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基于城镇化视角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17 12:04

  本文关键词:基于城镇化视角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空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基于城镇化视角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空间研究_7800字

日期:2015-12-11 全文7页 共7816字

摘要:根据国内企业实施SAP及其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借鉴平衡计分卡在绩效评价中的思路,提出SAP平衡计分卡,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为指标赋予权重,构建一套SAP实施绩效评价模型。关键词:SAP实施;SAP平衡计分卡;层次分析法;SAP实施绩效评价模型中图分类…

摘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过程,是成功地运用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方式及理论经验的过程,而世界观体系和社会制度的本质,却一直寓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中。把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数据运用到马克思两大部类的公式中会发现,两大部类公式计算得出的结论,一是证明中国初步实…

一、引言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矛盾已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当前农产品流通,特别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的“贱卖、贵买”和“两头诉苦、中间喊冤”的流通困境以及频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是我国落后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实写照。应从战略高度和全产业链视角对传统的农产品流…

作者:王水平

财贸研究 2013年05期

  “十二五”规划确立了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新时期国家战略。城镇化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和持久动力。作为实现消费的平台和载体,流通产业与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加快推进城镇化将为流通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空间和机遇。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对于中国流通产业发展以及流通企业战略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发展的逻辑联系

  实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战略的根本路径在于不断推进城镇化,主要着力点在于流通产业。在这一战略框架下,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紧密联系。流通产业是支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同时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流通产业发展的空间得以拓展,流通体系得以不断完善。

  (一)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根本路径和持久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7.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7.3万亿美元)①,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的15.1万亿美元②,粗钢、煤、水泥、肉类、谷物、籽棉等许多工农业产品产量和货运周转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但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外动力来看,经济发展的对外依赖性较强,内需贡献偏小,内外需发展不平衡。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外贸依存度一直高于美国,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1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50.1%,虽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约9个百分点,高出美国18.5个百分点。

  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中国坚定和加快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特别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将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立为国家战略,提出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显然,建立长效机制不能停留在扩大政府采购、增加财政投资、出台临时性优惠政策等权宜性措施层面,需要从根本上寻求建立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等的体制和机制,而加快推进城镇化是极佳的突破点,也只有如此,扩大内需的战略才能真正得到落实,才能持久。

  城镇化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必要条件。城镇化和工业化都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应有之义,二者互动发展、螺旋上升,共同推动现代化进程。从国际经验来看,城镇化率一般高于工业化率,且城镇化率提高的速度往往快于工业化率。中国的情形则不同,在1978~2008年的30年间城镇化率始终低于工业化率(指第二产业产值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直至2009年城镇化率达到48.3%,才超过工业化率(见图1)。

  

基于城镇化视角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空间研究

  城镇化滞后抑制了第三产业发展和就业增加,不利于扩大需求、促进消费,从而延缓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拖累了现代化进程。当前,中国面临经济结构优化、扩大内需、破解“三农”困局等诸多问题,迫切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城镇化升格为保持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推进城镇化可以将扩大内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扩大内需的引擎”(辜胜阻,2010)。

  (二)城镇化对促进消费的作用机理

  1.调整和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规模

  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职业角色从农民转变为劳动生产率更高的第二、三产业的劳动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得以提升。据估计,1个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量大于3个农村居民消费量之和(王宾,200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计算,2011年末城镇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51%,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9%,但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国的13%(见图2)。城镇消费规模明显大于农村。因此,加快推进城镇化,鼓励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意味着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规模的增加。研究表明,城镇化加快对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变动的26%~27%以及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率变动的40%~50%是由城镇化发展所引起的(胡日东等,2007)。此外,由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收入弹性大于高收入群体,因此扩大农村居民收入带来的消费增量更大。

  

