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写作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5 14:03
本文关键词:博客写作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博客自2002年8月传入中国后,取得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博客运营商对博客用户的争夺也日益白热化,但影响网民博客使用的各方面因素至今仍没有较准确的定位。本论文便将研究目光聚焦在了对博客写作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上,,试图找出其中的关键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博客运营商提供实务和营销上的建议。 本研究认为博客质量、博客用户个体差异、社会影响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博客用户的写作行为。通过大量文献探讨,本研究选取技术接受模型作为理论基础,结合畅理论,从博客用户对博客的功能认知—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写作时的心理体验—畅体验两方面来探讨博客质量、博客用户个体差异、社会影响对博客写作行为的影响方式。在博客质量的研究上,笔者参照了系统质量的有关文献,结合博客的特点,提出了可靠性、互动性、技术兼容性、界面自定义和编辑性等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博客质量构面;在博客用户个体差异和社会影响的研究上,笔者参照了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等相关文献,选取了电脑自我效能作为有代表性的博客用户个体差异因素和主观规范作为有代表性的社会影响因素。 通过对大范围的博客用户的问卷调查,在对回收的193份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主要研究结论: (1)博客的可靠性质量越好,博客用户写作时的畅体验就越强,写作意向和写作频率也就越高。 (2)博客的互动性质量越好,博客用户对博客的感知易用程度就越高、写作时的畅体验就越强,写作意向和写作频率也就越高。 (3)博客的技术兼容性质量越好,博客用户对博客的感知易用程度和感知有用程度就越高、写作时的畅体验就越强,写作意向和写作频率也就越高。 (4)博客的界面自定义质量越好,博客用户对博客的感知有用程度就越高、写作时的畅体验就越强,写作意向和写作频率也就越高。 (5)博客的编辑性质量越好,博客用户对博客的感知有用程度就越高,写作意向和写作频率也就越高。 (6)博客用户的电脑自我效能感越强,博客用户对博客的感知易用程度和感知有用程度就越高、写作时的畅体验就越强,写作意向和写作频率也就越高。 (7)主观规范越正向,博客用户对博客的感知有用程度就越高,写作意向和写作频率也就越高。
【关键词】:博客写作 技术接受模型 畅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49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1 导言8-14
- 1.1 研究背景8-10
- 1.2 研究问题10-11
- 1.3 研究意义11-12
- 1.4 研究创新12
- 1.5 研究框架12-14
- 2 文献综述14-44
- 2.1 博客14-21
- 2.1.1 博客的定义14-15
- 2.1.2 博客的分类15-16
- 2.1.3 博客的特性16-17
- 2.1.4 博客与个人网页和 BBS的区别17-19
- 2.1.5 博客的价值19-20
- 2.1.6 博客的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概况20-21
- 2.2 技术接受模型21-27
- 2.2.1 理性行为理论22-23
- 2.2.2 计划行为理论23-24
- 2.2.3 技术接受模型24-25
- 2.2.4 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的对比分析25-26
- 2.2.5 技术接受模型的外部变量26-27
- 2.3 博客质量27-32
- 2.3.1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27-29
- 2.3.2 系统质量29-30
- 2.3.3 博客质量30-32
- 2.4 畅体验32-39
- 2.4.1 畅体验的定义和特征32-33
- 2.4.2 畅体验渠道模型33-34
- 2.4.3 网络环境下畅体验的相关研究34-38
- 2.4.4 畅体验与技术接受模型的整合研究38-39
- 2.5 电脑自我效能39-42
- 2.5.1 自我效能39-41
- 2.5.2 电脑自我效能41
- 2.5.3 电脑自我效能作为技术接受模型外部变量的研究41-42
- 2.6 主观规范42-44
- 2.6.1 主观规范的定义和影响力来源42
- 2.6.2 主观规范对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意向的影响42-44
- 3 理论模型与研究方法44-52
- 3.1 研究构思和变量定义44-46
- 3.2 研究问题与假设46-47
- 3.3 调研设计47-49
- 3.3.1 研究范围的界定47
- 3.3.2 调查问卷的设计47-48
- 3.3.3 调查对象的界定48-49
- 3.3.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49
- 3.4 数据统计方法49-52
- 4 数据分析52-72
- 4.1 样本构成统计52-53
- 4.2 样本描述统计53-55
- 4.3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55-59
- 4.3.1 信度分析55-57
- 4.3.2 因子分析57-59
- 4.4 相关分析59-63
- 4.4.1 博客质量与中间变量的相关分析59-60
- 4.4.2 电脑自我效能、主观规范与中间变量的相关分析60
- 4.4.3 中间变量与博客写作意向的相关分析60-61
- 4.4.4 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的相关分析61
- 4.4.5 博客写作意向与写作行为的相关分析61-63
- 4.5 回归分析63-72
- 4.5.1 博客质量对中间变量的回归分析63-66
- 4.5.2 电脑自我效能、主观规范对中间变量的回归分析66-68
- 4.5.3 中间变量对博客写作意向的回归分析68-70
- 4.5.4 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的回归分析70
- 4.5.5 博客写作意向对写作行为的回归分析70-72
- 5 研究总结与实务营销建议72-82
- 5.1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72-77
- 5.1.1 初始变量与中间变量的关系总结72-74
- 5.1.2 中间变量与博客写作意向的关系总结74
- 5.1.3 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关系总结74-75
- 5.1.4 博客写作意向和博客写作行为的关系总结75-76
- 5.1.5 假设检验结果总结和研究模型修正76-77
- 5.2 主要研究结论与实务营销建议77-81
- 5.2.1 主要研究结论77-78
- 5.2.2 实务营销建议78-81
- 5.3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建议81-82
- 5.3.1 研究不足81
- 5.3.2 后续研究建议81-82
- 参考文献82-90
- 附录: 调查问卷90-94
- 致谢9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干联香;;试论博客与教师专业的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惠英;3G增值业务采纳行为及安全信任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肖丹;浅析博客传播者的自我暴露心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邱航明;博客圈的社会网络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马卫民;网络教研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李兰(KAROLINA SVENCBIR);中国作家博客——作家身份转换的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张海静;网络学习环境下技术接受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韩晓然;情感咨询类博客的特色分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7 王伟;应用博客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浅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黎斌;微博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忻莉骞;管理类课程中影响信息技术使用的因素分析[D];东华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博客写作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452593.html