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信用创造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18:17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在此次危机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影子银行体系成为重要推手。危机过后,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规模、运行机制、潜在的风险以及监管研究得到各国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势头迅猛,据穆迪公司测算,截止2015年末,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资产增长率已超过30%,资产规模达到53万亿元。伴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张,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信贷规模也快速膨胀,进而引发国内债务水平不断上升。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截止2016年一季度末,我国的债务总规模占GDP的比重已上升至创纪录的237%,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在带来更高杠杆率和各种风险因素的同时,也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一定冲击。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影子银行体系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使得目前仍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统一的影子银行体系定义,从而难以为后续影子银行体系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清晰的分析基础。因此,本文首先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关于影子银行体系的界定视角和具体内容,归纳出了构成影子银行体系内涵的四个基本要素,即信用中介、规避监管、风险性和无担保,同时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实际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文章来源】:西安财经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信用创造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研究


008-2015年信合作理财产品收益率、国债收益率及存款利率

理财产品,发行量,银行,占比


图 2-2 2015 年银行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数据来源:Wind 咨询金融终端。从图 2-2 来看,在 2015 年全年发行的所用理财产品中,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发行占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总规模中的比重几乎达到四分之三,显示出当前我国非保本型理品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总量中的绝对优势地位。在所有种类的银行理财产品中,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数量和占比最大[36]。从表国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的数量和规模的统计数据来看,自 2008 年以来,银信合作产品的发行数量不断增长,继 2012 年发行数量破万之后,到了 2015 年银信合作理财的数量已经达到 20844 个,创下历史新高。从产品发行规模来看,除了在 2012 年有少外,其余年份均在扩大,2015 年发行规模已达到 29323.21 亿元。表 2-4 2008-2015 年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数量及规模等统计项目2008 年 2009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参与发行银行的数29 70 61 65 76 125 95 105

信托公司,信托资产,中国信托业,主要业务


比如以金融中介的名义开展私募股权和资产证券化的业务。利用这方面的优势,信托公司从委托人处取得资金,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等,同时在主管机构对银行实行信贷配额,限制商业银行对“两高一剩”行业提供贷款时,信托公司可以向它们提供融资。在这个过程中,信托公司扮演着信用中介的角色,由于投资的产品对象不同、期限不同,因而存在信用风险、期限转换风险和流动性错配风险,再加之当前信托业务并未获得政府部门提供的担保以及央行的流动性支持,存在刚性兑付的风险。因而信托公司属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从图 2-4 我国信托资产的发展规模走势可以看出,我国信托业的资产规模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目前已经形成较大规模。截止到 2016 年 9 月末,我国信托业资产余额已达到 18.17 万亿,而 2012 年 3 月末我国信托资产余额仅为 5.3 万亿。从增量的角度来看,2016年我国全年社会融资增量为161544亿元,而信托贷款的全年增量就达到8592亿元,也就是说,当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中获取的资金几乎一半都是通过信托贷款的方式获得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制[J]. 汪玉凯,戴炜倬.  中国金融. 2016(24)
[2]发达国家影子银行监管对我国的启示[J]. 杜江,杨浩宇.  理论探讨. 2016(03)
[3]影子银行及其交叉传染风险[J]. 方先明,谢雨菲.  经济学家. 2016(03)
[4]我国影子银行货币创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我国经济数据的误差修正模型检验[J]. 周启清,韩永楠,孙倩.  宏观经济研究. 2016(02)
[5]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基于金融创新和利率市场化的视角[J]. 王璐,瞿楠.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6(02)
[6]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基于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出方的实证研究[J]. 祝继高,胡诗阳,陆正飞.  金融研究. 2016(01)
[7]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再思考[J]. 张衔.  社会科学家. 2015(12)
[8]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分析[J]. 张喜玲,周远慧,程方泽.  武汉金融. 2015(11)
[9]中国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调控——基于时变Copula动态相关性分析[J]. 李丛文.  南开经济研究. 2015(05)
[10]我国影子银行风险与监管研究[J]. 谷秀娟,白君易.  金融发展评论. 2015(09)

博士论文
[1]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研究[D]. 孙博.吉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07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507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d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