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与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1 12:24
近几年,商业银行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获取巨额利润的重要来源和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不够发达的条件下,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又满足了商业银行获取利润和调控多种经营指标的需要,这就引起商业银行和企业不惜采取各种违规行为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因而,随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快速发展,其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主体的行为不规范,各种违规行为大量存在,使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论文以商业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防范为重点,在阐述商业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相关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银行业务发展和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状况;从票据业务的承兑和贴现环节入手,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论文针对上述风险和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和措施。本文共分为三章,结构如下:第一章票据业务及其发展第二章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状况分析第三章防范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票据业务及其发展
1.1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相关概念
1.1.1 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业务
1.1.2 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业务
1.1.3 银行承兑汇票的包买业务
1.1.4 银行承兑汇票的置换业务
1.1.5 银行承兑汇票的回购业务
1.2 票据业务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1.2.1 对社会经济的意义
1.2.2 对中央银行的意义
1.2.3 对企业经营的意义
1.2.4 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1.3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1.3.1 票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1.3.2 专营性票据机构出现,区域性票据中心同步形成
1.3.3 市场主体增多,二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3.4 价格机制逐渐形成,再贴现政策开始发挥作用
第2章 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状况分析
2.1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承兑风险分析
2.1.1 承兑申请人的资信风险
2.1.2 承兑的评估与授信风险
2.1.3 承兑汇票的担保风险
2.1.4 票据开立后的管理风险
2.1.5 承兑汇票的保管风险
2.1.6 承兑汇票的价格风险
2.2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贴现风险分析
2.2.1 信用风险
2.2.2 操作管理风险
2.2.3 法律政策风险
2.2.4 道德风险
2.2.5 信息风险
2.3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2.3.1 过分依赖承兑汇票业务,票据功能被异化
2.3.2 片面理解融资功能,忽视真实商品贸易背景,形成了信贷风险隐患
2.3.3 银行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员工风险教育相对滞后
2.3.4 票据市场竞争过度,银行经营行为不规范
2.3.5 票据格式不统一,票据查询手段落后
2.3.6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恶意套取银行信用
第3章 防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3.1 开发业务新品种,扩大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利用中介机构分散风险
3.1.1 开发票据业务新品种
3.1.2 扩大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
3.1.3 发展票据中介机构,建立统一的票据市场体系
3.2 规范票据市场,防范风险
3.2.1 要重新修订《票据法》
3.2.2 规范票据融资
3.2.3 衔接《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和《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
3.3 切实加大对违规票据当事人的处罚力度
3.4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防范风险
3.4.1 增强票据付款审查综合知识
3.4.2 完善票据防伪措施
3.4.3 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管理
3.4.4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3.4.5 加强票据业务内控管理
3.5 积极开拓票据的电子化业务渠道,防范风险
3.5.1 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电子服务系统是票据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
3.5.2 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电子服务系统的五大功能体系
3.5.3 做好票据市场电子服务系统的推广
3.6 改善票据市场外部环境,防范风险
3.6.1 开展同业合作,加强企业资信风险评定与监控
3.6.2 建立新型社会信用文化,大力整顿全社会信用环境
3.6.3 适时改革银行承兑费率,降低银行的价格风险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博弈模型的票据贴现信用风险分析[J]. 李兴邦. 生产力研究. 2005(04)
[2]票据市场[J]. 巴曙松. 西部论丛. 2005(04)
[3]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与防范[J]. 韩冰. 中国金融. 2005(07)
[4]对我国票据市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J]. 陈丽英,唐振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5(01)
[5]论票据市场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 戴小平.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4(04)
[6]论我国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改进[J]. 童文俊. 海南金融. 2004(12)
[7]利益的博弈——对我国票据市场风险的探讨[J]. 赖建祥. 企业经济. 2004(10)
[8]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控制调查[J]. 傅义红,陈希君. 农村金融研究. 2004(08)
[9]风险价值法在投资银行市场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 张忠桢,杜丹. 中国科技产业. 2004(08)
[10]层次分析法在银行贷款投放决策中的应用[J]. 田永强. 统计与决策. 2004(07)
本文编号:3620276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票据业务及其发展
1.1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相关概念
1.1.1 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业务
1.1.2 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业务
1.1.3 银行承兑汇票的包买业务
1.1.4 银行承兑汇票的置换业务
1.1.5 银行承兑汇票的回购业务
1.2 票据业务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1.2.1 对社会经济的意义
1.2.2 对中央银行的意义
1.2.3 对企业经营的意义
1.2.4 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1.3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1.3.1 票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1.3.2 专营性票据机构出现,区域性票据中心同步形成
1.3.3 市场主体增多,二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3.4 价格机制逐渐形成,再贴现政策开始发挥作用
第2章 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状况分析
2.1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承兑风险分析
2.1.1 承兑申请人的资信风险
2.1.2 承兑的评估与授信风险
2.1.3 承兑汇票的担保风险
2.1.4 票据开立后的管理风险
2.1.5 承兑汇票的保管风险
2.1.6 承兑汇票的价格风险
2.2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贴现风险分析
2.2.1 信用风险
2.2.2 操作管理风险
2.2.3 法律政策风险
2.2.4 道德风险
2.2.5 信息风险
2.3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2.3.1 过分依赖承兑汇票业务,票据功能被异化
2.3.2 片面理解融资功能,忽视真实商品贸易背景,形成了信贷风险隐患
2.3.3 银行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员工风险教育相对滞后
2.3.4 票据市场竞争过度,银行经营行为不规范
2.3.5 票据格式不统一,票据查询手段落后
2.3.6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恶意套取银行信用
第3章 防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3.1 开发业务新品种,扩大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利用中介机构分散风险
3.1.1 开发票据业务新品种
3.1.2 扩大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
3.1.3 发展票据中介机构,建立统一的票据市场体系
3.2 规范票据市场,防范风险
3.2.1 要重新修订《票据法》
3.2.2 规范票据融资
3.2.3 衔接《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和《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
3.3 切实加大对违规票据当事人的处罚力度
3.4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防范风险
3.4.1 增强票据付款审查综合知识
3.4.2 完善票据防伪措施
3.4.3 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管理
3.4.4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3.4.5 加强票据业务内控管理
3.5 积极开拓票据的电子化业务渠道,防范风险
3.5.1 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电子服务系统是票据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
3.5.2 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电子服务系统的五大功能体系
3.5.3 做好票据市场电子服务系统的推广
3.6 改善票据市场外部环境,防范风险
3.6.1 开展同业合作,加强企业资信风险评定与监控
3.6.2 建立新型社会信用文化,大力整顿全社会信用环境
3.6.3 适时改革银行承兑费率,降低银行的价格风险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博弈模型的票据贴现信用风险分析[J]. 李兴邦. 生产力研究. 2005(04)
[2]票据市场[J]. 巴曙松. 西部论丛. 2005(04)
[3]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与防范[J]. 韩冰. 中国金融. 2005(07)
[4]对我国票据市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J]. 陈丽英,唐振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5(01)
[5]论票据市场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 戴小平.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4(04)
[6]论我国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改进[J]. 童文俊. 海南金融. 2004(12)
[7]利益的博弈——对我国票据市场风险的探讨[J]. 赖建祥. 企业经济. 2004(10)
[8]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控制调查[J]. 傅义红,陈希君. 农村金融研究. 2004(08)
[9]风险价值法在投资银行市场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 张忠桢,杜丹. 中国科技产业. 2004(08)
[10]层次分析法在银行贷款投放决策中的应用[J]. 田永强. 统计与决策. 2004(07)
本文编号:3620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620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