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意识形态安全视域的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8-09-06 13:53
【摘要】:文化产业国际化作用于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机理表明,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意义十分突出。但我国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创意产业化能力低下,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且产业政策有效供给不足,不利于争取国外受众和提升意识形态吸引力。应将国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文化元素融入内蕴本国主流价值观的文化产品,选择适宜我国的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并在建立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产业国际化和谐发展的协同创新机制、颁布实施国家意识的文化产业法律、成立推进文化产品出口的促进组织以及建立文化产业国外市场传播意识形态的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加强。
[Abstract]: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cultural indus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acting on ideological security indicat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in maintaining ideological security. However, the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creative industrializ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is low, the ability of 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industrial policy is insufficient,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winning over foreign audiences and enhancing the attraction of ideology.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cultural elements easily accepted by foreign audiences into the cultural products which contain the mainstream values of our country, and choose the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suitable for our country. And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a coordinated and innovative mechanism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security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promulgat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laws, The promotion organization of promoting the export of 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effect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spreading ideology in the foreign market of cultural industry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strengthened.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老友》杂志社;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文化产业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研究”(10BGL105)
【分类号】:G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义茂;;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三步战略[J];国际贸易;2007年05期

2 史瑞丽;;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2007年12期

3 赵有广#教授;盛蓓蓓;;中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其实施[J];国际贸易;2008年10期

4 王一木;;中国文化顶层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5 周宇;;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经济问题;2013年04期

6 林怡;;对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7期

7 花建;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战略的思考[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年02期

8 冯宏良;;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探索;2010年04期

9 欧阳有旺;郭炳南;;略论中国文化产业对外开放战略[J];特区经济;2006年03期

10 王林旭;;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J];群言;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的重要成果[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李雄燕;;消费主义语境下的道教生命美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6 王璐;罗杰;;探求中国传统精髓文化的世俗化传播方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7 莫国芳;;好莱坞电影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8 王舒涵;;文化帝国主义是否是一个科学的历史定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9 庄乾;朱波;张小敏;;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障碍研究——以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审视[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王世荣;论文化时代[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樊浩;;“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On the Clash and Coexistence of Human Civilizations[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9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王锁劳;;“伊斯兰”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曲解[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玉峰;新遗产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明丽;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社会文化基础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文;李谷兰;;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和措施[J];北京观察;2003年12期

2 张丽云;加入WTO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J];商业研究;2001年07期

3 郑百灵,周荫祖;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当代财经;2002年09期

4 马振清;;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1期

5 周奇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4期

6 刘纯;杨继伟;夏既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走势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6期

7 余金成;;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实现与社会实现[J];理论探讨;2010年01期

8 胡锦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J];求是;2004年01期

9 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求是;2012年01期

10 竹立家;;改革需要什么样的“顶层设计”[J];人民论坛;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萧灼基;[N];文汇报;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雪挥;张炫;;保护文化,,但不能垄断市场[J];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46期

2 丰坤武;文化市场的争夺与“双业型”文化发展模式[J];唯实;2004年01期

3 苗丽静;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与文化管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4期

4 纪衡尧;;论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J];改革与开放;2009年09期

5 赵凌;;关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初步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吴永长;中国文化产业应对WTO挑战的策略(上)[J];厦门科技;2001年03期

7 陈少峰,张西明,宋建武,王永章;发展文化产业[J];前线;2003年11期

8 孙凤忠;;文化软实力如何硬起来[J];时事报告;2006年04期

9 丁言;;主流文化的困惑与自省[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范伟;繁荣文化市场 发展文化产业——访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J];文明与宣传;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宁福海;;当前我省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徐建平;杨庆华;张玉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刘晓宁;;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现状、优势及策略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4 赵允福;;我国文化产业的定位及发展模式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5 刘军;;借鉴有益经验 发展我区文化产业——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启示[A];2008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8年

6 王冠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壮大服务经济[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2010-2011)[C];2011年

7 杨济亮;;发展文化产业 构建和谐社会——以福州为例[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华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9 温洪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浅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10 白友顺;;新时期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思[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桐;把握新的转机 繁荣文化市场[N];中国特产报;2009年

2 林乔立;培育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N];湄洲日报;2008年

3 中共石家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孙万勇;以创新精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N];光明日报;2007年

4 赵宇 (作者单位:市老年科协);激活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潜能[N];鞍山日报 ;2007年

5 刘日红 张宏韬;加快文化产业“走出去”步伐[N];中国信息报;2007年

6 高方、郭复兴;李屹做客文博会高峰论坛并演讲[N];新疆日报(汉);2006年

7 本报记者 贾春 见习记者 陈雯;民间资本领跑南充文化市场[N];南充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周宁 万一;荣宝斋为什么这么“火”?[N];经济参考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毕馨月;多措并举促市场繁荣产业发展[N];长春日报;2011年

10 广西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基地 执笔:曹玉娟;发展文化产业 繁荣文化市场[N];广西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沛新;文化资本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王晓刚;文化体制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王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邓显超;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向泽映;重庆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模式及分区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张秀清;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南开大学;2009年

7 宋彦麟;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杨永生;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涛;文化产业背景下的文化艺术生产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斌;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正凯;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2 刘丽华;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素质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关喜春;辽宁文化资源现状及开发方向调查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年

4 施永红;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焦伟杰;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琴;文化产业国际分工背景下的文化同质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罗幸源;论文化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8 张威;意义解读的错位与断裂—山寨文化的“生产—消费”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吴霞;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徐黎;文化交流四要素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26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226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1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