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成都市城镇居民影院电影消费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09 07:41
【摘要】:本文是一个关于成都市城镇居民影院电影消费的调查研究报告,研究对象为成都市影院电影观众。这种以电影观众为基本出发点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探究成都市电影市场观众的消费心理和观影行为,有利于院线方在影院建设中充分考虑电影观众的需求和偏好,建设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的影院避免盲目投资;也有利于制片方方在影片制作过程中找到适销对路、观众喜爱、容易引起共鸣的好影片,为电影制作方和院线方更好的了解电影观众、服务电影观众提供一点理论上的借鉴和实践中的参考,在受市场经济规律支配制片、院线和影院来说这样的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文献收集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调查的形式上,将成都市影院电影观众关心的问题设计成了问卷,进行了量化分析,以便于弄清楚电影观众的群体构成、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等主要内容。本研究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收集调查数据,第一,文献法。广泛阅读和查阅相关文献,并对此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形成本文研究的思路和起点;第二,问卷调查法。笔者通过在成都市影院现场实地调查,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调查问卷数据,重点了解当前影院电影观众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等的基本状况;此外,笔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广泛收集影院电影观众的调查数据,使本文的数据来源广泛可信。 本文采用文献收集、问卷调查,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思路来考察成都市影院电影观众的群体构成、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等,具体来说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也即本文的主要结构: 第一章为本文的绪论部分,详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在文献阅读和回顾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的初步研究框架。 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成都市电影市场的一些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成都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规模和结构、院线和影院的情况及本文调查情况说明,为后续的研究做好必要的准备和理论铺垫。 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文的实证部分。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共收集了217分有效样本,从成都市城镇居民影院电影观众的消费群体构成、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等几个方面对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频数分析、交叉分析,并和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在此分析基础上得到了许多很有价值且很实用的研究结论。 第五章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部分。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既是电影观众的群体构成、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及综合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研究结论。如电影观众的群体构成方面以21—30岁的观众为主,职业以在校学生和企业工作人员居多,学历层次大专大本为主等;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方面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有近五成的影院电影观众认为目前的票价水平偏高,有超过六成的观众对电影院提供的整体服务满意等;交叉和比较分析方面的结论包括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在影院选择时考虑的因素不同;不同学历人员对影院的选择差别不大,但是低学历这更看重票价水平情况、高学历者更为看重交通便利情况和影音效果;男性观众相对来说对美国制作的电影和港台电影更为喜爱、女性观众更倾向于观看大陆电影和欧洲电影等。 本文针对调查结果及研究结论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如适当降低票价增加上座率,深挖观影人群的引致消费;国产电影应提高创作质量,了解电影观众诉求;观众对影院的整体服务评价一般,影院应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应加大对社区影院的建设,满足不同人群的观影需求;影院应加强网络宣传和营销,制片方应适时推出网络付费观看模式等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简单归纳如下: 第一,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以217份的成都市影院电影观众调查问卷为基础,我们所有对影院电影观众的分析均建立在翔实客观的数据基础之上这是本文与其他相关研究有所区别的地方。 第二,本研究立足点为影院电影消费研究,站在电影观众的立场,从影院电影观众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逐层分析成都市电影观众所呈现出来的影院观影心理、观影行为等,而不是简单的从现状、问题到对策的空洞化研究,虽然,我的研究难免有失准确客观的地方,但毕竟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成都市影院电影观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论文开题、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实施、数据录入整理到论文写作过程中尽管笔者做了很多努力和工作,但本文的研究还不是那么尽善尽美,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第一,调查的范围较小、样本量有待扩大。由于笔者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之经费的限制,本文在数据采取过程中对样本采取范围和样本量都进行了相应缩减,如果能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查和采取更多的数据样本,其研究结果将会更有说服力。 第二,调查数据的分析还有待深入。由于笔者才疏学浅、加之时间有限,在运用Excel、SPSS统计软件分析的时候,只进行了的初步频数分析和简单的交叉分析;如果能够再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行必要的交叉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相信会有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第三,本次研究是以成都市为例,来调查和分析成都市城镇居民影院电影消费状况,实证部分所得的数据以及根据数据分析所获得的结果尚未在更大范围内获得检验。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9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众;;殿堂效应——电影、电视的接受差异[J];电影艺术;1989年11期

2 张啸涛;;大陆电影2005[J];艺术评论;2006年01期

3 刘一兵;;中国影人的新课题[J];大众电影;2007年07期

4 杨艳;高飞;;中外体育电影对比[J];电影文学;2009年14期

5 周晓枫;;后窗[J];名作欣赏;2010年13期

6 田俊人;钱斌;;杂谈电影和电视的关系问题[J];电影;1980年15期

7 马·马尔丹 ,胡祥文;法国的电影消费社会学[J];世界电影;1986年03期

8 章柏青;张卫;;“接受美学”与电影观众学研究[J];电影评介;1991年05期

9 魏光沛;;扭转滑坡争取观众要坚持“八招”[J];电影;1992年08期

10 郑锦涛;刘小琴;;电影与观众——论接受美学在电影观众学中的运用[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郭淑梅;;发展黑龙江影视文化产业对策思考[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董舒;;黑色电影与“黑色游戏”——人物、空间与视点(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曹小晶;;“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本、硕教学实践及其理论思考[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郭越;;台湾“新电影”对华语电影的主要贡献[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为华;;振兴东北,关注东三省电影文化产业[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立阳;中国电影观众更多享受“终极观影体验”[N];淮安日报;2011年

2 记者 聂云;印度去年电影观众达33亿人次[N];人民日报;2009年

3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肖凌;法国多举措培养青少年电影观众[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史晓菲;电影消费:票房辉煌下的观众流失[N];消费日报;2010年

5 辛闻;华语导演处女作影展进北京校园[N];中华新闻报;2008年

6 鲁美莲;电影观众流失的原因与对策[N];河北日报;2001年

7 乔可煊;大地院线成功晋级亿元俱乐部[N];中国电影报;2009年

8 林良敏;影市淡季:没好片放还是不放好片?[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记者 马津;人大代表热议植入广告[N];中国工商报;2011年

10 曾伟全;首部公安边检题材影片《壮志濠情》公映[N];人民公安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任明;电影、城市与公共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亚宁;中国电视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福海;成都市城镇居民影院电影消费调查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李珊;川渝地区电影消费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张志英;后现代语境下电影消费的文化特征[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杨栗沣;新竞争格局下的兰州东方红影城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曹海峰;试论电影观众的接受之维[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小婷;1949年以前的北京电影放映活动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7 付佳;历史·位置·策略·前景[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盛;霸权意识形态的体现[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9 冯霞玲;艺术表达与文化工业[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许辉;中国电影产业竞争力及贸易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20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620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0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