基于城镇化视角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空间研究

  2.提升消费层次,优化消费结构

  城镇化不仅能引致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而且会促进消费层次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优化。随着收入的提高,居民用于食品、衣着、居住等满足温饱的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而用于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等满足精神和健康需求的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消费产品类型不断走向高档次,消费形态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演进。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处于从贫困向温饱阶段过渡,消费支出中吃、穿、住等生存数据占绝大比重,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看,消费需求都远未得到满足,属于生存型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较大,一般在60%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开始进入发展型和享受型。1990~2010年间,中国城镇化率从26.4%提高到50.0%,提高了23.6个百分点。与此相伴随,居民用于生活、居住、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比重从84.7%下降到63.0%,下降了21.7个百分点;相反,用于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比重从15.3%上升到37.0%,提高了21.7个百分点(见图3)。

  

基于城镇化视角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空间研究

  3.转变生活方式,升级消费观念

  现代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密度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以及他们的社会关系。中国城镇化过程也是以往的乡村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表现为居住、劳动、社交、思想意识等方方面面的改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单元式楼群居住区代替了单家独户连成的村落,与农耕、田园密切相连的生活内容被与街道、小区、社会组织等相连的生活内容所取代,自主活动和闲暇活动时间增加,传统的串门、走亲访友的交往活动演变为通过朋友群、各种娱乐场所和社团组织等进行的交往活动,小区文化娱乐活动、俱乐部式的演艺、郊游活动等娱乐方式变得丰富多彩。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使得以往相对简单和保守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在简单物质满足的需求层次之外,增加了对健康、舒适、便捷、丰富等情感元素的关注。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时尚消费、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等新型消费理念和模式得到逐步发展。

  (三)流通产业发展是城镇化进程的支撑力量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流通产业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发展明显刺激了对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对日用品的需求,在当前社会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产品的实现需要流通业的支持,进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陈阿兴等(2007)的研究表明,流通产业对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前期的城镇化水平也会对当期结果产生影响。郭娜等(2011)认为,流通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且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近几年流通产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贡献基本稳定,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也会促进流通产业对城镇化进程贡献的上升。另外,长远来看,流通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提高了产出效率,减少了交易费用,进而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后劲。

  二、城镇化为中国流通产业发展开辟新空间

  (一)城镇化要求流通服务网点不断扩充加密

  城市是大尺度、高密度、具有异质性的人口集聚点。城镇化是一个人口集聚的过程,其发生方式有两种:集聚点的不断增加和单个集聚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城镇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意味着…从集聚性较弱的状态向集聚性较强的状态转移(贝利,2010)。商业网点主要为周边居民提供服务,同时也依赖居民的聚集规模得以生存与发展。商业网点密度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关系。近年,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使得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人口大规模扩张,人口密度迅速提高。人口密度的增大必然要求作为生产生活重要支撑的商业网点扩充加密。

  在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同时,郊区逐渐形成为新的聚集中心,工作岗位外迁以及交通通讯条件改善也为人口郊区聚集提供了便利。郊区聚集中心的形成对商业网点向外围扩网提出了新的要求,吸引着流通服务网点到郊外设点布网。美国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热衷于郊区选址即证明了这一点。在北京,沃尔玛、永旺、TESCO乐购、王府井百货、新世界百货等大型商业企业也纷纷在昌平、通州、大兴、延庆等开设郊外型购物中心。城镇化使得流通网点向外扩网的趋势十分明显。

  (二)城镇化促进流通服务分工日益细化

  从供给角度看,城镇化推动市场规模扩大,进而要求流通业日益专业化、精细化,以提高供给效率。分工和专业化提高了劳动熟练程度和生产效率。分工和专业化主要受制于市场规模,同时市场规模的扩展也会促进分工深化。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在城镇聚集使得城镇市场规模扩张,“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深化分工便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流通业领域,批发业的独立、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的产生、专卖店和专业店等零售业态的发展等都是分工细化的结果,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流通服务分工将更深、更细。

  从需求方面看,城镇化使得消费者异质性更加突出,从而要求流通种类更加精细,以满足多元需求。在城镇化进程中,社会阶层不断分化,新的阶层不断涌现,居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身份、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并且由于各自转变的速度和方式不同而出现多样化,即消费者的异质性,其结果必然是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的多样化和层级化。那么,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流通业作为实现消费的最前台,必然要根据消费者异质性而不断地专业化和精细化。

