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文化遗产旅游地的空间生产与认同研究——以无锡惠山古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0-06-26 21:53
【摘要】:旅游开发下的文化遗产旅游地无锡惠山古镇经历着"地方传统"和"现代发展"的冲突与融合。基于文献信息分析法,对空间生产、认同及其在古镇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采用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话语分析法以及影视人类学摄影法对古镇物理、社会和文化多维空间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多元主体认同倾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场空间转变过程中,古镇物理空间出现资本的空间化形态,社会空间呈现非共同体化、联接业缘化、流动性增强、主体泛化下功能和交往的社会性,文化空间出现混合文化嵌套并存结构。针对多维空间的生产,居民、社会精英和部分游客表现出人本主义认同倾向,侧重主观性构建内生认同;空间开发主导者、开发商和另一部分游客出现结构主义认同倾向,侧重从一种再生产视角观察问题,强调以过程和建构为主。在对社区居民调研中发现,居民对旅游开发表达出"不要无感增长,需要有感发展"的认同倾向,根本上反映了旅游开发成果能否反馈于居民并能共同分享的问题,值得引起关注。认同从根本上说是关涉文化的,而文化总是表现出流变性,如何使生产出来的文化既开放又多元,既让居民和游客无感疑惑,又不心生迷惘,需要保持古镇先进文化的独立性、传承性和生产的方向性,积极营造"第三空间"之上的文化平衡。
【图文】:

惠山,生产层,空间


嘀氐?理景观形态;社会空间为古镇各种关系的重组或转换;文化空间是空间实践的表征,属于构念和精神的空间。3种类型空间之间两两互为动态辨证关系,这一分类方式将古镇“原生性”和“建构性”多维空间形态融为一体,内涵上体现了“时间、空间和时空属性”的研究体系和空间生产从“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的生产”的变化特征。旅游介入古镇后的空间形态类似一个“多棱镜”组合而成的复杂空间,整体既是多维空间的融合,每一侧面又反映了不同属性的空间形态,从传统社区到现代社区呈现了从“私密”到“公共”的过度(图1)。2.1物理空间2.1.1资本对空间的嵌入任何空间形态在任何时空背景下都有其特殊的结构模式。在城市消费文化兴起、空间主导者协调和资本的推动下,惠山古镇旅游介入后的物理空间被进行了“保持外形样态、重新包装内容”为特征的加工、生产和型塑。在2010年前,资本对空间的利用以古镇周边企业为主,镇内商业活动主要以居民利用宅基地经营传统手工艺(如惠山油酥、老豆腐、泥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2010年政府主导开发旅游后,居民逐步迁出古镇,政府以招租方式进行商业活动,古镇空间更具商业化,传统手工艺以社区居民经营为主变为微企业经营为主。2.1.2空间功能属性的变化历史上惠山古镇的物理空间与处于自身社会结构中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融为一个自洽的实体。随着旅游的介入,惠山古镇原本以生活为主的物理空间(如以聚居、祭祖、祭祀为主的点空间和通勤为主的线空间)转换成充满意义的(游憩、休闲、旅游的公共领域)社会空间(表1)。图1惠山古镇空间生产层次Fig.1ProductionlevelofspaceinHuishanancienttown表1惠山古镇空间属性变化Table1ChangeofspatialpropertiesinHuishanancienttown

惠山,空间功能


嘹占渖

本文编号:2730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730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e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