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更年期”修辞与转型中国的市场经济
本文关键词:网络媒体“更年期”修辞与转型中国的市场经济
【摘要】:在健康理念普及的转型中国,网络"更年期"修辞已经成为中年妇女危机的代名词,更年期话语因新媒体的快速流播而日渐宰制中年妇女的日常生活。此议题通过聚焦新媒体对妇女更年期的文本再现,透视社会性别、新媒体技术、资本等权力关系如何交织而成具有科学权威性的医学话语。研究发现,新媒体建构了转型中国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更年期定义和中年妇女危机,强化了贬抑、歧视中年妇女的社会性别秩序。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更年期 新媒体 话语 转型中国
【分类号】:F123.9;G206
【正文快照】: 一、引言“更年期”作为威胁中年妇女健康生活的常见词汇,被纳入互联网的话语建构,其内容汇聚了新媒体、传统父权制、资本等多重权力的建构性力量,及时而敏锐地针对人到中年的更年期妇女的健康诉求“对症下药”,实则是对中年妇女的象征性贬抑(Symbolic annihilation)。但新媒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文华;;整形美容手术的两难与焦虑的女性身体[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1期
2 吴小英;;更年期话语的建构——从医界、大众文化到女性自身的叙述[J];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04期
3 冯珠娣,汪民安;日常生活、身体、政治[J];社会学研究;2004年01期
4 锡士;;外资药企掘金中国保健品市场[J];上海经济;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玲;;浅析萧红小说《手》中的反义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2 游惠玲;;论《莎菲女士的日记》的“病态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3 任葆华;文学疗治:沈从文小说文化意义的别一种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张志梅;;鲁迅式“疾病符码”的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庄永志;;《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有关艾滋病报道的发展变化[J];中国编辑;2008年01期
6 陈炜;;装饰在设计与消费领域的价值新探[J];包装工程;2007年11期
7 许立秋;陈红旗;;论老舍《四世同堂》中的疾病隐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熊延柳;;论鲁迅作品中的“颓废”色彩[J];长城;2010年10期
9 周仲强;;想象上海的方式和上海式的“启蒙”——评王安忆的《启蒙时代》[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王冬梅;;肺病、性别与中国现代文学[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翟文铖;;从解放政治到生活政治——关于新时期以来小说主题转换的一种趋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2 南豪峰;;乡村病人的医治:神祗、社会资本与医学专家的共同参与[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庄永志;;《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艾滋病报道的变化[A];第一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周敏;林丹燕;;公共卫生危机报道中隐喻的使用与反思——以甲型H1N1流感的媒体阐释现象为例[A];第四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张岩松;;网络另类媒体的本土传播实践:《女声》个案研究[A];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莉;“沉默”的言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孟宪华;追寻、僭越与迷失[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赵万智;存“异”求“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蔡海燕;论奥登的乌托邦精神[D];浙江大学;2010年
8 俞佩淋;作为症候的“文革”记忆书写[D];浙江大学;2011年
9 孙雯波;传染病及其防控的伦理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杨斌;健身健美体育:女性身体美的理性回归[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劭;好莱坞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学;2010年
2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3 朱厚刚;文学身体的移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洋;面子文化视角下时尚消费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蒋华;生命意义的张扬与存在的拯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凤娟;《时时刻刻》与《达洛卫夫人》之互文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婷婷;“不成魔不成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金磊;论贾平凹散文的主体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霍天明;杉浦康平“噪音”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李梅妍;论宗璞小说创作中的身体书写[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敏;对女大学整容现象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姜秀花;对女性身体再造行为的文化评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3期
3 王政;美国妇女健康运动的起因与发展[J];妇女研究论丛;1994年01期
4 王砚蒙;“人造美女”社会性别解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龙鸿祥;刘嘉;;人造美女的文化反思[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杜秀芳,沈钏;对大学生整容态度的调查[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4年03期
7 冯珠娣,汪民安;日常生活、身体、政治[J];社会学研究;2004年01期
8 唐静文;;用女性主义观点解读“人造美女”现象[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吴小英;;市场化背景下性别话语的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左光明;;掌握保健知识科学爱护自已[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于淑惠;;更年期保健工作进展[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张雪玉;;建立更年期门诊的经验分享[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4 阮祥燕;;更年期门诊的建立及管理[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绝经学术会议暨绝经相关问题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5 高晓玲;周蕾;王哲蔚;俞铮;王国琴;姚剑锋;华嘉增;;上海市社区妇女更年期保健服务工作的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谭晖;安爱华;王震维;袁仁曦;储海宝;汪玲;;更年期教师的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丽玮;闫娅妮;殷秀荣;董丽霞;韩研;郭莹;李伟伟;刘聪;;秦皇岛地区更年期认知状况和干预方案的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8 王瑞兵;;苏州吴中区男性更年期生殖健康状况调查[A];21世纪男科学——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中桥;更年期应注意掌握的知识[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张中桥;更年期应注意的十条准则[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曹玉祥;稳定心态 顺利度过更年期[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曹玉祥;男性如何安然度过更年期[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5 晓筱;女人到更年期易肥胖[N];中国妇女报;2002年
6 张朔;妖魔化的更年期[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张中桥;更年期保健十点注意[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8 本报记者 稳夷;更年期保健四“讲究”[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张中桥;更年期保健10点注意[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夏静;消除更年期的“尴尬”[N];保健时报;2003年
,本文编号:687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687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