  (三)城镇化加快流通业态演进和创新步伐

  以零售业为例,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消费水平普遍偏低,人们对于商品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较低,杂货店或百货商店就可以适应人们的需求,从而成为主流。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们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转变加快,出现了新型的百货店、综合超市业态。近十年来,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加上80后、90后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成长,零售业态的变化更让人眼花缭乱,各种新型业态诸如超级市场、专卖店、折扣商店、货仓式商店、便利店、邮购商店以及网络商店纷纷涌现,加上传统业态百货商店、专业店、食杂店等,西方国家出现的零售业态基本都已进入中国。这充分说明零售业态的变迁是由消费者需求变化带动的,而消费者需求变化与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见表1)。未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深将会使流通业态继续处于演化和创新之中,并各有不同的发展空间。

  (四)城镇化推动流通业集聚发展

  商业聚集是指大量相互关联的商业企业在空间上聚集,进而形成一定区域内商业网点密度与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商业经营场所。商业聚集是现代都市商圈、特色商业街等形成的基础。现代城市的繁荣一般都与一个商圈的发育成长紧密关联。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规模的扩展带动了城市商圈规模的扩大,城市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城市商圈的特性和发展方向,城市布局的变化带动了城市商圈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城市交通的发展也会促使城市商圈的形态和布局进行新的重组(王先庆,2009)。

  当前,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空间扩张和功能强化,流通业集聚趋势更加明显,并呈现业态多元、空间布局多点的态势。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更加重视服务业的聚集发展。2012年4月,商务部下发《关于组织开展特色商业街区、商贸功能区、中央商务区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决定组织开展面向特色商业街区、商贸功能区、中央商务区的示范创建工作,用3年~5年的时间培育一批集聚效应显著、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完善、辐射范围广、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的示范特色商业街区、商贸功能区、中央商务区,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消费便捷、服务良好的区域性网络,使示范区成为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基于城镇化视角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空间研究

  三、与城镇化相伴随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新特点

  (一)城市商业持续繁荣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商业网点加快发展。资料显示,目前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370个县级市中有202个城市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率达54.6%(曹德荣,2011)。许多城市上马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等商业地产项目,对逐步发挥商业聚集效应、提升市场人气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部分省市积极推进小区商业建设工作,增加和调整小区商业网点,积极推广平价店,以提高城市居民消费的便利性和实惠。

  (二)电子商务加快应用步伐

  自上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在中国起步以来,一直呈快速增长态势,企业数量、交易规模、交易方式等日新月异。目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新型消费群体网购行为的成熟,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步伐更快。第一,团购模式被以购物网站、旅行预订为代表的B2C网站所接受,如凡客诚品、去哪儿网等企业纷纷推出团购业务。团购用户高速增长。2011年中国团购用户数达到6465万,年增长率高达244.8%。第二,企业微博营销是互联网商务应用的新亮点。2011年微博用户规模2.5亿人,激增296%,使用率高达48.7%。中粮我买网、凡客诚品、长安福特等知名企业纷纷开始探索微博营销。第三,移动互联商务开始进入发展期。随着移动终端的全面普及和移动支付标准的统一,许多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开始打造手机客户端和手机购物网站。第四,电子商务应用日益民生化、精细化。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尝试开展网购果蔬等日常生鲜食品。

  (三)外资企业加快调整布局

  在零售领域,业界、媒体和专家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对外资零售商本土业绩的影响导致其海外扩张乏力,但依然有部分外资企业看好中国市场。一些欧美奢侈品品牌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管理经营能力等方面,外资零售企业仍然处于优势地位,表现抢眼。在餐饮领域,2011年必胜客和麦当劳全年新开门店数量刷新其在中国开店之纪录。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与中国石化合作,未来将通过中国石化拥有的全国范围内的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及其它中国石化所拥有的物业开设肯德基餐厅、肯德基汽车穿梭餐厅以及必胜客、必胜宅急送和东方既白等品牌餐厅,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创餐饮连锁发展的新领域。在租赁领域,受审批权下放的影响,外资租赁企业也在大幅增长。

