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农民收入论

发布时间:2022-02-21 18:53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和农业为起点,继而扩展到城市和其它产业,从微观到宏观,进而又促进微观改革的逐步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在于转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证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逻辑进程的选择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新世纪开始,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随着改革进入新阶段,各项原有的改革政策的功能大多已接近发挥极限,而各种新问题不断涌现,使中国经济运行速度减缓,迫切需要对原有的改革理论和政策进行再探索与创新,重新认识市场经济规律,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中国实际出发,对这些困扰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展开研究,确保中国经济在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要靠亿万农民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农村改革20多年最基本的经验之一是必须承认和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农民的积极性来自农民权益的保障,而农民收入是农民权...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
    0.2 选题的意义
    0.3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框架
    0.4 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0.5 其他方面
1 导论
    1.1 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
        1.1.1 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发展
        1.1.2 农业发展的阶段性与农民收入目标的凸显
        1.1.3 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
    1.2 农民收入的一般涵义
        1.2.1 关于农民
        1.2.2 农民收入是一种经济行为
        1.2.3 农民收入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1.2.4 农民收入与农民财富的关系
        1.2.5 农民收入的概念界定
    1.3 农民收入的经济过程
        1.3.1 农民收入的产生
        1.3.2 农民收入的形成
        1.3.3 农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
2 农民收入理论发展、政策及模式的简介
    2.1 农民收入理论的发展
        2.1.1 发达国家农民收入理论
        2.1.2 发展中国家农民收入理论
    2.2 主要国家(地区)农民收入的政策及模式
        2.2.1 美国农民收入政策
        2.2.2 欧盟农民收入政策
        2.2.3 日本农民收入支持模式
        2.2.4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小额信贷模式
        2.2.5 一般发展中国家支持农民收入的模式
    2.3 国外支持农民收入政策及模式的启示
3 中国农民收入现状考察
    3.1 社会主义国家农民收入指导思想的发展
        3.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收入的理论观点
        3.1.2 前苏联对农民收入问题的指导思想
        3.1.3 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收入的指导思想
    3.2 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的特征
        3.2.1 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3.2.2 新型农业观的形成
        3.2.3 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目标选择
    3.3 中国农民收入状况的一般表现
        3.3.1 农民收入的波动性较为明显
        3.3.2 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3.3.3 农民收入支出中税费提留和摊派比重上升
        3.3.4 农民消费水平有较大提高
        3.3.5 农民收入差距扩大
    3.4 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若干主要制约因素
        3.4.1 农业的弱质性
        3.4.2 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
        3.4.3 农业投资不足
        3.4.4 农民负担过重
        3.4.5 农业资源约束加剧
        3.4.6 农村市场发育程度较低
        3.4.7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3.4.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农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3.4.9 国民经济的运行
4 中国农民收入目标的内容
    4.1 农民收入基本目标的设定
        4.1.1 促进生产发展
        4.1.2 优化农村商品流通环境
        4.1.3 形成合理的农村收入分配制度
        4.1.4 提高农村的生产与生活质量
    4.2 实现农民收入目标的基本原则
        4.2.1 遵循市场规律的原则
        4.2.2 发挥农民主观能动性原则
        4.2.3 发挥政府积极作用的原则
        4.2.4 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原则
        4.2.5 效益统一原则
5 农民收入目标的实现(一):收入的产生环节
    5.1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5.1.1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
        5.1.2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5.1.3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途径
    5.2 农村就业结构调整
        5.2.1 乡镇企业的改革创新
        5.2.2 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城镇化
6 农民收入目标的实现(二):收入的形成环节
    6.1 农村市场建设
        6.1.1 培育市场主体,优化市场主体结构
        6.1.2 构建完善和规范的市场体系
        6.1.3 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6.1.4 形成可靠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6.2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6.2.1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回顾
        6.2.2 1998年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绩效分析
        6.2.3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设想
7 农民收入目标的实现(三):收入的分配和使用环节
    7.1 减轻农民负担
        7.1.1 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税费改革
        7.1.2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7.1.3 减轻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对农民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7.2 调节收入差距
        7.2.1 消除二元结构,协调城乡收入差距
        7.2.2 加快中、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7.2.3 缓解贫困
    7.3 提高农村消费质量
8 农民收入保障体系的构建
    8.1 农民收入法律保障体系
        8.1.1 农民收入法律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8.1.2 构建农民收入法律保障体系的构想
    8.2 农民收入资金投入保障体系
        8.2.1 农民收入资金投入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8.2.2 建立农民收入资金投入保障体系的构想
    8.3 农民收入社会保障体系
        8.3.1 农民收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8.3.2 建立农民收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想
    8.4 农民收入组织保障体系
        8.4.1 农民收入组织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8.4.2 建立农民收入组织保障体系的构想
    8.5 农民收入科教保障体系
        8.5.1 科技与教育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8.5.2 农民收入科教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8.5.3 建立农民收入科教保障体系的构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税费改革的难题求解[J]. 范新成.  农业经济问题. 2001(09)
[2]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双轨过渡与双轨终结[J]. 王德文,黄季焜.  改革. 2001(04)
[3]“九五”期间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综述[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1(08)
[4]2000年度全国乡镇企业产业结构情况分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1(08)
[5]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民负担有关问题的调查思考——以黑龙江省呼兰、甘南两县情况为例[J]. 李升尚.  农业技术经济. 2001(04)
[6]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特征、面临的矛盾和对策[J]. 郭建军.  中国农村经济. 2001(06)
[7]农村税费改革的难点与对策选择基点[J]. 马晓河,姜长云.  农业经济问题. 2001(06)
[8]我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政策探讨[J]. 覃巍.  理论与改革. 2001(03)
[9]农村社会保障:回顾与前瞻[J]. 方青.  中国农村观察. 2001(03)
[10]农民收入问题研究述评[J]. 覃巍.  经济学动态. 2001(05)



本文编号:3637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637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f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