.5 印度的银行主导型混合模式
5.1.6 对我国的启示
5.2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期望协调模式构建
5.3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期望模式的模型分析
5.3.1 角点均衡模型的构造
5.3.2 模型的结构均衡
5.3.3 模型的评述
5.4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的宏观实证研究
5.4.1 地区差距总体水平的实证分析
5.4.2 地区差距的区域分解
5.4.3 结论及评述
5.5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的微观实证研究
5.5.1 金融投入
5.5.2 金融供求约束
5.5.3 结论
5.6 本章小结
6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期望协调模式的支持重点
6.1 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
6.2 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
6.3 对农业税费改革的支持
6.4 对农村扶贫战略的支持
6.5 对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支持
6.6 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
6.7 本章小结
7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规范运行的金融基础设施
7.1.1 健全金融法律体系
7.1.2 健全金融会计程序
7.1.3 完善金融监管结构
7.1.4 完善交易结构和清算设施
7.2 营造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7.2.1 改变向城市倾斜的发展战略
7.2.2 完善土地产权
7.2.3 改革户藉制度
7.2.4 建立法律环境保障
7.2.5 建立破产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
7.2.6 精减乡村政府机构
7.2.7 建立农村保险体系
7.3 培育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的良好社会经济环境
7.3.1 规范农村信用秩序
7.3.2 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7.3.3 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7.3.4 加强金融教育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促进哈尔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 佟光霁,王威.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2]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空间分析[J]. 何广文,李莉莉. 银行家. 2005(11)
[3]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制度:一个理论框架[J]. 王芳. 金融研究. 2005(04)
[4]1979—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格局的历史剖析[J]. 赵凌云,向新.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01)
[5]我国金融体系演变分析[J]. 韩正清.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02)
[6]现阶段农村金融需求分析[J]. 俞建雄. 鸡西大学学报. 2005(01)
[7]偏态之我见[J]. 张月. 统计与决策. 2004(12)
[8]“三农”经济与农村金融学科建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罗剑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9]信用社改革及其对区域金融市场的影响——浙江苍南县信用社改革考察[J]. 张军. 中国农村观察. 2004(05)
[10]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法律与制度框架[J]. 武文,刘年艳. 中国农垦经济. 2004(04)
博士论文
[1]转型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问题研究[D]. 丁伟国.东北林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城市贫困化问题研究[D]. 王威.东北林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60284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3.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重点和难点
1.5 思路与结构
1.6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2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困境与成因剖析
2.1 中国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2.2 中国农村金融供给分析
2.2.1 农村金融资源供给的约束条件
2.2.2 农村微观金融资源供给
2.2.3 农村中观金融资源供给
2.2.4 农村宏观金融资源供给
2.3 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缺口分析
2.4 成因剖析
2.5 本章小结
3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成
3.1 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原则
3.1.1 市场化导向原则
3.1.2 产业深化原则
3.1.3 协调发展原则
3.1.4 金融效率原则
3.1.5 宏观调控原则
3.2 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
3.2.1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基本特征
3.2.2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基本功能
3.3 农业商业性金融服务体系
3.3.1 商业金融的行为特征
3.3.2 农业商业性金融服务主体
3.4 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
3.4.1 农村合作金融功能
3.4.2 农村合作金融的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协调层面分析
4.1 微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
4.1.1 微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制约
4.1.2 微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协调
4.2 中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
4.2.1 中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制约
4.2.2 中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协调
4.3 宏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
4.3.1 宏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制约
4.3.2 宏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协调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期望协调模式
5.1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的典型模式与启示
5.1.1 美国的多元复合型模式
5.1.2 德国的国家适度控制银行中介模式
5.1.3 法国的国家控制式合作金融型模式
5.1.4 日本的政府扶持下的合作金融型模式
5.1.5 印度的银行主导型混合模式
5.1.6 对我国的启示
5.2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期望协调模式构建
5.3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期望模式的模型分析
5.3.1 角点均衡模型的构造
5.3.2 模型的结构均衡
5.3.3 模型的评述
5.4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的宏观实证研究
5.4.1 地区差距总体水平的实证分析
5.4.2 地区差距的区域分解
5.4.3 结论及评述
5.5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的微观实证研究
5.5.1 金融投入
5.5.2 金融供求约束
5.5.3 结论
5.6 本章小结
6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期望协调模式的支持重点
6.1 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
6.2 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
6.3 对农业税费改革的支持
6.4 对农村扶贫战略的支持
6.5 对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支持
6.6 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
6.7 本章小结
7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规范运行的金融基础设施
7.1.1 健全金融法律体系
7.1.2 健全金融会计程序
7.1.3 完善金融监管结构
7.1.4 完善交易结构和清算设施
7.2 营造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7.2.1 改变向城市倾斜的发展战略
7.2.2 完善土地产权
7.2.3 改革户藉制度
7.2.4 建立法律环境保障
7.2.5 建立破产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
7.2.6 精减乡村政府机构
7.2.7 建立农村保险体系
7.3 培育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的良好社会经济环境
7.3.1 规范农村信用秩序
7.3.2 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7.3.3 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7.3.4 加强金融教育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促进哈尔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 佟光霁,王威.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2]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空间分析[J]. 何广文,李莉莉. 银行家. 2005(11)
[3]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制度:一个理论框架[J]. 王芳. 金融研究. 2005(04)
[4]1979—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格局的历史剖析[J]. 赵凌云,向新.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01)
[5]我国金融体系演变分析[J]. 韩正清.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02)
[6]现阶段农村金融需求分析[J]. 俞建雄. 鸡西大学学报. 2005(01)
[7]偏态之我见[J]. 张月. 统计与决策. 2004(12)
[8]“三农”经济与农村金融学科建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罗剑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9]信用社改革及其对区域金融市场的影响——浙江苍南县信用社改革考察[J]. 张军. 中国农村观察. 2004(05)
[10]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法律与制度框架[J]. 武文,刘年艳. 中国农垦经济. 2004(04)
博士论文
[1]转型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问题研究[D]. 丁伟国.东北林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城市贫困化问题研究[D]. 王威.东北林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60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360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