  四、加快推进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服务更加人文化和精准化

  流通业在产品、理念、价值等方面与文化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并互动发展。晋商、徽商、浙商等不仅代表特定区域的商业繁荣,更蕴含着一个时代的商业文明,传播着商业人文思想。中国传统的血缘、地缘、亲缘以及情缘关系使得企业经营推崇人性伦理,形成了独特的“情、理、法”管理理念。消费理念的升级要求流通业发展思路从“以商品为中心”转移至“以人为本”上来,更加重视服务的人文化,使商业和文化融合发展。由于消费者的异质性,精准把握需求个体特征已成为商业领域竞争的关键。在当今中国消费者对打折、促销、特卖、积分等营销行为日趋麻木的情况下,企业更需要对顾客消费层次、消费倾向做具体分析,以提供精细周到的服务。只有精准,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客户满意和感动客户。未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商贸流通企业更需要细分市场,分门别类地制定服务方案和策略,以提供精准化服务,精耕细作,获取竞争优势。

  (二)区域布局上继续西进、下沉

  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流通业发展相对成熟,且用地、房租、劳动力等成本较高。为了防止过度竞争,一些地区已经出台了限制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如北京于2007年发布了《北京市流通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对二环、三环内甚至五环内的部分商业建设项目进行限制。相形之下,中西部地区流通业市场饱和度较低,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中西部是城镇化大面积、加速度推进的地区。商贸流通企业应积极关注流通业“西进”趋势,将眼光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此外,大城市商业网点密度较大,业态体系相对完整,层次较高,而三、四线中等城市和许多有特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小城镇将是未来商业竞争的主战场,重心下移、渠道下沉是商贸流通企业需重点考虑的发展思路。

  (三)在业态与电子商务上更具创新与实践精神

  业态创新能力是商业企业获取市场优势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国内市场上保持强势的商贸流通企业,无不保持着很强的业态创新能力。截至目前,百联集团涉及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大型超市、奥特莱斯等7种业态,沃尔玛经营着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小区卖场、惠选折扣店、大型超市等5种业态。因此,商贸流通企业欲在国内市场抢占一席之地,必须积极与时俱进,加快多业态创新布局。同时,借助电子商务发展热潮,走虚拟店和实体店相结合、在线交易和线下交易共同发展之路,分享网络批发、网络零售、网络团购的巨大商机。

  (四)倡导低碳商业和绿色消费

  近年来,中国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视低碳和绿色发展方式,先后颁布了《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车辆再生法》等法律,颁布了《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等法规。低碳商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2010年提出“百家低碳示范商店”项目,以迎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未来,商贸流通企业应认清形势,抓住绿色商机,发展低碳经济,强化低碳经营战略。为此可以:向供应链上游延伸,进一步深化与供货商的环保节能合作;向供应链下游倡导,引领绿色消费,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打造低碳示范店,在商品管理和卖场管理上,实施低碳包装、低碳照明、低碳制冷和供暖等。

  注释:

  ①数据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人民币折算美元的汇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1年1至12月汇率的平均值,即1美元=6.461417元人民币。

  ②数据源于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

作者介绍:王水平(1976-),男,河南周口人,经济学博士,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消费与流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710)。

“十二五”规划确立了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新时期国家战略。城镇化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和持久动力。作为实现消费的平台和载体,流通产业与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加快推进城镇化将为流通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空间和机…

农村市场不是区域概念,也难以用县城上下来划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市场已呈现出结构多元化发展的倾向,不以小村小寨传统的村落来划分标准,彻底摧毁城乡分工的观念,农村生产产业化,城乡界限的边缘化,人口流向的多元化。因此,应以新的…

摘要: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迅速壮大自己,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但是,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并购成功率。因此,从分析影响企业并购风险的因素入手,提出一些规避并购风险的措施。关键词:并购风险…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零售市场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的色彩,零售竞争主体的数量越来越多,跨国零售企业投入中国市场的力度越来越大,零售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越来越复杂。面对激烈的零售竞争,近年来国内市场不断出现零售企业关门、倒闭的…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


  本文关键词:基于城镇化视角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空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8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58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6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