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下的国家文化安全及对策研究——从桌游《零次元》谈起
本文选题:桌游《零次元》 + 国家文化安全 ; 参考:《出版广角》2014年07期
【摘要】:桌游《零次元》给我国的动漫文化带来安全隐患,其《火影忍者》的暴力范例、《航海王》的扭曲理想观、《圣斗士星矢》的武士道精神和等级制度对我国未成年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影响。我国应警惕他国动漫的文化霸权输出,强化动漫的限制级系统和分时段系统,大力扶持国产优秀动漫,减少外国动漫所带来的文化安全方面的负面影响。
[Abstract]:Board game "zero dimension" brings security hidden danger to our country's animation culture, its violent example of < Naruto >, the distorted ideal view of "King of Navigation", the Bushido spirit of < Saint Seiya > and the hierarchy system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outlook of minors in our country. The formation of values has an impact. Our country should guard against the export of cultural hegemony of other countries' anime, strengthen the system of limiting level and dividing time of animation, vigorously support the excellent animation made in China, and reduc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cultural security brought by foreign animatio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2&ZD02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晖;;略论培养分析的矛盾性与理论修正[J];当代传播;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永丽;日本动画暴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萃萃;刘宏杰;;大安全观下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指标体系的建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兰奎;;风险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与路径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高中;;国家安全与个人安全的法理辨析[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4 张一弓;高昊;崔俊富;;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演进及内涵[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3期
5 王惠鹏;马国富;王子贤;高鑫;;网络文化安全防范体系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姜振军;;俄罗斯保护生态安全的措施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06期
7 姜振军;;俄罗斯军事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其防范措施[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01期
8 姜振军;;俄罗斯科技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01期
9 王冠宇;;俄罗斯民族宗教结构的变化诱发新的社会政治危机[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06期
10 姜振军;;俄罗斯产业安全中的生产要素安全状况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闯;;国际城市面临的公共安全问题[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2 孙胜兰;;次贷危机影响下的我国经济安全的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3 束必铨;;从三代领导集体看中国国家安全观之演变[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黄岩;;促进国家认同,构建和谐多民族国家[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5 钟华;;国家科技安全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A];第五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叶青;二战以来日本安全观的形成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静;中俄在中亚的共同利益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键;冷战后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学理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4 夏德元;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复旦大学;2011年
5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孙宁;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论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傅勇;非传统安全研究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5年
9 闫文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10 韦祖松;北宋国家安全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莉;细节中的住宅建筑安全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陈浩;间谍活动的国际法规制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彭静;论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梁秀娟;中美国家竞争情报体系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饶丰;扶桑之花画中绽[D];南昌大学;2010年
7 陈晓丹;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孙丹丹;西方国家渗透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浅析[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有维;网络空间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任飞;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涂荣娟;;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杨清芝;论日本的等级制度及其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张阳;;论“暴力”的刑法学考量[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4 徐渭;;关于日本动漫的一种文化考察[J];日本学刊;2006年05期
5 王炜;;简论日本武士的死与名誉[J];日本学刊;2008年02期
6 隽雪艳;;日本人的美意识与无常思想[J];日本学刊;2008年04期
7 陶东风;;文艺作品暴力叙事的道德底线——以国产大片为例的一个讨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郭可;张军芳;潘霁;;中美新闻传播学学术传统比较研究——兼谈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J];新闻大学;2008年01期
9 王俊英;;试论日本人的等级序列意识[J];职业时空;2008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铨;关于日本动漫文本模式化的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源;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形势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4期
2 李春霞;;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威胁和保障措施[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3 韩源;;国家文化安全引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6期
4 胡惠林;;论构建国家文化安全管理系统与国家文化安全危机应急决策机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04期
5 韩源;县祥;;国家文化安全战略论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6 邹亚男;冯涛;;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7期
7 王佐书;;确保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永恒的主题——在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1期
8 陈斐;;国学与国家文化安全[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9 王本朝;;国家文化安全的价值意义[J];前进论坛;2011年09期
10 刘先春;李睿;;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内应维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颖;;文化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2 匡长福;;抵御西方文化渗透与国家文化安全[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3 郁中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在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如何体现[A];《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育人》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张清凤;;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浙江记者 苏唯谦 骆蔓;专家研讨国家文化安全[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序 劳承玉;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N];人民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孙若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李 青;为国家文化安全提供法治保障[N];人民代表报;2005年
5 杨建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潘贵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促进中华文化崛起[N];人民政协报;2007年
7 王宏宇;积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8 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立中;对国家文化安全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9年
9 卢春祥;坚守国家文化安全的精神高地[N];解放军报;2010年
10 陈飞龙;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宁;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论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李文君;基于国家文化安全的中国文化认同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郝良华;美国文化霸权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程芳;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梅峰;论国家文化安全[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薛惠文;国家文化安全视域中的“两个优良传统”教育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文化安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付文科;全球化下的中国国家文化安全[D];河南大学;2006年
6 朱伟;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保护论纲[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多慈;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文化安全探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王海波;从肢体延伸到思想渗透: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传媒视角[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梁兰芳;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全球化中的媒介文化责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60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060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