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数据联盟稳定性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
本文选题:大数据 + 大数据联盟 ; 参考:《情报杂志》2017年10期
【摘要】:[目的/意义]大数据联盟是大数据成果创造和转化的有效途径,研究其稳定性对我国大数据产业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过程]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大数据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挖掘分析,构建以数据资源匹配程度、数据资源共享程度、数据资源收益程度为核心模块的大数据联盟稳定性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结果 /结论]结果表明,数据资源市场环境系数、数据资源转移效率、学习系数、合作风险率等因素对联盟稳定性的影响较弱,而数据资源势差、数据资源价值量、成果转化系数、信任程度对大数据联盟的稳定性影响比较大。
[Abstract]:[purpose / significance] big data allianc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reate and transform big data achievement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its stability for the health of big data industry in China. [method / process] Mining and analyz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tability of big data alliance by using Cite Space software, constructing the matching degree of data resources and the degree of data resource sharing. The dynamic model of big data alliance stability system based on the core module of data resource income is simulated by Vensim PLE software. [results /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rket environment coefficient, the efficiency of data resource transfer, the learning coefficient and the risk rate of cooperation have a weak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alliance, but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of data resource and the value of data resource. The conversion coefficient and the degree of trust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big data alliance.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联盟云服务模式研究”(编号:71672050);“基于‘云环境’的IT产业联盟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研究”(编号:71272191)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编号:TD20123)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编号:16GLC08) 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编号:UNPYSCT-2016038)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F49;N9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波;虞朝晖;孙强;李顺;黄明祥;王利强;;系统动力学简介及其相关软件综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年02期
2 聂雅;李秀芬;;系统动力学与学习型组织[J];商场现代化;2008年23期
3 杨钢;薛惠锋;;高校团队内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6期
4 孔丽娟;伯大辉;徐学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制造企业劳动力与库存的关*系[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丁婕;李川;苏思斯;胡佳佳;;系统动力学在我国城市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6 马国丰;陆居一;;国内外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06期
7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论及其发展展望[J];未来与发展;1984年04期
8 张保平 ,昝廷全;系统动力学流图的泛系分析[J];天水师专学报;1991年04期
9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的新进展[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5年02期
10 肖广岭;可持续发展与系统动力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延拓[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徐鉴;;时滞诱发的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裴伟民;刘树安;徐梅;徐绍良;李长辉;;系统动力学——复杂问题决策的工具[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4 甄富允;杜国志;;系统动力学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刘宇熹;杨波;;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方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贾仁安;涂国平;陆伟锋;管春;;用系统动力学研究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论及其功能[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其藩;蔡雨阳;贾建国;;回顾与评述:从系统动力学到组织学习[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8 张伟;姚明辉;;高维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理论及应用[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舒蔡菊;刘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动物学习过程分析[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万祥;丁旺才;;高维含间隙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数值分析[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丁志军;思考层次的进化与思维的革命[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管股权激励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宏江;公共项目管理过程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李济;可换系统动力学与格点系统的扩散轨道[D];南京大学;2012年
4 贾启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复杂供应链系统协同策略建模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孟令兴;系统动力学建构下交通枢纽型经济的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钟立新;基于博弈模型的复杂系统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宋喜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昕;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马鞍山市钢铁产业政策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李晨雪;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光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刘玉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某省TCL电器销售公司物流成本仿真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4 匡川;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水利工程项目经济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5 廖静云;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民办高校项目经济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6 罗家静;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郑州市私家车需求仿真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7 秦彩燕;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的中国“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张婷;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能源动态价格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4年
9 卢磊;基于系统动力学易腐商品供应链库存仿真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10 汪海;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异质性多主体国际区域合作机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34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934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