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3 03:10

  本文关键词: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改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国有企业 员工持股制度 国外员工持股制度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明确指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员工持股制度,又称员工持股计划,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创始人是美国经济学家、律师路易斯·凯尔索,他提出的双因素经济理论和后来马丁·魏茨曼提出的利润分享理论构成了员工持股制度的基础。随后70年代员工持股制度在美国兴起,并开始在其他国家推行。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3国家都有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度的计划,其中日本、英国、西班牙、俄罗斯等国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过成功的范例。这为我国国有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度改革提供了很多的借鉴,我们应当在学习国外企业实施员工持股制度的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走出一条自己的员工持股改革之路。员工持股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很多的波折。20世纪80年代员工持股制度传入我国,并开始以员工持股改革试点为主的探索阶段,接着以大规模试点开始全面的推广。在1998年,许多公司已经实施了员工持股制度,但是由于一级股票市场和二级股票市场的差价,许多企业员工开始抛售股份,获取利润,严重的冲击了二级市场,于是证监会紧急叫停了员工持股制度的改革。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后,我国重启了员工持股改革,这次改革以管理层收购为主,但是海量的管理层收购在缺乏明确的制度约束与监管的情况下,造成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政府管理部门不得不下令禁止管理层收购改革。于是员工持股制度陷入了长达11年的沉寂。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员工持股制度被重新启动。而本文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文一共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及背景、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以及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是员工持股制度的一般性分析,主要介绍了员工持股制度的概念、实现方式、基本特征、分类与模式、作用,我们认为员工持股是指公司内部员工出资购买本公司部分股份,并委托一个专门机构作为团体法人,托管运营,统一管理,员工拥有所持股份的收益权,并参与企业的管理监督与利润共享的一种的激励与福利制度,员工持股制度实质上就是管理、知识和技术等要素的资本化。第三章则分析了员工持股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合作工厂理论以及以路易斯·凯尔索的双因素经济理论、马丁·魏茨曼的利润分享理论为代表的西方理论。第四章介绍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在员工持股制度发展的六个阶段、之前实践中出现的政策法律缺失滞后、国有资产流失、员工持股短期性和福利性等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第五章首先介绍了美国、日本、西班牙各国的员工持股实践情况,进而进行了员工持股制度的实践比较分析,从而找出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第六章则是针对员工持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和进一步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 员工持股制度 国外员工持股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92;F276.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1 导论10-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12-19
  • 1.2.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12-16
  • 1.2.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16-19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19-20
  • 1.3.1 研究方法19
  • 1.3.2 结构安排19-20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20-22
  • 1.4.1 研究的创新点20-21
  • 1.4.2 研究的不足21-22
  • 2 员工持股制度的一般分析22-33
  • 2.1 员工持股制度的概念22-23
  • 2.1.1 员工持股制度的产生22-23
  • 2.1.2 员工持股制度的内涵23
  • 2.2 员工持股制度的实现方式23-24
  • 2.2.1 非杠杆型的员工持股制度24
  • 2.2.2 杠杆型的员工持股制度24
  • 2.3 员工持股制度的基本特征24-26
  • 2.3.1 员工持股制度的一般特征24-25
  • 2.3.2 员工持股制度的法律特征25-26
  • 2.4 员工持股制度分类与模式26-30
  • 2.4.1 员工持股制度的分类26-27
  • 2.4.2 员工持股制度的模式27-30
  • 2.5 国有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度的现实意义30-33
  • 2.5.1 提高劳动生产率30-31
  • 2.5.2 开发人力资源31
  • 2.5.3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完善现代企业制度31
  • 2.5.4 防范恶意收购31
  • 2.5.5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31-32
  • 2.5.6 实现利润共享32
  • 2.5.7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结构32
  • 2.5.8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32-33
  • 3 员工持股制度的理论依据33-37
  • 3.1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合作工厂理论33-34
  • 3.1.1 产权理论33
  • 3.1.2 合作工厂理论33-34
  • 3.2 路易斯·凯尔索的双因素经济理论34-35
  • 3.2.1 路易斯·凯尔索的双因素经济理论的内容34-35
  • 3.2.2 路易斯·凯尔索的双因素经济理论的意义35
  • 3.3 马丁·魏茨曼的利润分享理论35-37
  • 3.3.1 马丁·魏茨曼的利润分享理论的内容35-36
  • 3.3.2 马丁·魏茨曼的利润分享理论的意义36-37
  • 4 我国国企员工持股制度的发展与问题分析37-46
  • 4.1 我国员工持股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37-41
  • 4.1.1 以股份制改革开启的初步探索阶段(1984-1991年)37-38
  • 4.1.2 以大规模试点带动的全面推广阶段(1992-1994年)38
  • 4.1.3 以各地方政府推动的规范发展阶段(1995-1998年)38-39
  • 4.1.4 以股权激励为核心的重点突破阶段(1999-2004年)39
  • 4.1.5 以体系构建为主要的深化提升阶段(2005-2012年)39-40
  • 4.1.6 以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3年至今)40-41
  • 4.2 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1-43
  • 4.2.1 没有法律法规可以依循41
  • 4.2.2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41-42
  • 4.2.3 员工持股存在短期性和福利性倾向42
  • 4.2.4 员工持股存在平均化和强制行为42-43
  • 4.3 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43-46
  • 4.3.1 观念原因43
  • 4.3.2 现行法律法规的制约43
  • 4.3.3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43-44
  • 4.3.4 对员工持股制度实施对象的标准难以确定44
  • 4.3.5 员工持股的股票来源不明确、不规范44-45
  • 4.3.6 股票市场不健全45-46
  • 5 国外员工持股制度的比较和借鉴46-51
  • 5.1 美国的员工持股制度46-47
  • 5.1.1 美国员工持股制度的实践46-47
  • 5.1.2 美国员工持股制度的评价47
  • 5.2 日本的员工持股制度47-48
  • 5.2.1 日本员工持股制度的实践47-48
  • 5.2.2 日本员工持股制度的评价48
  • 5.3 西班牙的员工持股制度48-49
  • 5.3.1 西班牙员工持股制度的实践48
  • 5.3.2 西班牙员工持股制度的评价48-49
  • 5.4 国外员工持股制度发展对我国的借鉴49-51
  • 5.4.1 国外与中国员工持股制度实践的比较49-50
  • 5.4.2 国外员工持股制度实践对中国的借鉴50-51
  • 6 完善和发展我国国企员工持股制度的政策建议51-57
  • 6.1 推进员工持股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51-53
  • 6.1.1 激励相容原则51
  • 6.1.2 增量分享原则51-52
  • 6.1.3 长期导向原则52
  • 6.1.4 合理选择原则52-53
  • 6.2 推进员工持股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53-57
  • 6.2.1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53
  • 6.2.2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53-55
  • 6.2.3 建立员工持股长期有效和非过度福利的机制55-56
  • 6.2.4 尊重个人意愿,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后记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淮;员工持股难以解决国企根本难题[J];物资流通研究;2000年09期

