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国古典文学充实现代文化创意产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新科;;古代中国文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吴兴明;;从消费关系座架看文学经典的商业扩张[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斌;;网络游戏与当代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2 文曼;;“为艺术而生活”——唯美主义的生活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3 王埃亮;;消费时代的文化向度[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4 吴子林;;“艺术终结论”:问题与方法[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5 张磊;;论新感觉派唯美—颓废视角下的城市空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解诗萌;王家民;;时尚杂志数码插画漫谈[J];今传媒;2008年03期
7 季欣;;商业空间的审美发展向度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某种呈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张汝山;;当下时尚模特文化审美批判[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王琦;;现代性视野中的唯美主义[J];长城;2010年08期
10 王小立;;唯美主义者的困惑与追求——试论王尔德与《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主要人物的挈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天祥;李琦;;面向未来的多媒态艺术及其教育[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勇;;从审美文化到消费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4 张武军;赖雅琴;;是积极的浪漫还是唯美的颓废——对作为主义的郭沫若早期创作的重新考察[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翔宇;消费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钟艳萍;论王尔德小说和戏剧中的审美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赵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7 刘红娟;李渔生活美趣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胡璇;赵本山现象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武新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郑崇选;镜中之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凡凡;王尔德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漆晓雯;世纪末的“恶魔”[D];苏州大学;2010年
3 彭勃;从“月份牌”广告看民国女性服饰审美意象的构建[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悟岩;优雅的反叛[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5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敖丽芳;“美”的语义分析与文化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艳霞;后现代语境下的内地青春偶像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桂艳;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征;消费文化视域下山水实景演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海乐;国内省级卫视自制剧热播原因与走向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新科;文学视角中的“鸿都门学”——兼论汉末文风的转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焱;;文化创意产业成顺义经济新亮点[J];投资北京;2007年11期
2 金元浦;;2008奥运:文化创意产业新机遇[J];人民论坛;2007年24期
3 肖蓉;;文化创意产业渐成各区发展新引擎[J];科技潮;2007年12期
4 徐仲伟;周兴茂;谈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王献东;;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人力资本分析[J];太原科技;2007年12期
6 孙寿山;;推动文化创新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07年11期
7 白远;;论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的行业界定和发展条件[J];国际贸易;2007年11期
8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有可为[J];经济;2007年12期
9 王如忠;;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10期
10 林小森;;从香港旅游业的成功策划看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J];上海商业;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玲;;谈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2 隋岩;;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背景及中国影视的发展趋向[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李继东;;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四大要素及其关系初探(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张振鹏;王玲;;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5 郭金鸿;;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6 吴净;;关于山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7 于淑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打造城市发展新增长点——以青岛市为例[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8 任根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注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9 ;陈冬同志的讲话[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10 段跃英;杜昕;刘淑蕊;朱德友;;发展门头沟区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京西文化走廊”[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晓霞;文化创意产业开拓旅游新空间[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 赵鹏;构建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体系[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郭志明;理性面对文化创意产业[N];中国企业报;2007年
4 周东;文化创意产业要从头做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5 沈敬怡;文化创意产业环境仍需完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洪宾;为文化创意产业定位[N];深圳商报;2007年
7 王如忠;着力培育上海文化创意产业[N];文汇报;2007年
8 宋秋佳 综合;发展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需从五处入手[N];中华建筑报;2007年
9 付洪军;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N];珠海特区报;2007年
10 商报记者 赵艳红;文化创意产业 市场化特征显现[N];北京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洪涛;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刘利成;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4 韩顺法;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王伟伟;加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周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其扩散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陈燕;闲置空间再生中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8 李冬;文化创意产业及其政策探析[D];东北大学;2007年
9 潘维刚;文化创意产业迎应全球化的创新策略[D];吉林大学;2010年
10 侯博;基于资源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一森;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中的公共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李小燕;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竞争力[D];重庆大学;2009年
3 江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竞争力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颖;文化创意产业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孟涛;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杨慧敏;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杨景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9 曾靖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田杨;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本文编号:2640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64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