2 俞新;员工持股七个绕不过[J];经济工作导刊;2000年07期

3 吴春波;;员工持股备忘录[J];中外管理;2000年07期

4 范钧,戴和忠;论员工持股制度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实施[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06期

5 柳国炎;国外员工持股制度的比较与借鉴[J];上海企业;2001年08期

6 孙扬;对我国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度的思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刘卫东;员工持股在中国[J];经济世界;2001年07期

8 柳国炎;国外员工持股制度的比较与借鉴[J];上海商业;2001年07期

9 郝秀花;关于“员工持股制”的思考[J];现代企业;2001年07期

10 陈淮;员工持股要与改革密切结合[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为民;;股份制企业员工持股满意感的实证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陈国政;;低效国企推行员工持股制度须慎重[A];第五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4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亮;;中小企业对人才实行股权激励的政策研究[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兴业证券江映华;深圳规范员工持股:对症下药[N];中国证券报;2002年

2 齐安甜;多途径丰富员工持股资金[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3 牛津;五类企业适合员工持股[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4 ;员工持股能不能留住人才?[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储兴华;“员工持股”应慎重行事[N];中国证券报;2001年

6 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谭浩俊;员工持股这个闸门该如何打开?[N];上海证券报;2012年

7 记者 马婧妤 孙霖;境外市场为推行员工持股提供九大经验[N];上海证券报;2012年

8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鼓励员工持股还需税收制度护驾[N];上海证券报;2012年

9 记者 吴晓芳 见习记者 徐佳佳;佛山将扩大企业员工持股试点[N];南方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包涵;员工持股谜题[N];华夏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智渊;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梁慧瑜;中国员工持股法律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李士萍;我国企业员工持股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张翔鹏;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英杰;我国员工持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D];天津大学;2007年

2 冯敏;员工持股模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孟繁权;改制分离企业的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杨文彬;关于员工持股制度的考察及对成套公司实践的思考与建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5 李睿;美国员工持股计划对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启示[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6 任干斌;上市公司员工持股模式探讨[D];贵州大学;2006年

7 李宇锋;私营企业员工持股制的探讨[D];西北大学;2003年

8 叶汉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信托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孙雨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及招商银行员工持股改革案例分析[D];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5年

10 唐京晶;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信托的税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改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国有企业 员工持股制度 国外员工持股制度




本文编号:512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512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8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